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长效•高效•实效:教师校本培训的必选之路
2011-12-29李本哲
中国教师 2011年12期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著名的哲理诗《未选之路》这样开篇:“黄色丛林延伸着两条路,只可惜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诗中的“我”面对一边遍布足迹、一边荒草萋萋的两条未来之路,不由得难于选择。其实,这种只能选择其一,而结果却不可知的未选境地,在办学探索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山东省威海市高区一中(简称高区一中),经历了十几年顺风顺水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是安于现状,驾轻就熟地走一条安逸自在的老路,还是与时俱进,走一条可能艰难万分但也可能“破茧成蝶”的新路?学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教学质量过硬、社会广泛认可的名校,不实现教师本体发展并建设一支知识渊博、教学技艺精湛的名师队伍怎么行?经过反复思考、论证,高区一中人选择了一条以“求真务实”为原则、全面实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为求有效:投石问路
教师校本培训,“有效”与“无效”,一字之差,差就差在需求。教师有需求,校本培训正是“我想学”,当然有效;教师无需求,培训就变成了“要我学”,被迫接受的效果可想而知。平心而论,广大初中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繁复劳累的工作容易无声地浇灭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激情。搞校本培训,参与者是每一位教师,如果抛开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用硬性的行政手段强迫其学习,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何调动教师愉快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变苦为乐,就需要新的策略。为了避免校本培训流于形式,高区一中来了个投石问路,每学年年初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开展一次校本培训问卷调查活动,广泛征求教师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下一年度培训活动的要求。如,您认为校本培训应多长时间组织一次为宜?您希望本学年组织哪些方面的培训活动?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您希望学校在校本培训中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等等。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学校将“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的决定权下放给了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场所等全是教师说了算。所以,教师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都发自内心地支持、参与培训,使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为见长效:堆石砌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规律的,它不是时间和劳动量的简单积累,不是只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时的作秀行为,而是依靠教师不断的养精蓄锐和一步步的改进才获得的。正因如此,校本培训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挂钩,力求系统化、规律化、制度化,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头戏”。
一方面,高区一中加强了培训工作的组织构建,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各学科教研组——各学段备课组——教师个人”的5级组织结构。这满足了教师多维度学习和多层次发展的需要,使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个人展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自我反思等行为均能纳入这个学习合作型组织体系之中,让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校本教研中真正得到提高,让教师成为校本培训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另一方面,高区一中每月组织一期校本培训活动,将它发展成平行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常规工作的第5项“必做工作”,做到每期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内容具体、常学常新。2009年,高区一中组织了“班主任工作策略”“教育科研方法指导”“35种常见的心理效应”“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处理技巧”“传统文化讲坛”等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每期培训学校都为教师印发有关当期主题的学习材料,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检查学习笔记,汇总个人心得。这些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时间固定的培训,使教师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也使他们对后续的主题培训充满期待。通过持续性的学习,教师素养不断提高,这为学校向更高境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三、为创高效:多方探路
校本培训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灌输式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高区一中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常规培训为载体,以“愉悦”“高效”为关注点,多方探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培训模式。
1.实时动态的培训模式
在高区一中的校本培训中,教师急需了解的教学新技法、新手段以及热点知识等,学校都会及时更新和补充到培训内容中,让教师的培训和需求实时同步。
2.“借水行舟”的培训模式
高区一中在“省什么都不能省培训经费”的理念下,大量外派教师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邀请专家来作专题报告,不惜本钱,取得“真经”。在为市区优质课试讲和比赛提供场地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比赛,引领教师主动参加国家、省、市的课题研究,借势而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培训模式
学校极其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借助老教师这一笔珍贵的校本培训资源,积极安排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与业务上有专长、教学上有特色的老教师结对子,请老教师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措施帮扶青年教师。很快,青年教师就在师傅的扶持下脱颖而出,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全员专业化成长加快了步伐。
4.全员立项的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应与教育科研相结合,避免走过场式学习。高区一中鼓励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课题项目,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哪怕是校级的,也要积极参与,个别有精力的教师能够参加两个以上的课题研究。教师带着任务去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在学习、研究、反思中“反刍”自己的培训内容,这就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储备好了“源头活水”,也培养了教师的相互分享、共同提高的科研意识。
5.分层精控的培训模式
鉴于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高区一中的校本培训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职别的需要,在全员参加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培训活动并精密控制。如,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有效集体备课”创优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的“讲述我的教学故事”征文演讲活动,以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为主的“试验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动,全体教师参加的“细节回望,案例剖析”教学研讨与征文活动,以45周岁为界的双层次课件培训活动,等等。分层精控的培训得到了教师们的赞赏和支持,他们在可承受的基础上参加学习,保持了高度的愉悦状态,纷纷争做“我愿学”“我想学”的新型教师。
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培训、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实现了教、研、训同步发展,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涵。
四、为保实效:精心护路
旧式校本培训之所以缺乏实效性,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整套培训效能评价体系,盲目跟风,既缺乏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忽略教师的长远发展规划,又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要确保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保全培训的结果,校本培训必须加强培训效能评价。
高区一中以全区实施培养“火炬名师”计划为契机,制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揽子计划,包括《高区一中校本培训方案与考核管理办法》《高区一中教科研成果奖惩办法》《高区一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方案和办法规定,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成绩计入教师个人量化考核和教师的成长档案中,对在教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不仅要适当奖励,并将考核成绩作为评优晋级、提高福利待遇、荣誉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些方案、办法的出台健全了校本培训的效能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效果。
在有效、长效、高效、实效的校本培训平台上,高区一中的名师工程结出累累硕果,教师专业化发展迅速,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很快成长起来,走上了优师、名师之路。学校共有116人获得各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在2010年威海市教育局组织的“四名工程”评选中,我校推荐的2名教师、2支课程团队全部入选。近5年来,高区一中教师有300多篇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100余节优质课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事实证明,一所好学校不仅是优秀学生的摇篮,更是优秀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为高区一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使教师们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明确、清晰地梳理出个人专业成长的脉络,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因此而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共同健康发展”的和谐景象。
谁也不知道,当初站在十字路口未选的那条道路会有怎样的前景,也许能轻易地摘到鲜花,不用攀爬就可看到美景。但是,果敢、睿智的高区一中人,既然选定了这条科研立校的道路,即使前方道路遍布荆棘、沟壑纵横,也不会怀疑、动摇,而是全力以赴、乐观、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区一中)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