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丹心播中华
2011-12-29陈日浓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4期
金大姐(金仲华女儿金立勤)很关照我们,去年送来《走近金仲华》一书;今年春节后又惠赠新出版的《铁笔丹心——金仲华画传》。前者是故乡浙江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建馆十周年出版的征文集;后者是由上海市政府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上海现代文化名人画传系列之一。传主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和新闻界的泰斗,又是我们尊敬的首任社长。拜读后,我深为感动,对老前辈的细怀之情倍增。
画传用宋庆龄的纪念文章代序,可见传主的历史地位及本书的厚重价值。
宋庆龄晚年怀着对挚友的深情撰写了《怀念金仲华——<中国建设>(<今日中同>杂志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专文。她因病请爱泼斯坦协助完稿,当总编把此稿带回编辑部时,中外员工均为之感动,立刻作了特别安排,于1981年第2期刊出。同期还刊出了审判“凹人帮”祸国殃民罪行的文章。宋庆龄的文章写于1980年11月,正是人民审判“四人帮”之际。她沉重地忆及“义革”中受“四人帮”迫害者之多,“简直是血和泪的海洋”,金仲华也是受害者之一,于1968年4月3日含恨离开人间。她写道:“在《中国建设》这本杂志上,我想仅就其中的一个受害者说几句话。这就是我们杂志社的第一任社长金仲华。他是我一直非常尊敬的人。在过去的爱国和进步事业中,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了我和我的同志们。”她特别指出,“《中国建设》筹建之初,他就十分关心这一工作”。在文章最后一段,宋庆龄写道:“我写了上面这些文字,作为对老同志的怀念,目的是使读者对我们所经历的‘暴风骤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中国人民决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使这一类悲剧不再重演,安定团结地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一个现代化而努力奇斗。”这些情深意赅的至理之言,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近年有关金仲华的书籍已陆续出版,在还没何详细文字传记丽世之前,先出画传是很有价值的。画传的特色是以图片为主,辅以简约的文字,形象地介绍了金仲华的不凡生平。全书由四章组成,文章按传主不同时期的重要经历、业绩分成若干小单元介绍,再现了传主的奋进轨迹,给人以清晰的风采全貌。面传文字限于篇幅,只能简略,但作者颇费心血,大事不漏,表达平实,记录了金仲华风雨一生的主要历程。
金仲华于1907年4月1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27年之江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编辑,初为报人。后曾在苏联塔斯社远东分社工作并为《申Cu8AI+Oocl7/802fXDMvjA==报》撰写国际评论,此后他又加盟《中学生》杂志开辟“国际政治讲话”专栏。抗战中,他于1936年参加上海文化救国会。他与著名报人邹韬奋等先后创办《世界知识》(1934)、《大众生活》(1935)、《生活日报》(1936)、《抗战》三日刊(1937,后改为《全民抗战》)等进步刊物,向读者介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8月,他赴香港任《星岛日报》总编辑。同时参加了宋庆龄主持的抗日爱国团体——保卫中国同盟,任执行委员。1941年3月,他与邹韬奋一起负责保盟的对外刊物《新闻通讯》中文版的编辑,向海外华人大力宣传爱国抗战。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支持宋庆龄的进步事业,在上海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原保盟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等领导职务,并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新闻日报》和《文汇报》社长及中国新闻社负责人,还担任过新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上海新闻》总编辑。应宋庆龄邀请,他与陈翰笙、爱泼斯坦一起,于1952年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使其成为—本综合性、多语种刊物,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
最吸引读者的是,本书尽量搜集传主生平各时期的珍贵老照片及报刊和文献影印件,达120多幅。历经文革浩劫后,金仲华受迫害被抄家,许多照片、信件、文献多已丢失,而今作者及家属亲友,经过多方努力查找,选汇此书,实为不易。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其一,他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和国际友好使者。这是画传的重点内容,再现了这位杰出的新闻界前辈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画册中有新闻界重要活动的珍贵历史照片为证。如1939年他在香港与斯诺、爱泼斯坦等中外记者、文化人士合影(15页);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及筹备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新闻界代表合影(52页);1961年参加毛主席在上海会见新闻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活动(68页);1960年在第二届国际记协大会上发言(66页)。其二,他是宋庆龄的助手与挚友。1938年,他到香港支持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的正义事业,从此与宋庆龄结下情谊,成为她的助手与挚友。解放前夕,因为他是宋庆龄“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朋友,中央选派他与宋庆龄联系,邀请她北上参加政协。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支持协助宋庆龄开展社会工作。画册中收有多幅他陪同宋庆龄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对我们来说最为亲切,那是1962年1月6日,他陪同周总理、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亲临我们编辑部,祝贺《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书中收录了当时与编辑部人员的大合影(43页),健在的编辑部老同志仍然记忆犹新。
当年,他受宋庆龄之托制定杂志的大政方针,直接指导杂志的对外宣传业务。他经常听取杂志负责人对报道选题计划的报告并予以指示,还抽时间撰写重大稿件。此外,他经常向宋庆龄写信汇报并请示工作。而宋庆龄也时有给他写信,对杂志工作予以指示,由他转达给杂志社领导及工作人员。如1951年12月份,金仲华给宋庆龄去信汇报创刊号印刷出版及推广情况。宋庆龄收到杂志后给金仲华复信说:“请接受我深切的感谢。但愿我们所做的以及今后要做的努力将使我们的杂志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增进和平的强有力的杂志。”
现在,金仲华的一些亲笔信还保存在今日中国杂志社总编室,信件内容广泛,有些是传达宋庆龄对杂志的指导意见,有些是他对新出版杂志的评价及如何改进的建议,以及他自己撰写重要稿件的编务等。这些信件,连同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四月是个缅怀前辈故人的时节。而今年四月又逢老社长诞生纪念日(4月1日),也是他的忌日(4月3日)。记得20多年前,到上海宋庆龄陵园瞻仰宋庆龄陵墓后,中国福利会的朋友带我到陵园西北角找到他的安息之地,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向前辈鞠躬。据说当年受害时他的骨灰未能保存下来,墓中只置放他生前用过的一支钢笔和一枚图章。他与宋庆龄生前为挚友,现在也是近邻。最后还是用他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的话,再次表达我们对老社长的缅怀之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进步事业”,“他是我一直非常尊敬的人。在过去的爱国和进步事业中,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了我和我的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