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12-29刘延东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1期
同志们: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老同志聚集一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于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我们观看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展览,又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深为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鼓舞,对这项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发端于建国之初,蓬勃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交流始终得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按照“官民并举”的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和外交大政方针,充分发挥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优势,积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外交整体战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面向少数国家和地区到遍布全世界、从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道路。
30年前,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迫切要求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形式。1981年7月,在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倡议下,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得到了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自此,我国民间的、半官方的教育国际交流有了专门组织,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交流协会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组织、协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对外交往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配合政府外交,在承担国家重大外事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年、语言年、交流年等活动,并在国际舞台上,以民间立场代表教育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官方外交彼此呼应、良性互动,丰富了双边多边关系内涵,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力量,为改善国家关系、增进彼此互信营造良好氛围,巩固和夯实了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础。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的网络体系。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90万人,其中多数通过民间渠道自费留学。我们形成了遍布各大洲、涉及政经文体、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交流格局,民间教育机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和层次前所未有,参与教育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幅提升。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内容日益丰富,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师生往来、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办学逐步拓展,合作形式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老同志聚集一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于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我们观看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展览,又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深为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鼓舞,对这项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发端于建国之初,蓬勃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交流始终得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按照“官民并举”的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和外交大政方针,充分发挥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优势,积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外交整体战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面向少数国家和地区到遍布全世界、从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道路。
30年前,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迫切要求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形式。1981年7月,在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倡议下,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得到了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自此,我国民间的、半官方的教育国际交流有了专门组织,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交流协会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组织、协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对外交往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配合政府外交,在承担国家重大外事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年、语言年、交流年等活动,并在国际舞台上,以民间立场代表教育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官方外交彼此呼应、良性互动,丰富了双边多边关系内涵,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力量,为改善国家关系、增进彼此互信营造良好氛围,巩固和夯实了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础。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的网络体系。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90万人,其中多数通过民间渠道自费留学。我们形成了遍布各大洲、涉及政经文体、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交流格局,民间教育机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和层次前所未有,参与教育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幅提升。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内容日益丰富,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师生往来、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办学逐步拓展,合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