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崛起是一场耐力赛

2011-12-29傅小强

中国周刊 2011年1期


  中印崛起是一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长跑和耐力比赛,竞争与合作的主调将贯穿始终。
  
  2010年12月15日-19日,温总理的印巴之行取得一系列成果,使两国充分感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实惠,既为未来几年中印关系发展指引了共处双赢的主航向,又进一步夯实了中巴兄弟般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在南亚并非寻求战略主导权,而是奉行睦邻富邻的周边方略,增强国力影响的辐射能力。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的战略伙伴,中巴关系经历了59年友好的历史检验,已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印度是新兴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已大幅提升,足以影响亚洲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演变,对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温总理印巴此行达成的经贸成果,既有对巴雪中送炭共渡难关的一面,又有对印扩大共识指引航向的一面。
  印度是目前唯一与中国存在陆上领土争议的国家,在两国加速崛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经常拿中印竞争和冲突来说事。温总理在两国建交60周年庆典之际访印,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为中印关系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此访规定了今后几年中印关系发展的大方向,那就是进一步充实经贸基础。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和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印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上,双方设定了2015年1500亿美元的新目标。在实现这一新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将逐步向印度加大投资和相互开放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增多,有利于培植中印友好的经济基础、民间基础和文化基础,进一步加深和则两利、斗则两败的安全观念。
  现在解决边界问题的时机和条件远未成熟,经贸合作已成为当前中印关系中的最大动力和稳定因素。一方面,这是全球化时代使然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两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印关系的发展利益仍远远大于竞争对抗,共同战略机遇期大致重叠。在未来5-10年或更长的时期,如果中印双方能够逐渐建立起充分的政治互信,提高经济依存度,加强文化和民间交流,那么边界问题将不纯粹是寸土必争的领土问题,中印战略关系中的权重将大大减少。将为未来中印关系发展设定大方向,不致于因其他问题和冲突而偏离过远。
  其次,此访为确保中印关系持续发展建立了一系列高级别接触机制。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与外长年度互访机制,再加上两国以前解决边界问题的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及两国在中俄印、金砖四国和G20等多边场合的接触,可以为双方及时沟通和解决提供便利,确保两国关系不因突发问题的固有难题脱轨。这些高级别对话和接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稳定中印关系发展框架,为这种关系注入更多的战略色彩。
  再次,双方对合作双赢有了进一步的共识。一方面,两国经济合作基础增强和共性增多,两国在全球性问题上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这将促使中印关系和国际协调更加紧密。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国际贸易谈判等全球性问题将为中印提供合作空间,甚至有结成强大联盟和共同塑造国际新秩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发展,也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合作,中印共同发展和合作的共识变得更强。中印崛起是一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长跑和耐力比赛,竞争与合作的主调将贯穿始终。而在经济合作成为主动力的条件下,中印关系有望进入长期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印度坚持“安全需要缓冲和扩张”的思维,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和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判断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边界问题、西藏问题和印度洋安全等问题将长时间阻碍中印深化战略合作。不过,由于中印已确定经济合作的主动力和合作共赢的大方向,上述问题均处于可控范围,不至于冲击双边关系整体稳定,不偏离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大方向,从而进入长期共同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