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电视剧:Chinglish?
2011-12-29唐元恺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1期
内地屏幕上,前年似非2009年,而是“007年”:直到不久前——连“翻N代红色经典”《江姐》、《烈火红岩》也往“谍战”的路数奔,不仅渲染“中美合作所”的暴虐,还真地“合作—了,融入多种美剧商业元素。而最“美”化的当属在谍战剧泛滥中突围的《黎明之前》。
与许多讲着汉语却“不说中国话”的Chinglish“仿造剧”相比,《黎》更值得肯定的是其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本土化”尝试。也正因如此,一些“信手拈来”的做法多少令人感叹“成也美剧,败也美剧”:剧中情报处长倒是明说了—一从美国同行那里打听到一种可催眠药物,这无疑很《24》;通过现场痕迹还原枪战全过程,又非常《CSI》;根据行为分析为卧底画像,也疑似《犯罪心理》;审讯安排助手紧盯“犯人”脸等的细微变化,以掘出深埋的蛛丝马迹,怎么看怎么与《千谎百计》微表情原理“英雄所见略同”……但编剧黄珂解释,其中不少东西源于公共知识,而非美剧独有。
不管怎么说,好的美剧之好就在于剧本好。与好莱坞以电影本体为依据一样,美剧也用视听语言讲故事,靠调动视听幻觉吸引观众。在剧本阶段,就要求“可看”,如“从视觉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紧凑”;“写一个富于视觉动力的段落”……而从成品看,咱们不少电视剧好像还不是“视听思维”的产物,或者说并没精通影视语言,可诸多电视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自己辛辛苦苦出来的电视剧不好看、不吸引人的重要原因,即便学美剧,也只会“眼花缭甜”,内在节奏却常常不到家。也导过电视剧的陈凯歌当年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差点落榜,盖因一道题——“什么是节奏”,他侃侃“定义”了老半天,其实,若坦言“不好答”也许就能得高50
事实上,剧作作为“第一步”,如果走错了,整体节奏也易乱了阵脚。播出了15季(15年)的《急诊室》被认为“节奏很舒服”,若从编剧找缘由,会发现此阶段已为备工种定了稳健的步调,某些剧集就像出色的工程师那样连抽屉能否关严实也做了周密设计,所用病例和医学术语均很精确,就算扮护士的配角,演完后足以拿到从业证。
也许,在技术之外,并没太多规则或真理和所谓“标准答案”可循,无一定之规,唯一的一定是“不一定”,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技术化的部分即“技法”还是可以学到的。美国人的《剧作法》写着:严格按照叙事的“范式”,每集剧情都有开端、发展、高潮或转折,人物发展有弧线,在规定时间(一般为45分钟之内)必须完成戏剧化任务;并且,要先写出试播的l集,然后开发成系列,按季播出。
《六人行》第3季第1集一开场,6位主角走进咖啡馆,却发现他们常坐的沙发上挤了十几八正是该剧该季的编剧群。与咱常常“单打独斗”不同,成功美剧的背后总有阵容强大的编剧班底(10位左右)。有报道说,他们每周只炮制一集剧本,至少要修改3次,前两次草稿由编剧分角色朗读,寻找不好笑或拗口的bug(漏洞),最后一次则是由演员念,制作团队听,然后才是带观众的彩排和录制,而此过程中又会进行修改。“即使是这样充裕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小编剧们仍是吃‘青春饭’,还只能往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工作,大多数编剧同一部戏最多服务两季,就会停上充电或被换掉。”
在情景喜剧之外,美剧剧作“流水线’上至少还须“五人行”——5个梯级的编剧,他们分工明确,备司其职,共同保证“有故事支撑才有其他东西”,他们谁都明白,如果剧本供应链断了就招致灾难!
春节将映的合拍动画片《熊猫总动员》的导演瓦林竹举“皮克斯”的例子,以使中外合拍片更“合拍”一些:“他们光修改故事的过程就能用上两年,可在中国,导演有的时候取代了剧怍者的作用。”这位自称“学李小龙”的美国人强调——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公司是舍得建设故事团队。
美剧制作更是作为一项“工程”而存在的,包括保障工程优质优量所“须”之费用。当得知《六人行》每集投资是700万美元时,我们不少电视人的第一反应是“写错了”,确认是“真的”后又羡慕嫉妒限人家肯定是“疯”了。好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老扳私下里开口闭口“投资情景喜剧就是为了省钱,小钱赚大钱”。
当初英达拍《我爱我家》时,认真这慎重,可为了降低成本,每5个工作日要拍完3集(比美国同行通常1周左右的前期排练和摄制时间快多了),后又“提速”至每天1集半,有些剧组甚至1天两集。从“因果”角度看,情景喜剧正“衰”毫不奇怪。
今日咱编剧报酬已大大好于“昨天”,但如同高薪不一定“养廉”,很多写他人生活的人却觉得“体验生活”的传统有点“那个”了名副其实“坐”家——把写作当成生活本身,浪费了手中握着的制作资源和自己的才情,作品被观众诟病为“弱智”。
电视剧应该是“智造”。曾拍过高收视剧《奋斗》的名导赵宝刚自揭曾弄剧本《十二回台》,可想破了脑袋,却只有第一回合是高智商,第二回合就低智商了,好在他说“我还需奇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