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重返亚洲”趋势应对

2011-12-29薛理泰

人民论坛 2011年21期

  近来国际形势的演变出现了一个趋势,即美国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骤,甚至置盛产石油的波斯湾于不顾,将其注意力贯注于中国周边地区,这至少反映了美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三点认识:
  其一,美国进口石油的来源地已经分散化了,波斯湾石油资源对美国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据统计,如今美国进口石油中来自波斯湾地区的仅占12%,而中国进口石油中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却占85%,主客业已异位。许多美国战略家认为,美国天文数字的投入得不偿失。
  其二,美国可能认为,全球反恐战争已经进入低潮,而且有把握能够运用高技术手段将恐怖组织的重要头目一一定点清除,此后反恐斗争即将告一段落。今后美国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将会侧重政治谈判,而不是偏重军事打击,可以归诸于“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策略。
  其三,美国战略家认为,过去十年来,美国在与全球恐怖组织战争中,耗损元气,如今需要疗伤了,就必须从战场撤军。而恰在这十年中,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们萌生了一个共识,如今需要掉转头来认真对付中国了。
  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亦即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且可能已经介入其对中国方略的决策过程中了。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施展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根本缘由。
  近年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最强大的经济引擎的新局面。美国经济复苏欲振乏力,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把未来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亚洲,自然需要加大在亚洲的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一旦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撤军,腾出兵力和资源,则很可能对中国加强遏制和防堵的力度。这可能就是未来亚太地区形势演变的主要动向,值得注意。以往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仅受制于美、中两国战略目标差异所形成的利益冲突性的矛盾而已;今后则还要受到美、中两国孰居龙头老大的考量的牵制,而这层考量是基于结构性的矛盾,难以调和。
  当前美国视中国为准超级大国,中国处境尤其被动。假如美国不视中国为准超级大国,则不会整合国际力量对付中国;倘若美国把中国视为超级大国,则超级大国之间自有相处之规,在对方核心利益面前,不会越雷池一步,决策时不至于无所不用其极。
  即如南海局势演变,西方世界也是从全球战略格局的角度,看待这一地区性争端的。鉴此,中国又岂能囿于主权、国家安全利益及民族尊严等层面,孤立地看待南海及钓鱼岛主权争端呢?
  谈到当前中国外交抉择,自然仍以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时届中国崛起的关键节点,四周但闻狼嚎,岂能不忧惧谨慎乎? 如何看待美国,中国向来实施“以两手对两手”,这个含义延伸一下,要点则是“陪笑脸,握拳头,求发展”。“陪笑脸”是前提,“握拳头”是手段,“求发展”是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贯彻这项策略就能化解国际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威胁性行动。
  基此,中美关系仍然存在协调的空间。至于综合国力及国际整合能力,中国远逊于美国。对中国而言,存在一个“以小事大以智”的问题,面临着一个如何自处的问题。
  国际事态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是互动,就决定了彼此都拥有通过政策调整对事态发展施加影响的能力。对于中美关系发展趋向,既不能盲目乐观,也无须过分悲观。平时要有危机意识,对隐患制定多层次预案;危机的先兆露头,则处变不惊,往好处争取,往坏处准备。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作者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