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话” 巧代 “训话”

2011-12-29陆稚虹

中国德育 2011年1期

  教师批评学生,动机自然是善。但只有方式得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回想我的老师,对那些耐心对待学生错误的老师,至今还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对那些动辄发火训人、尖酸刻薄、冤枉“好人”的老师,至今仍心有余悸,怨忿不已!轮到我为人师,便将心比心,注意批评方法,非万不得已,决不声色俱厉,时常幽他一默,爱护其自尊,启发其自觉,避免了批评的副作用。我发现运用谐语,寓教于乐益处甚多。
  扔怪圈,引人入理
  一次学生上自习时交头接耳,吵吵嚷嚷,有的还相互嬉闹。我一露面,学生就快速反应,寂然无声。我站在讲台上,以平静的目光扫视一番,沉吟片刻,突然开始发问:“如果有人向你借一样东西——是珍贵的东西,能借给他吗?”
  同学们十分意外,好奇地沉默着。忽然有一人答道:“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