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断的背后

2011-12-29刘苏里

中国周刊 2011年9期


  2006年,小布什在总统位,《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The Spiritual Journey of George W.Bush)中文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在美国驻华使馆举办的新书座谈会上,我见到小布什的读书顾问,问:何时我们能读到布什总统笔下的“9.11”?她说,5年后吧。2009年初,在奥巴马就职典礼结束后,电视给了小布什登机回家乡、挥手告别人群的镜头,我想,“再有两年,该你出回忆录了”。2010年,Decision Points出版,今年,中文版问世,取名《抉择时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读书顾问”说得真准。
  “9.11”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我读过所有关于“9.11”能见到的中文材料,包括英文的“调查报告”。去年儿子回国,很神秘地跟我谈起“9.11”,说是看过一部片子,没法不相信,事件是一场与布什有关的、副总统切尼为主角的惊天阴谋。知道这是胡扯。更想看小布什如何描述事件前后。小布什没让我失望。整部自传核心内容,始自第五章“开火日”,继之第六、七、八、十二章,谈的是一个主题,即遭遇“9.11”后,作为总统——三军统帅的小布什,在美国安全空前危急时刻,如何做出一系列政策(治)决断。这正是我最想知道的内容。
  事件一系列节点的描述,包括细节,非常具体,逻辑自洽,大家可以看书。我只谈两点体会。一是美国总统的性质。小布什的答案简洁明了:做出决断。我想,这不止是美国总统的性质,是所有最高国家领导人的性质。因其“最高”,所有决断只能是政治性的。有些决断很日常,政治性没那么强,而关键时刻的决断,一定具有最强政治性。“反恐”决断,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决断。关键时刻不能做出政治决断的领导人,无能履行对民众、国家的责任,与白痴无异。在这一点,小布什是称职的总统——不管任中任后对他的政策有多少诟病,有一点却是事实:“9.11”后,上报小布什的每年400起恐怖袭击嫌疑案件,一起都未发生,这也正是小布什连任的秘密。二是美国总统决断的心路历程。自杜鲁门到克林顿,我们几乎读不到他们自传(回忆录)中的有关描写,即使有,可以肯定,自白不过小布什。美国总统决断时怎么会有焦虑、犹豫乃至恐惧呢?小布什说,他有,每每有。他的诚实、坦白,令人吃惊。要者,这诚实、坦白的背后,除个人信念外,还有政治对领导人的规诫——自传中我得到的重要启发是,良好的政治有其自然美德,它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中,也体现在领导人每一次政治决断的心理过程中。
  读小布什自传,时时让我忆起卢梭的《忏悔录》。与卢梭相似,小布什不隐讳他的决断失误,并且做出检讨,这里有人性的脆弱,有考虑不周,当然也有学识、修养的不足(这一点自传谈得隐晦)。小布什是不打折扣的“官二代”,典型的贵胄子弟。在他走向权力顶峰的漫长道路上,读者不仅能看到信仰予他的力量,还能看到他因自律(戒酒等)获得的力量所起的作用。他被无数次修理,更重要的他还无数次自我修理。最高权力是烫手的山芋,只有他持自持能力极强的人,才可能不被其左右,小布什算是一例。最高权力意味着最高责任,重如泰山,胜任与否,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来自历史感,小布什不止耶鲁上学主修历史,还热爱历史,历史给他的教益就是珍视自由,慎用权力。小布什关键时刻敢做决断的故事,胸前背后,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