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调无腔偏入妙富裕美丽蔡家洼
2011-12-29刘澄子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4期
驱车出北京市至密云县城向东4公里,潮河东岸边,两面环山处,即到密云县蔡家洼村。
村庄入口处原来“睛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已经被平坦柏油路所替代,两旁排立着新型的太阳能路灯,可通过风能发电,达到风与光互补。大部分村民楼房宽敞明亮,间有欧式小屋错落于此,异国风情十足。春天里,不远处的山岗下,成片的樱桃树沐浴着的阳光,抽枝吐口上,蓬勃生长。工业观光园与生态长廊相映成趣,忙碌的人们点缀其中。如果说这里是城镇,却没有城镇里的匆忙嘈杂;如果说这里是乡村,也难寻大片大片的农田。这是一幅新农村的壮美画卷,建设只有仅仅七年时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领头人
村民们把以前的蔡家洼形象地概括成一句顺口溜:黄土路、低矮房,村企债务筑高墙,没人愿当村干部,小伙娶不到大姑娘……孩子上学、村民吃水、看病就医是当时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三大难题。
2003年,蔡家洼村村支书换届选举。王大林通过竞选,成为蔡家洼村新的领头人。这位民营企业家决心运用个人的致富本领,回报乡亲,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
上任伊始,村里百业待兴。王大林决心点起“三把火”,用行动树立威信,打开全村工作的突破口。为解决村民吃水难,他自筹资金,打机井、建水塔、铺管道,给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为解决村民接送孩子上学难,专门购买了一辆大客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让家长有时间来上班;为解决村民就医难,村里建起了医疗服务站,给群众就医创造方便条件。王大林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村民满意地说:“选大林当支书,真没选走眼,他心里装着咱老百姓!”
王大林凭着自己多年的商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经验,结合农业发展趋势,通过集中建设村民住宅楼,节省出大量土地。然后把全村土地及山场从农民手中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进行集约化经营,采取“土地返租”等方式发展产业,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观光工业园、旅游商务区,大力打造蔡家洼村自己特色的农业、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三大产业。
“没有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谈。”身为蔡家洼村的带头人,王大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他原所拥有的企业因此每年损失几百万元,换来的却是蔡家洼村今非昔比的变化。
目前,蔡家洼村投资2亿元建成了占地5000亩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投资5亿元建成了占地400亩的观光工业园,实现村经济总收入1.5亿元,人均纯收入20000元,集体资产达到4亿多元。还将计划投资60亿元建设占地13009的绿色旅游休闲商务区。
“集中建设住宅楼”新农村建设第一步
“想不到,真想不到!到了这把年纪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我和老伴心里比这楼房还敞亮呢。”说起搬进新居的感受,年近古稀的齐老汉嗓门洪亮,透着喜悦。他回忆说,搬上新楼前的老房子就在村西头,是1969年盖的3间石头房,才40多平方米,自家院里打井取水,既不卫生,遇到干旱年份井水干枯,连吃水都困难。一家7口人挤在一起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蔡家洼人世世代代都住在自建的平房里,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宅基地建房存在着混乱、无序、浪费等弊端,与日益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和百姓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符。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成了村民的共同呼声。”王大林说。2005年4月,蔡家洼被定为北京市十三家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村里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集中建设住宅楼”作为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花园式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家家别致清新,居住舒适。小区物业、副食用品商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储蓄所等设施一应俱全,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统一安排。每套房屋还都免费得到村里提供的内装修,村民只要搬进家具就可以直接入住。对于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蔡家洼人来说,这样的理想生活曾经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一个梦,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实现了。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农业园
农村土地统一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避免了一家一户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发挥土地的规模化效益,也便于招商引资。蔡家洼村组建了北京巨龙庄园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规划建设“聚陇山”生态农业园区。600多名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园区职工,每人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驱车行驶在平坦的盘山公路上,公路两侧每200米就是一个果树品种,构成了全村的“百果长廊”。从每年的6月开始,各种果树就会陆续挂果,樱桃、杏、桃、苹果等果香弥漫在整个村庄。在半山腰的樱桃园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几万株樱桃树一望无际,直通到山底下。蔡家洼村的朱向东介绍,村民是来樱桃园上班的,村里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搞精品林果业,要建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樱桃采摘园。
朱向东指着脚下的山路告诉说,围绕整个樱桃园的环形路基本已经修完。樱桃的种植数量最终要达到15万棵,二十几个优质品种,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采摘,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樱桃采摘园,辅以栽植加州大李子、冬枣、苹果、梨、桃等优良品种果树。果树下的空间,也被利用起来,种植中草药,发展药膳药浴产业。规划建设800亩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栽植香蕉、木瓜、芒果等十几种热带果树,建成热带果树观赏基地,让游客在北方就能看到热带果树开花结果的场景。在农业园区内,建设了观光旅游设施和用房、采摘接待大厅、10处服务区、展览区、配套餐饮住宿设施以及药园设施、民俗艺术馆。传统的农业种植,成功转型为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农耕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经过两年建设,蔡家洼村5000亩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设想。
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园
观光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近年来国内热衷工业观光旅游的游客也开始增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是蔡家洼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蔡家洼村的工业观光园将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利用当地蔬菜、菌类、玉米、黄豆等干鲜果品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系列食品,搭建农民自主创业平台,既发展了经济有又解决了村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园区内开放全部生产过程,设置观光走廊,豆腐生产线、大豆蛋白制品的加工制作、面食车间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最大满足了游客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好奇心,把观光工业园建成集工业生产、现场观摩、餐饮品尝、产品采购、休闲娱乐为一体,从而将传统的工业生产转变为观光工业。
说到工业园区,就不得不说一样让蔡家洼人引以为傲的传统食品一一蔡家洼豆腐。蔡家洼村的豆腐远近驰名,近年来,不少游人专为这而到访蔡家洼村。为了把豆腐加工这一手工技术延续下去,同时保障这部分村民的就业,村里决定把一家一户的豆腐作坊请进工业区,专门建设了2座豆腐加工厂房,无偿提供给豆腐加工户,同时统—卫生标准、统一着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规模发展,同时深加工豆腐系列产品。今后村里还计划成立豆腐加工合作社,做豆制品的深加工,统一注册商标,走向国内大市场。机敏的蔡家洼村人因时而异,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增加了豆腐DIY大厅,把它发展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磨豆、过滤、加热、点卤全部过程游客都可以亲手完成。体验劳动收获乐趣,让游客不亦快哉!
五音大鼓仅存的保留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蔡家洼村叉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建有民俗艺术馆、农耕体验房、文化广场、数字影厅、成人学校、图书室等,满足村民锻炼、娱乐需求。在村老年活动中心,经常能见到几位老人弹的弹、唱的唱,沉浸在五音大鼓的旋律中。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经传承了100多年的五音大鼓,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蔡家洼村则是现今世上仅存的五音大鼓保留地。
它使用的乐器历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为稀罕。现在村里最权威的五音大鼓组合是由齐殿章、齐殿明、贾云明、陈振泉、李茂生五位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组成。多年来,“五音大鼓”一直名声在外,每逢年节,他们都要在村子里表演“五音大鼓”庆祝一番。有人过生日,方圆—二十里也总是有人来请几位艺人前去助兴。所谓“野调无腔偏入妙”,每每说唱者声情并茂,观闻者如醉如痴。
如今,尽管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冲击、外来文明导致审美方式发生变化,但亲历山村巨变的老艺人们,感因事发,情由心生,把村里近年来的变化结合到说唱中,用古老的旋律谱写新篇,并将用这传统的曲调唱出蔡家洼村更加美好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