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在台湾
2011-12-29孟繁佳
中国周刊 2011年12期
甘肃校车事件持续发酵,家里小女尚幼,所以关注尤甚。恨得牙根儿痒痒,连着几天牢骚满天。
奇怪的是,老婆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惊小怪。她说,发生在校车身上的交通事故,在台湾也有,也惨不忍睹。不过,她强调说,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台湾校车事故很少见了。
老婆说,她小时候在台湾坐的校车,也很简陋。校车也没什么严格要求,老师在校车上领着我们唱儿歌,还会做手指皮筋游戏之类的活动。
我更关心的是,台湾的校车,现在怎么都统一成了欧美标准了呢?
老婆说,后来经济就发展了嘛,人们生活追求越来越高,马路上车也多了起来,交通事故也就越来越多,校车也不例外。你想啊,台湾就那么大的地方,哪里出事,媒体都竞相报道,社会舆论对政府就多有褒贬。政府受不了,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开始引进欧美的校车管理经验。从车子的质量到颜色,甚至座位大小,前后距离,安全带,气囊,最后直到司机,都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台湾这十几年来,大家早就养成习惯,见到校车,跟在后面的绝对不会按喇叭催你,只要校车停下来,后面所有车辆跟着就会停下来,因为那是有孩子在上下车。这已经是台湾人都习惯的行车方式了。
老婆说,在台湾,校车也是很特殊的车辆,而且车内设施要求很严格,也充满人文关怀。比如,每个孩子都必须有自己的座位,座位的边角做得圆圆滑滑,不能有一点凸起。
最特别的是,台湾早年有些校车虽然还不能算是正规校车,但在改装方面也充分考虑到孩子好动的安全性,我老婆小时候坐过这样的校车,就是把中间的座位焊接成背靠背的,小朋友面朝车外坐着,这样就算是急刹车,小朋友也不会突然前倾而撞上前面的座位。
这些细节让我听着新鲜。我接着上网了解台湾的校车管理规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台湾,校车直接归市政府教育局社会局专属管理;出厂十年的校车强制报废;半年送检,每日保养要有记录;甚至细节到窗缘至前座椅背后缘的水平距离应为42—45公分;幼童专用车应在安全门上标示“安全门”字体及其操作方法,字体颜色应为红色且“安全门”字体每字至少10公分大小;幼童座椅的椅背上缘不得设有坚硬的物品等等。
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规定,眼睛都发麻。
接着,我老婆也不显摆她那台湾校车生活了,开始抱怨起我们女儿在京上幼儿园的校车。
小女儿刚上幼儿园时,那也是一所不错的幼儿园,可校车就是个普通金杯中巴,只是在车身两侧有某某幼儿园字样,加上底下的广告词和联系电话,很有种推销的意味。
小女的校车,车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设施,和普通中巴的座位一样,只不过如果孩子全勤,那每个座位上就会至少坐上三人。没有安全带,也没有其他防护措施。这校车和其它车辆一样抢道抢灯,忽快忽慢忽走忽停,而其它车辆,也没见有避让校车的。司机几乎每个月都换,有的还边抽烟,边把校车开进幼儿园……
汽车喷上学校名字,就成校车了吗?老婆带有质问的语气。
说到这些,老婆越来越有气,北京尚且如此,还能指望甘肃一个偏远山区的校车好到哪里去吗?
其实,缺钱不怕,不是有新闻报道说,当地政府停买公车改买校车嘛,钱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最怕的是缺意识,缺素质。
在台湾乡下,有些没有校车的地方,孩子要上学,家长并不一定陪同,小朋友一个人会很规矩地走在人行道上,老老实实地等待绿灯亮后才过马路。车有时也快得离谱,尤其是摩托车,更是在很窄的路上呼啸而过。即便如此,司机们在很远处,只要见到小孩子,就会立刻减速。要是看见准备过马路的孩子,即使绿灯已亮,司机也会静候小朋友走过去后才启动通过,而且很少能听见司机按喇叭催孩子快跑。
依我的判断,这些在大陆,是绝对做不到的。孩子一个人去上学,那家长还不吓破了胆?司机见孩子过马路,也难见对弱者的尊重,疾驰而过是正常的,更不用说什么按喇叭这样的文明细节了。
社会民生的解决,远比任何口号式的执政理念让百姓在意。
让全社会尊重校车,就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生命的权利。学会尊重,这个民族才能有希望,才能获得全世界其他民族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