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强师工程”铺平教师专业发展幸福路
2011-12-29张冲俞鹏年
中国德育 2011年5期
张冲,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生
俞鹏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幸福的校长容易带出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容易教出幸福的学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实施的“名师强师工程”[1],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幸福感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阶梯,为提升教师幸福感铺平了道路。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教师幸福感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P.J.Greenspoon 和D.H.Saklofske (2001) 认为,心理病态和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它们从病态心理和积极心理两方面反映了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幸福感不仅直接反映着目前教师的生活、工作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人生;坚持创建幸福学校、塑造幸福人生、给力幸福中国[2];主张幸福教师教出幸福学生,将教师幸福感提到了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
关于教师幸福感、幸福指数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分析可见: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整体达到中等水平,比非教师群体优越。但是,初中两极分化、高中升学率始终是捆绑在教师心头的精神枷锁。因此,中学领导要切实花大力气,运用科学手段,通过提高教学效能和优化管理、评价制度预防初中两极分化,缓解高中升学压力。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太高,工作满意度与经济状况是敏感影响因素。下面例举有关研究,可略窥一斑[3]。
王保军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河北唐山地区61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只达到中等水平;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存在学科差异,总体上来看,音体美课程的任课教师主观幸福感上得分均高于非音体美课程的任课教师。
杨婉秋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 对当地116名中小学教师和113 名非教师群体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发现:教师群体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群体;男性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非教师群体;25 岁以上的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明显高于25 岁以上的非教师群体;已婚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已婚非教师群体的幸福感。结论是: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高于其他的非教师群体。
张传月调查了当地350名小学教师的幸福感状况,结果表明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不高。在正性情感上,已婚教师显著高于未婚教师;在负性情感上, 25岁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 46岁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不同收入的教师在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教师的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学历越高负性情感越低, 幸福感越高。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具有高相关。
为深刻认识教师幸福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总课题组从积极心理品质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积极心态表现为认知、情感、人际、公民性、节制和卓越六个类别21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认知具体包括:兴趣和创造力,热爱学习,多角度看问题,洞察力;情感具体包括:热情活力,勇敢和坚持,诚实;人际具体包括:爱和被爱,友善,社交智力;公民性具体包括: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公平;节制具体包括:谦虚,自制,宽容,审慎;卓越具体包括:信念和希望,幽默风趣,感恩,审美。我们调研发现,教师21项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良好,表现出教师整体心态良好(见图1)。这为创建幸福学校、塑造幸福教师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
二、名师强师工程:《教育规划纲要》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色注释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07年以来实施的“名师强师工程”,为《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十一条作了出色的注释。
针对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的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失衡,教师面临着由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变革,鄞州旨在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以上,拥有高一级学历的小学、初中教师比例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普高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达到7%左右;山区、偏远地区中小学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比例有较大提高,城乡教师队伍欠均衡状况明显改善;职高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70%以上专业课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人才优势逐步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开放、多元、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要使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体做法:一抓师德修养,二抓青年骨干、名师队伍建设,三抓教师交流,四抓全员培训。
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全区成功构建起“区、市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市学科骨干、区名教师——市名教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梯度推进的培养模式,加快形成了优秀教师群体,为鄞州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证。
三、名师强师工程:经验与启示
1. 领导重视,制度保证。区教育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名师强师工程,先后制订出台了《鄞州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强师工程”的若干意见》、《鄞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鄞州区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的通知》、《鄞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相关职能部门制订了《鄞州区新教师培训考核表》、《鄞州区2-3年教龄教师培训考核表》和《强师工程:学校教研工作考核一览表》等相关制度。各乡(镇)、街道纷纷建立了校本研修、奖教基金、校级骨干教师聘任奖励、教师交流和教师考核等制度。基层学校校长是本校“强师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规划本校的“强师工程”,实施校本研训工作[4]。这些有力有效地保证了名师强师工程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大投入,经费保证。教育局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150万专项经费基础上,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教师交流、名师工作室、优秀专业教师引进、科研成果推广和教师奖励等,同时将增加名优特教师的津贴标准。各地财政保证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扣除工资性人员经费以外的经费中划出不少于5%的比例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科研,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要安排10%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实行专款专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5]。
3. 分层推进,多元关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有层次的,因而人的幸福也是有层次的,或者说是多样化的,比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享乐需要和奉献需要,感官愉悦需要和心灵欣慰需要。每一层次和每一维度的需要得以满足都代表着某种幸福的相对实现。因而,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需要,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不一样。但整体而言,人类幸福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满足物质需要向满足精神需要发展,由满足生理需要向满足心理需要发展,由满足享乐需要向满足奉献需要发展,由满足感官愉悦需要向满足心灵欣慰需要发展。这也是增进幸福感需要遵循的规律。鄞州区号召全社会多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大范围开展“为教师排扰解难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研究的环境,保证教师们把更大的精力、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区财政统发制度,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区教育局定期检查各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督查重点,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校长、评估学校的主要指标之一。全区每年对各学校实施“强师工程”进行考核,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6]。
————————
参考文献:
[1][4][5][6] 李永明局长在推进“强师工程”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 yzjy. gov. cn/info_ztzl_qsgc. jsp?aid=45974.
[2]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 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3]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
责任编辑/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