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转企开始攻坚

2011-12-29陶冶

中国周刊 2011年6期

  5月8日,母亲节。已经23岁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摘掉了“事业编制”的帽子,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割断了与“母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脐带。
  这一作别其实是一种新生,它标志着我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攻坚开端。
  其背景,是春潮涌动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
  今年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
  十天后,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对那些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cylZ/WCJOVKw3NVBzGkq6A==色、起示范作用的重点院团和地方特色院团,经批准可继续保留事业体制,但对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不含新疆、西藏地区)都要转制为企业。
  近期以新闻出版报“摘帽”为标志的出版体制改革也在同时推进。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今年将全力以赴推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分期分批转企改制,并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据柳斌杰透露,中央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即将下发。
  5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确定了人民网等81家中央所属转制文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此前,已有红旋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等一些企业进入这个名单。
  这一系列组合拳给文化单位带来了一股股冲击波。长期以来,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则长期依赖政府。
  文化单位转企,实际上就是把长期吃皇粮的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并自负盈亏的现代文化企业。
  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为头疼的,是人员的思想观念。“很多报纸都是机关办报,很多人还不习惯市场化模式”,“还有就是资本问题。目前大多数报刊没有资本,过去在事业体制下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但在转成企业体制之后,国家工商部门对于企业注册资本是有明确标准的。目前50%-60%的报刊都没有资本,怎么落实这些报刊注册资本是面临的大问题。”
  考虑到改革之艰,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改革的持续进行,比如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减免相关税收、放宽资本准入条件、拓展转岗途径等。
  无论改革阵痛多少,脱胎后的文化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效应,受众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企业本身也将获得更多市场自由和运作空间。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文化单位转企的推进,出版传媒业有可能出现一股兼并热。像去年的资本市场,文化传媒行业就有不俗的表现。在2010年以前,A股上市的传媒业仅为18家,而去年一下就增了12家,同比大增60%。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的前4个月,传言筹划上市的传媒企业多达27家。而在浙报传媒将借壳*ST白猫、广州日报将借壳粤传媒等消息之后,南方报业集团则又曝出欲借壳*ST炎黄的消息。
  山雨欲来风满楼。更多文化的好戏还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