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12-29唐书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1期

  在12天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坎昆会展中心(cancun Messe)是我们每天的必经之地。按照会方安排,所有参会人员,不论是代表还是记者,都要从住地乘车先到这里,再换车去往各处会议场所,如月宫(Moon Palace、主会场所在地)、气候变化村、中国馆等处。回程同样要从这里换乘。
  这里24小时有专人专车伺候,有清晰的标识指引和规范的人工引导,确保会议期间交通运转正常。第一道安检也在这里进行。门外、路边,有军警守护,军车、路障、全副武装,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过,气氛还是很轻松。有一天,我试着提出跟军人合影,人家很爽快地答应了,结果旁边立马围上来一些人,排队合影,原来他们也在想这事哩,叫我抢个先而已。亦庄亦偕,方为生之道人之趣也。
  坎昆会展中心也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各种机构都在此处运用自已的智慧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念,以各种招式吸引过路者的注意力。
  这里最招眼的是一个模型金字塔。金字塔是墨西哥典型的玛雅文化象征,在墨西哥城和奇琴伊察等地,金字塔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为墨西哥带来不少不冒烟的收入。
  坎昆会展中心里的金字塔成为人们表达意愿的载体,因而引人注意。你看,它的一面是电视屏幕,不停地播放跟气候变化相关的片子;一面写有“Let’s Put The Can In Cancun”,希望人们拿出诚意,在坎昆会议谈出好的结果;一面是来自中国的画卷,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拯救气候,我愿尽全力,你呢?”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有自己真实的内心应和,想想你能做什么、你又做了什么?
  气候长城画卷是由来自中国和全世界的数千名普通公众的照片组成,他们正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为一个低碳未来努力。据说,今年九、十月份天津气候会议期间,类似作品就曾经亮过相。当时,全球气候行动联盟(TckTckTck)和中国合作伙伴将一幅长7米、宽3米的艺术作品“气候长城”赠送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克里斯带娜·费卡洛斯,呼吁各国谈判代表表现切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意愿。克里斯蒂娜-费卡洛斯还在“气候长城”上盖下了一个中国成语:“众志成城”。
  现在这幅画卷应该不是天津那幅,但希望众人一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
  有意思的是,这个贴满了各个非政府组织的标识、口号和人头像的金字塔,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杰作。有一天,我从此路过,发现塔脚裂开了,上前仔细一摸,原来这家伙是用废旧纸盒制作的,这样一来不仅制作简单、拆卸也简单,更重耍的是好回收处理。
  作为媒体记者,每天都会留意由媒体投票评选出的化石奖得主。这个奖是气候行动网络组织的,是对僵硬的谈判者的批评和鞭策。评选结果每天在国际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展台公布。今年头一天,加拿大连得三项“大奖”;第二天,日本因为公然拒绝延续《京都议定书》而获此“殊荣”。第三天,我们再路过此地时,几个日本人身穿印有“I LOVEKP”字样的服装,在坎昆会展中心上演了一出活报剧,他们抬着一个大大的心字模型,拿着不要离开KP、KP需要日本之类的纸牌,沿途招揽人群,还真有不少路人围观打探,也算是多少挽回点日本人的颜面。
  KP是《京都议定书》的英文缩写,1997年在日本京都谈成,2005年生效,当年日本还大肆庆祝,本是日本的荣耀,但不出几年,日本又带头反对延续作为国际气候谈判政治基础的这一法律文件,被指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有破坏谈判之嫌。
  KP规定了发达国家2012年前的减排义务,并且还要承诺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一些发达国家意图废弃KP,是走回头路,开国际气候谈判的历史倒车。
  有天下午,我的同事在大会主席发布会上,就日本扬言终结《京都议定书》是否出于工业国家的压力、会否形成示范效应,以及这种做法对坎昆会议结果带来的影响一事,向主席提问。我因为要感受会场之外的氛围,当时不在提问现场,但据说回答很含糊。我想,这可能是主席需要坚守中立的缘故吧。到晚上,日本召开媒体发布会,当然也不可能说更多别的东西。
  坎昆会议每天都有厚厚的—本日程表,一般靠自己去取阅,在会议的各种信息场所都可以拿到。在坎昆会展中心,这天看板上贴满了各种招贴,还有工作人员在过道发放头天的会议信息汇总和当天的日程,不过这种情况几天才见到一回。
  我们通常根据这个日程安排当天的活动,是听大会发言了解自己关心议题的进展,还是参加其他分散的边会讨论,或者去相关代表团探听情况,都靠这个日程来决定。采访往往是要预约,不一定靠谱,有时候在某个活动现场遇上了,采访也就做成了,比预约来得快。有时候也会接到一些NGO的邀约,谈他们想谈的事情,你不一定感兴趣,但总可以有所耳闻,得到某些信息。中国代表团有时候会为我们中国记者提供一些采访机会。
