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是我的一个梦”
2011-12-29贾春明张桦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4期
在2011年3月北京召开的“两会”上,来自香港特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在看到“十二五”规划把广州南沙新区列入粤港澳合作重大项目之一时,心情格外高兴。“20年前,老父亲霍英东就开始规划粤港台作。他非常看好南沙,常说‘南沙是我的一个梦’。”霍震寰说,我现在做的正是延续父亲的南沙梦。
霍英东:“南沙开发之父”
南沙地处广州最南部、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西连中山、番禺,东与东莞虎门、深圳、香港隔海相望,是珠江三角洲A型区域的几何中心,是粤港合作的桥头堡。
1978年,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与香港一衣带水的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祖籍广东番禺的霍英东敏感地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他的心中一个梦想在升腾。
霍英东看中了南沙临近珠江出海口的优越位置,想将它变成珠三角的中心,成为连接香港和广东的新兴海滨城市。他的梦想是,把南沙作为粤港合作的纽带,将香港交通、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引入内地,结合内地丰富的资源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不久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南沙采访霍震寰先生。在南沙大酒店,霍震寰凭窗远眺烟波浩渺的两岸风光。20年来,跟随父亲开发南沙的情景历历在目。
回想1987年第一次随父亲到南沙考察时的情景,霍震寰依然记忆犹新。“尽管从香港到南沙直线距离只有38海里,但是我和父亲从香港坐船到澳门,再坐车到广州,经过4个渡口到达番禺,颠簸了3天后,才到达南沙。”呈现在霍氏父子眼前的南沙,处处是滩涂、淤泥、荒田、旧屋……“光着脚的小孩子从未见过汽车,不会避让。”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改变霍英东一心要开发南沙的初衷。
自此,年过花甲的霍英东只要身体允许,每个星期都风雨无阻地率领各路专家、学者赴南沙召开现场会议,解决各种难题。跟随霍英东近20年的工作人员杨结说,从霍英东率先拉开南沙大开发序幕起,15年内,他到访南沙近800次,投放启动资金超过40亿元,因而被称为“南沙开发之父”。
依照霍英东的规划,南沙建设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搞交通,修桥、筑路、建轮渡,包括港前大道、进港大道,部是他亲手策划与政府合资修建的;第二阶段是计划完成多个项目,包括建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大酒店、南沙物流中心、新客运港码头、珠三角世贸中心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英东中学等;第三个阶段是把南沙建设成现代化海滨新城。
“父亲十分讲究交通,他首先做的就是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陆路和水路。”霍震寰说。
其中,建设虎门轮渡是霍英东先生的一大创举。它首次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使南沙成为交通枢纽。当时,有专家在此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悲观地预测,虎门轮渡每天最多不过3000车次,投资必将亏损。但是,霍英东力排众议,坚持做下去。1991年5月1日,虎门渡轮建成通航,其车水马龙的景况完全颠覆了专家的预测。由此,也让霍英东看到,内地改革发展势不可挡。
无论用过去还是今天的眼光来看,虎门轮渡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对广东的发展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更为今天广州城市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992年,霍英东建设的另一个项目——南沙客运港,同样为往来南沙与香港两地的乘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的客运港自2005年5月开始代替旧客运港运营。南沙新客运港开通了多班高速客轮往来于南沙与香港两地。它不仅提升了南沙的知名度,更让南沙在连接香港与内地的位置举足轻重。
除了经济上的贡献,霍英东在观念上敢于打破体制的限制,给内地改革带来了一股新风。
“当时,老父亲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超前的。”霍震寰这样评价父亲,“比如,修路修桥、收取过路过桥费、给工人发放奖金等等。当时许多人认为修路的投资风险太大,银行不敢贷款。但是有了霍英东的示范效用之后,银行开放对基础设施贷款业务,广东的道路越修越好桥越修越多。”至今,广东人一提起交通,都会不约而同地称颂霍英东为他们带了的福气。
但是,开发南沙对霍英东来说充满了艰辛,其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得到。让霍英东坚持下来的是邓小平。“老父亲与邓小平在中山温泉爬小山时,邓小平说,‘不走回头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这句话给了全中国人改革开放的底气,特别是给了我们一家人极大的信心。”
正因为霍英东对南沙不计成本地执著投入,南沙才逐步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南沙是我的一个梦,是一个可以观察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小窗口。”霍英东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霍英东先生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他留在南沙的梦、留在内地的观念与精神,正由儿子霍震寰传承。
霍震寰:“从未放弃拓展南沙”
有“小小霍”之称的霍震寰,不仅有着和父亲一样宽大智慧的额头,还有着和父亲一样的自强与吃苦精神。为扎实推进南沙的规划,霍震寰一样每周至少要来一次南沙,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二十几年来,南沙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不断交集的过程。
2002年,广州南沙开发区成立,加快了南沙的发展和建设,南沙东部一系列项目启动,南沙的道路、交通、医疗等配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等一批国际大型企业已经入驻,南沙深水港码头、南沙港高速路、地铁4号线等项目正在投入使用。
2003年,南沙资讯科技园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在粤港合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霍英东集团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一批研究中心进行研发和中试工作,正在台作建设霍英东研究生院为科研机构提供必需的人才储备,又成立了博士后服务站为引近人才搭建平台,南沙资讯科技园的建设为香港及内地的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发基础,提供粤港人才的输送中心,成为未来南沙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在南沙建设中医药国际化基地的项目正在推进,该基地的建成将推进粤港的中医再培训、中医药服务和贸易的产业链以及中医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形成。“我希望它能为中医药的国际化起到促进作用。”在医疗方面,霍震寰希望香港的医务人员将来可以直接在南沙开诊执业。
2010年,借着亚运会的东风,霍震寰又斥资3亿元建造南沙游艇会。他用手指着东边的一个工地说:“那就是南沙游艇会,2011年7月就要竣工。它是南沙的一个新名片,南沙将打造成为游艇产业中心,未来将成为华南海上商务、休闲、度假领域的领航。粤港两地的游艇挂将两地牌照,在这里自由航行。”
而有关南沙的好消息更是纷至沓来。2010年4月,《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将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定位为“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潜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
在霍震寰看来,要想实现这一愿景,作为“先行先试”合作区的南沙,要拿出当年广东在改革开放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在各方面进行大胆的突破。
“我特别希望在南沙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引入更多的大学、培训中心进入南沙。”为此,霍震寰一直建议内地放宽香港的大学进入内地开设分校的限制。“它带来的益处是,—方面可以为内地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另外也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协助内地的教育加快与国际接轨,提升内地教育的质量。”
面对新一轮粤港合作的浪潮,基于多年粤港合作的实践,眼下霍震寰思考的是,如何“引爆”它(粤港合作)的能量。
“1983年,父亲与广东政府合作建设的白天鹅宾馆堪称粤港合作的光辉典范。它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霍震寰认为,这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就是广东分享了香港带来的先进旅游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为广东发展现代旅游业奠定了软件基础。
“我不要做一个能赚钱的宾馆,我要做一间能够在改革开放里面起到窗口作用的酒店。”父亲那句坚定豪迈的话语—直在霍震寰的耳边回响。“父亲做到了!这更让我意识到,香港和内地充分利用和分享经验的重要。”
今天的南沙,在祥和中充满动感。气象万千的虎门大桥、珠江东西两岸络绎不绝的客轮、城内交通四通八达的道路、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别具风姿的住宅群,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园林城市图景。
承载着两代人南沙梦想的霍震寰,从未放弃拓展南沙,他渴望香港与南沙的合作走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