体验跨区域远程互动教学
2011-12-29王晓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视讯系统的建设费用是比较高的,为了物尽其用,学校遵循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可管理性、高安全性等原则,从实际出发,经济、合理、灵活地组建视频系统,在尽可能地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保证平滑升级和扩容,有效保护投资。同时,学校对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使系统简单、易用,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真正将该系统建成一个面对面交流协作的典范。
北京市十七中学隐匿于北京CBD周边鳞次栉比的住宅楼之间,学校拥有高碑店、陶家湾、赛洛城、百子湾四个校区。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校,伴随着朝阳区城市化进程,学校也在努力探索办学的新思路,追求着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和谐统一。
学校缘何与远隔千山万水,看上去毫无交集的厦门一中走到一起?这两所学校又是通过什么形式互联互通的呢?学校如何开展跨区域的校际项目合作?这所学校对所辐射区域带来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北京十七中,感受学校快速发展的内涵,领略厚重的校园文化,体验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精髓。
这是一所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立校和办学,具有60多年校史积淀、“陶味”浓郁的学校。从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到景观的陈设、空间的布局以及教育教学的特色活动,处处彰显着陶研特色。学校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建立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注重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学校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等,创设人性化的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为主流价值观引领师生的共同成长。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创造性地组织校本培训,特别是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培养市、区有影响的教师,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进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学校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国家、市、区级的教科研课题。学校还开放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青年教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思路让记者印象深刻。也正是由于学校注重发展质量,注重多元文化建设,注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所以学校选择了同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走在信息化前沿的福建名校厦门一中进行合作办学,携手发展。其中,信息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到学校的“走出去”战略,北京十七中的范景文副校长感慨地说:“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由于无法达到‘面对面’的互动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今天,许多跨区域交流的学校面临着会议频繁、培训较多、差旅开支大、教育培训手段单一等问题。正是基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考虑,我们选择了视频会议系统。”经学校技术人员介绍,记者了解到北京十七中选择的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学校进行远程会议、远程教研的应用系统。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的功能,教师与学生可以远距离地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如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等,从而构造出一个多人共享的虚拟工作空间。有关研究表明,通信的有效性5 5%依赖于面对面的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语音。因此,视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形式,而面对面的讨论是人类表达思想最丰富的一种方式。北京十七中与厦门一中的合作需要这样的虚拟面对面交流。为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学校通过主会场和分会场两级会议系统建设,使得分会场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面对面”地与主会场进行远程会议、远程教研。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学校可以开展多项异地教学课程,并实现资源共享。
经过调研,学校对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该系统的控制中心和主会场设在北京十七中校内,发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作用。会议室主会场可以通过分屏显示观看虚拟演播室的教学情况,同时观看另外两间特色教室的教学情况,也可以和厦门分会场开展视频会议,讨论教学内容。网络混合录制能将音频、视频、数据、文档、白板等混合媒体数据录制下来,并且保持回放的同步性。
在系统开通后,北京十七中率先在双方听评课、网络教研方面进行了尝试,让师生感受了信息技术支持下异地交流的方便和快捷。学校将这种课堂教学的交流以常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每周安排一个学科,将双方的初、高中课堂教学课例对传。同时,以非固定的形式不断丰富双方的交流内容。包括教研专题交流、学术讲座、教育教学大型活动的实时互传与交流共享,以及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德育活动等学生层面的交流。
通过探索实践,学校依托视频会议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及相关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与厦门一中的合作办学过程中该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学校“走出去”,走向“蓝海”。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该系统的创新应用,让我们再次聚焦学校的相关项目,来体验精彩的活动瞬间。
活动一:视频点播系统正式启用
朝阳区星火计划支持项目“视频点播系统”经过近半年的建设与调试正式启用。通过该系统,学校全体一线教师在线收看精彩的英语市级示范课。这套系统为跨校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活动二:学校学生与洛浦一中学生开展远程视频交流活动
近日,在新疆洛浦援疆的李锐老师与学校张翔老师组织下,洛浦一中与学校高二年级学生开展远程视频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两校学生交流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并表演了唱歌和舞蹈。整个活动持续了45分钟。通过这次交流,北京朝阳和新疆洛浦的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方。
活动三:数学教师曹永芹、路俊莲做区级研究课
学校数学教师曹永芹、路俊莲分别在百子湾校区虚拟演播室、生物实验室做了题为《导数的应用》的区级研究课。青年教师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听课,部分教师通过网上直播收看了这节课。
接下来,学校将利用系统现有开放的端口实现校区间的便捷教研,与市内外更多的友好学校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丰富学校的办学实践经验和形式,开阔师生的视野,为学校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办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