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电子“创战纪”

2011-12-29李少卿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年3期


  2011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创意和惊喜之外,似乎又多了一些未知和躁动。格局即将形成,王者呼之欲出,分疆划土的2011年消费电子争夺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2011年,苹果扇动的iPad的翅膀似乎让所有人都开始有些“花粉”过敏,在经济危机之后,消费电子整体出现下滑趋势的情况下,苹果硬是凭借着iPad独自拿走了55亿美元的收入,独享了该市场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许多人当时就预测未来的消费电子市场格局必将重新洗牌,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消费电子大战一触即发。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平板电脑成为了未来“电子战争”的引爆点。从PC制造商到互联网厂商,从手机厂商到家电厂商,平板电脑挑动起了所有人那根早已躁动不安的神经,都开始试图从苹果的身上咬下一个口子。在这样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局中,谁将成为最后的王者呢?
  
  移动智能化比拼
  
  在2011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全球已开发、正开发或即将开发平板电脑的厂商已达50多家,产品款式更是不胜枚举。包括联想、惠普等PC终端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RIM、酷派等手机终端厂商,中兴和华为等传统通信设备商,微软、英特尔、高通等软件和芯片厂商,甚至比亚迪、国美电器、皮尔卡丹等跨界者也齐齐上阵。为什么平板电脑能够突然散发出如此惊人的魅力呢?首先,这与近半年来,iPad的热销让各个厂商看到了一个真实存在且消费力旺盛的平板电脑市场密不可分。到目前为止,平板电脑市场仍是苹果iPad的天下。德意志银行预计今年苹果iPad的销量是1200万台,美国Gartner预测iPad的销量2011年有望大幅上升至2000万台,强大的市场需求和iPad的成功示范效应无疑让其他厂商都不愿意缺席这场盛宴。其次,上网本的衰弱给平板电脑让出了市场空间。前几年是上网本市场集中爆发的年份,然而2008年下半年起,大量的上、下游厂商乃至山寨企业扎堆上网本市场,使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最终上网本灰飞烟灭。平板电脑则趁机取代了上网本的位置。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平板电脑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既顺应了移动互联网革命性终端的需求,又弥补了其他终端在功能和应用体验上的缺陷,率先开启了移动智能化3b8a0056fd6ac6dc59d14c59a2358251323b4ae59a32c08cf7cdca8a92a6c6b5的大门。
  在本届CES展会上,有65%的平板电脑都预装了Android系统,作为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架构灵活而且免费,因此被众多厂商广泛采用。很多业内人士预测安卓系统将成为主流,虽然乔布斯认为它“过于松散,用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如iOS系统”。 但Android对所有人开放,三星、高通、德州仪器、飞思卡尔、Marvell和其他所有面向Android智能手机的ARM架构芯片设计公司都提供平板计算机处理器。
  此外,随着微软宣布Windows将支持ARM处理器,采用WIN7系统的平板计算机也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而黑莓专属的QNX系统、惠普专属的WebOS系统,以及英特尔与诺基亚联手推出的MeeGo系统都有各自的特点。
  面对平板市场,华硕采用了和上网本市场同样的竞争策略:推出多种机型,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这四款EeePad平板计算机有着不同的尺寸和系统,还采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器,它们分别是NVIDIA Tegra2、Qualcomm8260以及Intel酷睿i5-470M。这些处理器都有各自的优点,其中NVIDIA Tegra2有着非常好的图形处理能力,能够流畅地运行3D游戏和播放高清视频(外接大屏幕);ARM Cortex的功耗极低,是Android的好搭档;Intel Atom则凭借x86架构而具备出色的兼容性,目前大多和WIN7系统配合使用。此外,本次CES上还出现了两款采用笔记本酷睿i5处理器的平板计算机,显然是专门为那些对运算速度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而准备的。
  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的性能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所有的企业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将自己的杀手锏运用到平板电脑之上,这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一个移动智能的新时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平板电脑的未来,戴尔全球消费者业务总裁菲利斯表示,平板电脑永远不可能替代笔记本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应用来讲,平板电脑只是对个人电脑的一个补充,而非全部。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乔纳森.戈德堡Jonathan Goldberg也预计,最坏的情况是,这列载满平板电脑的火车,可能会驶进一座空无人烟的车站。
  