  从日程上看,这一天在坎昆会展中心c厅有一个气候正义图片展。在紧挨着自助餐厅的一个角落,我找到了这个展览,一张桌上放点资料,很简单,但几张很醒目的招贴图令人震撼。日程表上的文字说,在发展中国家,穷人正在经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初影响和最大痛苦,他们微不足道,这些变化并非因他们而起。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谈论气候公平,但光说不行,是该全球各地领导者行动起来,出手拯救这些穷人的时候了,让他们免受气候变化的侵害。
  也许是我去太旱了,在这个展览跟前空无一人;这个展览举办者在附近还有一个展台,也是空无一人。一个多小时后,我再次回来,旁边就是一个休闲区,聚集了不少的人,但他们喝着咖啡,闲聊着,背对着展板。只有一个穷人抱着膀子站在小桌前,看着另一个穷人笑模笑样地打扫卫生,而展板上是一个戴着斗笠的男人正张着大嘴向世界呼唤着“气候公平”。
  也不能说人们不关心气候变化,否则,坎昆这次就白忙活了。就在这个展览不远处的同一个区域,一群非洲兄弟姐妹们围坐在一个展台前,大早晨,探讨的气氛就已经很热。
  连被人不断指责的美国人,也在坎昆会展中心设立了一个比较大展中心。它里面有大频幕专门演示气候变化成因和影响,不少人进去参观,很受称道。我去的这天,美国中心从早上9点多到晚上7点多,安排了六场演讲,包括气候变化与健康、气候服务与灾害风险管理、未来能源等。刚开始只有18个人听,等我出去拍完它外屋演示现场和招贴画以后,听讲座的人数已经30来人了,这也是边会的特点,大家比较自由,根据兴趣可以随便走动。
  其实,在坎昆,很多边会的环境条件远不如这个地方。我自己和几个同事今天去参加了基础四国+墨西哥气候传播边会,主要谈气候变化对穷人的影响和媒体气候传播策略。那地方离主会场坐车40多分钟,坑洼不平的路,不知道什么东西搭的帐篷,风一吹呼啦啦的响,还没电,有的嘉宾做了PPT演示不了,花了一天半时间准备谈论发言,又花了一下午时间开会,还发表意见专门介绍《今日中国》杂志的气候报道和中国媒体的气候传播特点,顺带提了几个建议。什么是NGO,什么是边会,这回真是长了见识。
  在美国中心的旁边是欧盟馆,赶得不巧,前一场关于气候变化科学探索电影的演讲刚结束,接下来还有四场活动,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比正常情况下的正式会议时间还长。
  没有中国的身影吗?当然有。今年中国还在坎昆会展中心之外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国馆,会方安排有专门的班车线路通达。
  不过,在坎昆会展中心之内的这个展台实在简陋一点,过往的人流也不多。但我们的展板可是货真价实地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个云集了联合国系统各个机构、地主国墨西哥、地球老大美国、最早提出气候变化问题的欧洲国家,还有小岛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坎昆会展中心,只有一个展板跟我们类似,我们一向是重内容的,但效果上谁优谁劣你自己去看。话又说回来,今天我路过中国展台时,发现这里又多了台大电视可以做演示更直观些了。
  今年是墨西哥承办气候大会,所以在坎昆会展中心设立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墨西哥馆,展出了该国主要农产品、工艺品、绘画艺术和日常用品。在进入坎昆会展中心的通道上,就有人送我一个u盘,很精致的小纸袋装着,上面印着墨西哥特色图案。我看完美国中心和欧盟馆,再次来到墨西哥馆时,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准备11点要用的会场,门口围着一堆人在清理分装什么东西,我过去一看,嘿,这不就是刚才送我的u盘吗?这些人正在点数哩。这个u盘,我后来在电脑上一试用才知道是预存了这次气候大会的一些服务信息。这也体现出墨西哥人为开好这次气候大会所做的精细安排。
  下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2011年由南非承办。在坎昆会展中心南非馆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原野休闲气息,电视大屏播放着小片子,两个男人以南非著名的国际会议之都德班为背景,划着小舟,徜徉在大海之上。一个女工作人员自在地走来走去,头天去的时候她还送了本画册给我,野草地上长颈鹿远远地欣赏一家三口野餐,夕阳余辉,天地之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温馨宜人,这样的良辰美景,你想想自己要是其中的一个构成元素,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可是怪了今天再来,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个女人她始终不看我的镜头,我举着相机拍了半天也没捕捉到她睁开心灵之窗的瞬间。边上一个光头男人也是自顾自地在哪儿玩手机,旁若无人_样。
  致力于减少毁林造成排放的机构REDD把儿童喜欢的漫画也应用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毕竟未来是儿童的。你看这些漫画作品时,还真得佩服人家的创意。还有这个爆炸头。保证会让你过目不忘的。这是非洲气候政策中心的宣传画,一边是绿树一边是荒草,又有笑脸又有眼泪,她要表达的意思你看明白吧。
  气候大会马上进入下半程了,这个时候往往火药味开始浓起来。其实,打嘴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合作才有可能成功。前几天我采访联合国开发合作署驻华总代表罗戴琳时,她说的这话在理。
  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为人类、为未来傲着些什么,有时候会上的争吵并不表示人们不关心我们的地球。这些关心体现在我们人类在神圣庙堂之上的决策,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上,也许有时候还体现在Maya的一个厕所里,有时候体现在月宫门口这些还没长大的孩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