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2011-12-29蒋建华
中国德育 2011年5期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就在于获得幸福。“幸福”已成为我国社会当下的高频词,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创新点,也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如何创造幸福?这些问题的答案,与人们的幸福观、价值观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带来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之伟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导致出现信仰匮乏、精神脆弱、道德沉沦的忧心局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急迫主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防止扭曲的、错位的“幸福观”,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关乎人生价值的导向。
俗话说:“身在福中要知福。”尽管“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尽管“幸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切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清朝著名养生学家石成金曾写有一首《知福歌》,内容是:“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知福歌》饱含哲理,给人许多启迪。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福”字?也许是因为“福”字端庄,有口有田。有田种,有饭吃,便是“福”。因而,知足常乐,幸福就在身边。拥有希望是幸福,被人信任是幸福,被同伴认可是幸福,一心为他人着想也是幸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幸福无处不在:亲友的一声问候,老师的一句鼓励,同学的一点友爱,工作的一点进展,学习的一点进步,写作的论文得到发表,取得的成就得到奖励……工人的幸福是技术革新,农民的幸福是五谷丰登,医生的幸福是救死扶伤,教师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学生的幸福在于得到最好的发展……善于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滋味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幸福真的就这么简单!
幸福感以价值观为主导,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幸福观。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动。有人将吃喝玩乐、高官显位理解为幸福;有人把粗茶淡饭、家庭和睦、平平安安视为幸福;有人把舍弃当成幸福,有人把占有当成幸福;有人认为被别人侍候着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幸福是为别人而奔忙;有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却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其实,幸福固然需要物质作为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尊严的捍卫、心态的平和。幸福程度未必和财富成正比,也与一个人的地位、名气无关,丰厚的物质堆不成福,精神的愉悦却令人满足,一个普通人所享受的快乐不一定比一个阔人名流少,坐在拖拉机上颠簸的农民照样可以乐翻了天。
身在福中既要“知福”,也应该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即懂得“惜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央视著名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白燕升认为:“活在当下是多么的幸福。”而国内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从不同年龄段看,30岁以下的青年人倾向于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中科院的心理专家也曾经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做了一次“幸福感”的心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这群被认为“幸福着”的人们却感到不如10年前幸福。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明明“幸福着”,却总是无所谓,甚至认为“痛苦着”?值得人们深思。
幸福不玄妙,是可以创造的。人生的幸福就是自我价值的逐步实观,正如福尔克所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也说过:“我们得到的一切幸福都是劳动、辛苦、自我克制和学习的成果。”所以,幸福既存在于心理满足过程之中,又存在于自身潜能发挥与不懈努力之中。我们不能只顾“享福”,不能总是企求别人给予幸福,而应当拓展人生幸福之路,努力“造福”,不仅为自己,更要为别人。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收获幸福的果实,这样才能长久地“享福”。
英国《太阳报》曾以“在这个世界上谁最为快乐”为题,进行过一次有奖征答比赛。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难病人的外科医生。从这四个最佳答案来看,每个答案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奉献、劳动、爱心、成功,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怀着爱心去奉献去劳动而获得成功的人,都可能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诚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言:“一个人一旦爱上他所从事的事业,他就能从事业的奋斗和成功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苦与福原本是一对矛盾,但是有人认为“吃苦是福”。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因为吃苦成为了一名好老师,因为吃苦成为了一名全国著名的好校长,带出了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因为吃苦给孩子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他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因为他愿意吃苦、肯吃苦。
幸福就应该靠大家共同创造。幸福就在你、我、他的手中,就在你、我、他的脚下,应当学会从细微中感受美好、创造美好。歌曲《幸福不会从天降》中的歌词说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对个人来说,幸福不是等来的,幸福在于创造、在于进取;对于社会来说,则应该为个人的幸福创造和谐的环境和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的幸福感强不强,幸福指数高不高,不仅与物质、心态、价值观有关,还与一个人的责任感、成就感、文明程度、文化素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个懂得“惜福”的人,应该从培养自己平和的心态做起,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应该“以负责任为荣”,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学习、工作与生活;应当注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高品位的人;应该注重提高文明素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当你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越文明,你的幸福感越高。当你所处的学校、班级越文明,校风、班风、学风越好,你就会觉得越幸运、越幸福。
幸福感要从小培养,掌握十八般武艺,不如培养健全的幸福观。错位的幸福观、价值观,会让我们远离幸福。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应当让每一位师生既要懂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其实很简单”,也要懂得“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靠大家共同创造”。无论是谁,不思进取,无所事事,不愿付出,浮躁浮夸,贪图享受,没有责任担当,便无真正的幸福可言。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才能知福惜福造福,才能幸福自己、回馈社会、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