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社会精英为何不热衷当公务员

2011-12-29

人民论坛 2011年21期

  美国:对公务员职业兴趣不大
  美国,由于待遇偏低,政府公务员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职业。美国联邦审计总署对几所大学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兴趣普遍不高,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只占被调查者的3%左右。另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公务员抱怨自己的待遇比私营企业差得很远。
  美国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根据1990年实施的《联邦政府雇员工资和补偿金法》,参照私营企业的薪资标准制定的。《联邦政府雇员工资和补偿金法》的基本宗旨,是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必须等同于同一地区同等工作强度的非公务员工资标准。
  这一工资制度看起来比较合理,但美国行政序列的公务员分为高级公务员和普通公务员两类,前者是指美国政府各部门及所属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官员,仅约占美国公务员总数的15%,其他公务员则属于普通公务员。对于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来说,收入比医生、律师、大型私营企业的员工要低得多。
  不少人认为,当公务员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他们享受的各项福利。然而,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即使计入医疗和退休基金等福利后,美国公务员的总收入仍略低于私营部门雇员。
  
  英国:高标准要求“通识人才”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在人才选拔中,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程度、文学素养、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就初任考试而言,英国的专业技术职务自然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而“通才”观念主要体现在行政类官员的初任考试以及晋升到高级文官的人才类型中。
  “通才”标准强调个人学历,故公务员录取者多为剑桥、牛津等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无法进入高级行政人员的行列,参与行政决策和政策制定。
  与高标准相反,大多数公务员的福利情况并不高。今年,英国75万名公办学校教师和公务员从6月30号起开始举行大罢工,抗议政府计划延长退休年龄、削减工作岗位、并缴纳更多养老保险金等多项针对公务员的举措。英国媒体评论认为,他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在工资被冻结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辛苦赚钱,应对较高的通货膨胀和随时可能发生的裁员。
  
  法国:公务员职位并不被看好
  法国是一个福利社会,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公务员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与企业人员没有区别。而且,就经济收入而言,法国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对于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而言,同样的学历,在企业的工资往往要比政府部门还高。而且,不少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个性受到限制,缺乏想像力,个人发展机遇少。所以,在法国公务员并不是一个受人追捧的工作。
  法国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两种。政务类由选举或政府任命产生,实行任期制,与政党共进退。业务类公务员则是非法定事由不被解职解雇。就行政划分而言,法国公务员由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和公立医院系统工作人员三大部分组成。就级别而言,法国的公务员分为A、B、C三个等级。
  只有在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把目光转向政府公共部门的“铁饭碗”。因为,这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总体而言,法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已经老化,运转效率大打折扣。
  
  日本:产业状况决定公务员“热度”
  日本一家公司对将于2011年4月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公务员”。而前一年的调查中,公务员还排在这一榜单的50位开外。
  有人说,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也就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上世纪50年代,是日本农业的黄金期。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毕业生奔向丰田、索尼等大企业;而在泡沫经济崩溃之时,学生们发现了风投企业在大厦崩坏之际的生命力;经济不景气的今天,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倒闭、公司裁员,动荡频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稳定”,公务员职业的人气于是越来越高。
   产业发展的状况足以左右公务员的“热度”,由此可见,人们并没有过分的热捧,也没有过分的厌倦公务员职业,大多数民众还只是把公务员职位当作普通职位的一种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