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轮驱

2011-12-29郭崇江

中国教师 2011年12期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山东省课改定点联系学校,我们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一体联动,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163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在《威海教育》2009年第4期做了经验介绍,2009年12月,威海市有效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一、行政推动,为有效教学研究助力
  
  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以来,如何解决教学时间减少同教学内容不变与质量要求不减的矛盾,成为学校领导、教师担心,学生、家长关心的焦点问题。为此,我们把高效课堂研究纳入“一把手工程”,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进。
  培训教师,更新观念。通过外学、内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引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接轨,努力破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我们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学校的联系沟通,使友好合作学校拓展到10多所。除了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统一组织的考察学习活动,我们每学期还至少自主组织两次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近至潍坊、莱西、莱芜,远到海南、西安、天津。仅今年以来,就先后组织了180多名教师赴昌乐、寿光、青岛、威海等地参加研讨会、实地观摩听课,直接受益教师超过70%,培训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依托外出培训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使每名教师都能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通过这样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全校上下的普遍共识。
  深入调研,制订方案。为使改革能够符合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学生民主评教等形式,针对课堂教学现状、师生素质现状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需求等方面,我们在师生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以解决“五多五少”(平铺直叙多,创新情境少;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问题为出发点,制订了“163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方案”,确立了以下课堂教学理念:课堂结构上,围绕“教学目标”一个中心,建构“自我感知—合作深化—点拨提高”的三级模式,落实“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总结检测”六个环节;时间分配上,自我感知阶段占10%(5分钟),合作深化阶段占60%(27~30分钟),巩固提高阶段占30%(10~3分钟)。
  精心组织,试点推动。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个性差异,以及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情况,我们在当时的高二年级即2007级选取了4个理科班,2个文科班作为实验班级,于2008年10月正式启动了实验工作。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营造实验氛围。实验方案出台后,针对部分教师的犹豫、观望心理,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两名级部主任首先把自己的班级列为实验对象,并发动本学科教师踊跃报名参与实验。同时,从政策上给予激励和引导,规定:只要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认真开展研究,模块检测成绩合格率不低于全年级平均水平,学校确保其综合考核位次列同学科教师前1/3,从而打消了大部分教师的顾虑,许多教师踊跃报名参与实验。二是扎实开展过程研究。安排电教人员每周为每名实验教师录制一节研讨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观摩研讨,许多教师还用MP3、录音笔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对照典型优秀课例反复对比,找准差距,不断改进。实行领导包科制度,业务副校长和两名级部主任每人负责3个学科的实验工作,每周至少听所包学科每名实验教师一节课,并参与所包学科的集体教研活动,增强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强过程监测。建立了实验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组织实验教师AuLvqXC7LHll+42X6cC4mcPOImlk6fBQgzlH4BROI1Q=召开调度会,针对实验中生成的问题、不足和困惑开展集体研讨,研究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方案适度调整,不断优化,保证实验工作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有效开展。同时,各备课组每天针对当天授课开展集体研讨,有效解决生成性问题,不断增强实验工作的学科特色。
  总结推广,全面铺开。2009年2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各学科选取一名优秀实验教师执讲公开课,同学科教师参与观摩;又组织召开了一次实验工作总结报告会,实验教师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引领全体教师增强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同时总结形成了《163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学生)规范》,进一步规范高效课堂的运作模式,增强可操作性。2009年3月,“163高效课堂教学”在2007级全面推开。
  
  二、典型带动,助有效教学研究提速
  
  推行新事物,必然要有人肯带头、能带头,才能让大部分人看到好处,尝到甜头,从而接受新事物。我们依靠典型人物和先进团队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高效课堂改革深入扎实开展。
  一是骨干教师带动。为充分发挥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首届十大创新教师徐春晓等骨干教师的表率带动作用,学校定期组织他们为青年教师举办教法指导讲座。从骨干教师身上,全体教师看到了高效课堂为教学质量和个人成长带来的显著效益,增强了参与高效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提出了“向有效教学带头教师学习”的口号,对有效教学研究中涌现出的闪光亮点、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通过教师会大力宣传表扬,对优质课、教学论文获奖的教师在业务考评、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教师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参与改革的动力。
  二是试点班级带动。安排课表时,实验班级之间、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之间同学科课程错时编排,不仅方便实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也方便非实验教师到实验教师的课堂上听课,搭建非实验教师向实验教师学习借鉴的平台,为后期实验的全面铺开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师带动的同时,抓好学生带动,为非实验班级学生播放实验班级录像课,组织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学生共同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使非实验班级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高效课堂规范。
  三是优秀备课组带动。发挥高二教师较早实施“163高效课堂教学”的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高一教师观摩高二同学科组的集体研讨活动,学习教案、学案编制方法,从而熟练掌握高效课堂规范。由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较好的物理组、生物组教师面向全年级教师举行观摩课,组织其他学科教师跨学科听课;开展备课组结对帮带活动,从优秀组选派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较多的学科组备课,组织弱组到强组观摩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以强带弱促进共同提高。
  
  三、全员联动,促有效教学研究增效
  
  全员参与是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全体教师一体联动,凝聚合力,不断增强有效教学研究实效。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拓展研究深度。目前我校共承担着3项威海市重点课题,5项乳山市规划课题。物理、生物、美术等3个威海市有效教学子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物理课题组总结形成了“定向自学—释疑探究—整合达标”的合作学习三级课堂模式,“示标—自学—释疑—整合—达标”的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发展了高效课堂的学科特色。生物课题组探索创立了生态化课堂教学理念,建构了各类课型的基本授课模式。课题组成员中,1人被评为威海市教学能手,2人获威海市优质课二等奖,5名教师在乳山市教研中心组织的系列课达标活动中被确定为立标教师,成为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先进团队。
  二是通过参与活动,形成研究热潮。本学期,我们启动了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探究达标活动,活动时间从3月初至学期末,分试讲、磨课、立标、达标4个阶段进行,所有教师全员参与。活动开展以级部为主体,建立了观摩听课、定期调度、过程反思等三项制度,保障活动有序、扎实开展。在探究达标活动的推动下,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使“163高效课堂”成为一种普遍化、常态化的课堂模式。
  三是通过专家引领,提升研究实效。在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探究达标活动中,市、县两级教研员给予了我们大力帮助。在试讲和立标阶段,我们先后两次邀请市、县教研员来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听课、指导,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从教案、学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确立,课堂结构的设计,互动活动的设计到组织等环节都进行指导和把关。教师们都很珍惜如此难得的机会,不需动员,都自觉地牺牲饭前和晚上时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许多教师说,“这4天比以往几年的收获还要多。”在磨课阶段,各备课组还主动与本学科的乳山教研员联系,邀请他们到校反复听课,帮助反复修改教案和形成的授课模式初稿。为鼓舞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学校从通讯联络和经费支出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保障活动扎实开展,圆满成功。目前,各学科已总结形成了有效教学新授课的课堂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黄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