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校园 福泽师生
2011-12-29贾建祥
中国德育 2011年5期
贾建祥,河北省鹿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石家庄市劳动模范,鹿泉市市委委员、人大代表
德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五邑大学政治学家、教育学家李国毅教授说:“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人们的德性品质,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教育是善事,德育乃善中之善。教育价值的体现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是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应使学生健康成长、品行养成、知识与智慧修成,成全学生个体,成就学生在其一生中的向善、向真、向美,进而成就亿万个幸福的家庭,最终成就一个美好的社会,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的善德、善行、善事。近年来,面对一些“德育太空,智育太死”的教育现状,我们坚持德育创新,把“德润校园,福泽师生”作为德育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鹿泉德育品牌。
一、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打造幸福教育团队
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谁是教育大厦的支撑者?无庸置疑,是教师。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做好幸福的教育。不言而喻,教师这个职业是幸福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要成就事业,要向专业化发展,培养教育工作的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怎样让教师带着教育的梦想和追求,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大问题。教师能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虽然与其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但在管理上创造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幸福感的机制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坚持从爱师护师入手,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打造幸福的教育团队。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我们广大教师是否积极自发地去担当支撑之责。实事求是地说:未必!
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缺乏进取心,少有改革创新精神是不争的事实。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去追求教育的幸福、执着地去创造教育的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造成这种现状有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忽视了对教师生命的思考,缺少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根本原因。我们管理上侧重于组织层次分明、刚性约束;我们评价上重于标准和分数;我们只知给他们送去好看的桂冠,却缺乏对教师内心、情感的真正了解。太多的职业化、公认的社会公益公共服务性、行业相比之下的相对弱势性,使我们的教师内在生命力越来越脆弱,激情之火越来越昏暗。面对这一状况,我们该如何“关爱教师的生命”呢?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幸福,他们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才能以尊重唤醒尊重,以关怀点燃关怀,以幸福塑造幸福,以爱育爱。
我们以教师为本,启动了“爱师护师工程”,深入开展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送关爱、送温暖活动,全方位、多措施的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快乐感。率先在教育局机关开展了“为基层、学校和师生搞好三个服务”活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目前,我市所有学校都接通了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为教师配备了台式或手提电脑,师机比达到2:1,充分满足了教师利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需要。我们深入开展“温馨办公室”建设,办公室由教师们自主规划设计,学校要给予物质保障,摆上鲜花、购置饮水机等。还要求学校将刚性制度“软化”为温馨提示张挂在办公室,为教师提供舒心的生活和办公环境。我们为全市教师购买人身保险,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教师进行健康体检。我市每所学校都办好教师食堂,为教师提供丰盛的餐点,山尹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当地镇政府的支持实现了全部师生的午餐免费;宜安镇中还为教师建起了太阳能洗浴室。
市教育局每年投入50多万元,为在偏远乡镇从教的教师开通了教师班车。迄今为止,共开通了8条线路,其中城区通往市南、市北各3条,除此以外,还特地开辟了2条驶往省会石家庄市的线路,方便了全市400多位教师的上下班,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了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我们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建设了“鹿泉市园丁小区”,至今已经入住300多户,并且第二批教师住房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满足教育系统有住房需求的教师;教育局和各乡镇中心校每年暑假都组织一线优秀教师进行休养观光,各学校都在教师节、教师生日等特定节日,送上鲜花和祝福,并且积极开展教职工运动会、教师文艺展演、联欢沙龙等文体活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办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从教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振教育精神,重塑职业理想
做教师需有职业荣誉感,没有荣誉感就不会有职业幸福。所谓职业荣誉感,一般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或部门,对人们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与肯定和褒奖,是特定的人从特定的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教师的劳动确实是艰苦的,但更是崇高而伟大的。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他的创造性劳动能够得到真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就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内部环境来说,应对教师予以关心、支持和尊重。既要关心改善教师的生活福利和待遇,也要支持教师去进修提升专业化水平,更要关心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追求。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才有可能让教师心情舒畅,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和幸福。
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在全市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引领教师提振教育精神,重塑职业理想。我经常对教师们说:“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把教育做得精彩起来,做得充满诗意,那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职业生涯设计就是针对每个人特定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人发展规划,使个人的发展与单位的发展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教师愿意往前扩展并保持向上的心态,才有振奋人心的远景。
我们今年印发了《教师提升职业精神重塑职业理想活动实施方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市每位教师都要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本人职业生涯成长发展计划书。让每位教师通过规划、设计、制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发展规划,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发展现状和个性需求,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走出职业高原期。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用激情来做教育。教育人只有把“职业”变成“志业”才能做好教育。如果只作为单纯的谋生和养家糊口的功利之举,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职业感太沉太重,必然是没有激情和活力,个人也不愿积极创造;而“志业”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苦并快乐的追求。我们还需有一种矜持,阻击社会时代缺陷向我们教育的侵入,不能同社会缺陷顺流,而应有引领时代的豪气,尽我们的全力保护教育的圣洁之地,不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世俗的桎梏束缚教育者的激情与干劲。
