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做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美友谊的民间使者

2011-12-29王琼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1期

  王琼,女,羌族,民进会员,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12月参加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获高中组一等奖;2003年获绵阳市高考A类学校(理科)英语一等奖,被评为市“青年教师标兵";2006年被绵阳民进市委评为优秀会员;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双亲,在承受巨大痛苦的情况下,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尽其所能帮助受灾学生和群众,图表现突出,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起担任南山中学民进文科支部主委。2010年至2011年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美教师交换项目”,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进行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教育工作。
  大家好!我叫王琼,羌族,是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今天,我作为一名交流协会项目的受益者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到英语国家体验生活,与外国同行交流教育理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教学水平,回国后教给学生们更纯正地道的英语,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
  就在我苦于不知如何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我们学校接到了向“中美教师交换项目”推荐赴美教师人选的通知。这个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通过中美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增进两国教育界以及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经过选拔,我有幸成为该项目的一名成员,也是当年四川省唯一一名入选教师。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通过该项目顺利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旁克城的一所学校任教。这一年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对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是对中美两国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美教育各有所长,我们应取美国教育之长,补中国教育之短。美国课堂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借鉴和学习的。我积极探索尝试,切实改变了以往围绕考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观念,通过组织游戏、唱英文歌曲、办英语报纸、与海外朋友通信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他们感到英语并不难学。
  二是对人文交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到美国后,我发现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甚少,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有人会问“中国是不是人人都会武功?”,“中国孩子为什么没有兄弟姐妹?”,“你们有电冰箱和洗衣机吗?”等问题。我切身感受到,中美两国迫切需要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想了不少的办法,并为此尽绵薄之力,努力做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美友谊的民间使者。经过慎重考虑,我向所在学校的校长提出了组织“中国日”的想法,他欣然同意。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筹划,活动成功举行。我所在学区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们,怀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观看关于中国的视频和图片,品尝中国食物,参与中国文化主题活动。当地多家报纸和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活动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我的工作很快得到了学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我离开美国的前一个月,学区教育局授予我“优秀教师奖”并在全区教师大会上为我颁奖。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交换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是对扎根西部地区、奉献西部教育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我的家乡在北川。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失去了父母双亲。在这块父母长眠的土地上,有我挚爱的亲人和我可爱的学生。在美一年,我思念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学生。2011年7月1日,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站在那片土地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一切都那么亲切,充满生机。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用我的所思所学,用自己的青春汗水,耕耘这片土地。
  这些年,国家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师的地位、待遇都有很大提高,走出国门培训的机会也逐渐多起来。但是,走出去的毕竟是少数,我要让更多的教师分享我的收获。回国后不久,我主动要求参加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牵手计划”,帮助从未走出国门的教师介绍国外教育和文化,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让他们分享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成果。同时,我也希望国家支持和设立更多的符合基层教师需要的国际交流项目,让更多的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师有机会走出国门。
  去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教育规划纲要》。前不久,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就农村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如此重视,我们基层教师无不欢欣鼓舞。作为一名受益于中美交流项目的英语教师,我愿意做一名辛勤的园丁,做一名中外教育交流的使者,为教育奉献一生,为友谊奉献一生。
  谢谢大家!
  (文章为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教师王琼2011年9月28日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