  泡沫还是机遇
  
  苹果iPad的出现,使得平板电脑这个一直以来不温不火的市场瞬间爆发。然而,平板电脑的意外爆发极易使人联想到此前的上网本,很多人开始质疑平板电脑是否会重蹈上网本的覆辙?这是否又将进入另一个泡沫时代?
  事实上,平板电脑的确面临着很多考验。平板电脑处于智能手机与上网本间的“夹层”,腹背受敌,定位尴尬。此外,平板电脑仍属于中高端的小众产品,价格高昂,难以普及。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平板电脑在我国乃至全球上还处于认知起步和消费习惯养成阶段。芯片设计厂商ARM总裁都铎.布朗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告诫说:“由于仍然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要对iPad的成功失去理智。我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产品,但要对平板电脑市场规模作出大胆的预测还为时过早。”
  坐拥国内近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和7.56亿移动通信用户,诸多中国厂商也蜂拥进入平板电脑市场。汉王试图把电子书的成功复制到平板电脑上,并在TouchPad发布会上怒砸“苹果”;爱国者电子总裁兼CEO曲敬东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平板电脑完全可能替代笔记本应有的功能;中兴通讯移动宽带副总经理王勇则喜悦地表示,目前平板电脑已收到很多订单。但它们只是先在平板市场中占个位置,事实上它们的主打产品均不在此。未来平板电脑的核心技术、发展模式和上网本的教训,这才是它们最应该思考的地方。
  眼下中国距离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消费市场仅有一步之遥,然而国内的平板电脑厂商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基本上属于组装产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处理器,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举例说,国美飞度平板电脑以会员价999元掠夺消费者,但网速慢、爱死机的问题使用户抱怨重重。不可否认,有一些厂商抱着投机的心态,争先恐后地带着不成熟的产品涌进来,造成了目前平板电脑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
  此外,令人隐忧的是,在正规厂商的背后,中国山寨企业也在进军平板电脑。抛开表象,我们发现很多国产平板电脑实际上只是大屏手机或者是MID滥竽充数。相比售价四五千元的iPad,有人预计随着ARM架构在平板电脑应用上的成熟和山寨企业的进入,未来平板电脑的主流价格或将低至千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山寨平板电脑的缺陷有目共睹,同质化、价格战、无序竞争及质量问题,无疑会搞乱市场。曾几何时,上网本的巨大商机和超额利润使山寨厂商趋之若鹜,使得上网本市场如日中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然而,正是一窝蜂发展的市场才埋下了厂商惨烈经营的祸根,今天的平板电脑似乎出现了这种苗头。
  其实,今天的平板电脑,与当年的智能手机大战颇为类似,苹果又再将对手引入到系统、硬件和应用的竞争模式当中。而从本次CES上发布的平板电脑的厂商看,没有任何一家像苹果一样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从智能手机的市场看,虽然Android阵营庞大,但真正可圈可点的厂商,也就是摩托罗拉、三星和HTC了。而从平板电脑市场竞争的开局看,三星去年发布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已经在Android阵营先拔头筹,但从本次CES上,摩托罗拉除了得到了Google的鼎力相助外,产品本身也相当出色,后发之势甚是迅猛。虽然,这三家厂商仍将是平板电脑市场Android阵营的主力,但是分散的局面及其在相关配套服务的缺失将有着致命的缺陷。
  
  当然,在这场平板电脑的大战中,微软也许是不可缺少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在新浪微博中总结本次CES平板电脑的三国(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