做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是社会和民族文明先进的引领人,需唤回书生意气,拥有单纯明净、富于理想、激情和大爱大境的教育元素和品质,这也是我们应积极追求的职业品质。我们提倡教师读书,开展教学研究,远离社会浮华,不就是在培养我们内在的那种品质吗?我想一个缺少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想获得尊严、不想成功自己而随俗于社会中非主流意识的教师,永远不会成为好教师,获得的人生幸福也将是残缺的幸福。我们的以上尝试,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师甘为人师,善为人师,启智铸魂是境界;拥有专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师德追求;拥有走进教室就兴奋,走进家门就温馨的幸福;拥有远离社会奢华,舒张自我生命的智慧。
三、润泽校园环境和谐师生关系
(一)让校园文化“密码”随处可见
校园环境的熏陶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创建“寓教于美、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育人环境,我局制定了《鹿泉市中小学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在校园环境提升中,要充分结合具有深厚积淀与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颗树、每一块砖、每一个雕塑、每一个展牌,都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有效载体,让校园文化“密码”随处可见,以此滋养学生心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营造充盈着真、善、美的校园。
我市南铜冶小学结合德育特色绘制了“新二十四孝图”;永壁小学和台头小学结合学校阅读特色,建设了室外“悦读苑”;上寨小学开辟试验田让学生参与耕种,真正做到德育生活化;上庄小学充分展示科普特色,在校园内修建了“天文观测台”、“日月潭”和“开心润土园”,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实验初中的“抱犊园”主题花园,营造了一个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实验小学的“悦读园”、“爱思亭”、“童心畅想园”和“育德园”,给学生一个优美的读书园地。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窗明几净,曲径通幽,亭台雕塑点缀其间,集文化、知识、观赏于一体,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展,行为得到规范。
(二)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乃教育成功的元素之一。用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新视角来审视师生关系,研究重构的方法和措施,而且更多的是从关注学生角度定位师生关系,才会有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有在尊重信任、沟通的桥梁上建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有谁仍旧守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旧观念,怕是没有人再买账了,这就需要我们用真爱来做教育。
温家宝总理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亲笔题写了“以爱育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打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发展的基本点。我们应该进行深思,那些冷暴力、体罚歧视学生、嫌贫爱富等师德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教育的公平,影响孩子的一生。大爱无疆,大爱无敌,春风化雨,教育要成功必须有爱,成功教育需有新型的师生关系,用爱感动教师、用爱感动学生,用爱感动社会。我们要叫响一句话“打造让学生感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让德育以情动情
丰富德育载体,激发学生情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具体化,以情感情、以情动情。围绕“德”字做文章,创设一系列道德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受到“德”的滋润。德育就在于能启发人性的自觉,唤醒和培养人的“善良之根”,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追求“真实、真诚、真情”的德育才会具有实效性。把德育渗透到各种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觉去感受、感悟,生发感动、感恩之情,从而产生“以德报德”的道德情感,在心灵深处不断孕育回报的动力。
我们让学生搜集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采取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在讲述、理解中明理。开展学讲“二十四孝”故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活动,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我们利用音乐课教学生学唱感恩歌曲,早晨、中午播放感恩歌曲,班队会课、思品课欣赏感恩影视剧,讲感恩故事、读感恩文章,听感恩演讲视频,使学生知道很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付诸感恩行动。德育工作有时只是一个点或一个细节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把一个点一个细节做好了,做出味道来,就会成为学校的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如我市三四街小学的“感恩教育”就做的丰富多彩,效果凸显。下面是这所学校开展的一些典型的德育实践活动。
亲情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每天早晨父母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彻夜呵护,自己考试、比赛、失败时的鼓励……
观察父母的变化。如:父母那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如:让孩子将自己一年的各项费用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下每个细节,写下自己的感受,使他们体会到亲人的温暖,父母长辈的辛苦,更加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报恩诉说,交流心声
让学生通过“做家务”、“给父母揉肩捶背”、“写感恩信”等倾诉自己的所感所想;向父母长辈“送上一句问候”、“送上一首歌曲”、“送上一杯热茶”、“学做一回家长”、“学当一天家”、“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等形式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学校,通过给老师“送一句问候”、“送满意的答卷”、“说句感谢的话”等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诲之恩。通过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送给同学一句鼓励话”、“牵手同进步”等活动来感激同学间的互助,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真正体会到何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感恩自然,注重学校环境卫生。通过卫生评比、设立葫芦种植园、水培植物园、倡导低碳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生活的美好。
在特殊的日子,完成特殊的作业
利用特殊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创设各种感恩情境,组织各种感恩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帮助,从而学会感恩与回报,收获感恩的快乐。
以感恩家庭、感恩老师、感恩伙伴、感恩自然等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呼唤另一个心灵。我们认为没有一个心灵传递的桥梁,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就如没有厨师的调理,再环保的绿色食品也不会成为上等佳肴。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一样,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更加懂得了德育的内涵。教师团队更加和谐融洽,校园氛围更加和谐愉悦,师生真正体会到了快乐与幸福。
教育是闪着泪光的事业——爱的泪光、曲折苦难的艰辛泪光、成功教育的幸福泪光。“德润校园福泽师生”是鹿泉教育人永恒的追求,我们就是要打造最具幸福感的校园、最具幸福感的学生、最具幸福感的干部教师队伍、最具幸福感的教育。通过持续的努力,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责任编辑/李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