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契尼之蓝

2011-12-29徐戈

中国周刊 2011年12期

  梁文道在《噪音太多》中写到:“乐迷口味上越是阳春白雪,越是远离群众,就越显得自己地位高资历深。喜欢歌剧的,瓦格纳迷会嫌意大利歌剧不够深刻,尤其是帕瓦罗蒂擅长的普契尼……喜欢管弦乐的,会谦称自己怕‘歌剧太闹’; 如果喜好钢琴,而居然爱上李斯特,那简直就像自称雅好诗词的崇拜柳永一样可耻……”
  上段读罢,无语凝噎。顿觉自己挺不入流,并且还可耻得窃笑不已。
  首先我不讨厌李斯特,执手相看泪眼,也觉得那个吃软饭的柳员外还蛮有才。至于普契尼,私下里,曾做过爱乐的民间访谈:城区山寨内打工的绣花女、居家煲汤的主妇巧巧桑、娱乐圈写字楼里的托斯卡、政府机关白领公务员柳儿等婆姨们,居然无一例外地给这位19世纪意大利草根歌剧作曲家投送了秋天的菠菜,眼神迷离,泪花闪闪,且瞥得一往情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
  日本作家森本真由美爆料普契尼还真有女人缘,这厮常在谱曲过程里,对着他自己创作出来的女主角们又抱又亲,一边流泪一边作曲。而他在歌剧《曼侬•列斯科》后,生命不息恋爱不止的生活态度也被他的朋友们戏谑称为浪漫的“蝴蝶先生”,即:他只在每一朵花心里吮蜜一次,就换嗅另外一朵花。但他不以为然地回敬朋友们说:当我不再谈恋爱的那一天,你们就可以去准备我的葬礼了。
  普契尼的歌剧里毫无厚重深刻的命题,也缺乏忧国忧民的壮志。早在一个半世纪前,他就深谙颠沛流离的市井生活创作题材能引发更广泛的阶级关注和情感共鸣:四幕歌剧《波希米亚人》中那一群居无定所的年轻艺术家,逐梦于巴黎拉丁区贫困的苦乐年华;三幕歌剧《西部女郎》内昏暗矿区酒吧里女店主与警长歹徒间的周旋与豪赌;淘金客和矿工们的漂泊艰辛……以上情节与真实的生活毫无二致,社会底层的含辛茹苦被作曲家冷眼捕捉。
  普契尼热情讴歌那些拥有小情小调小梦想小忧伤的小普罗,以他擅作优美抒情旋律的特殊才华为笔,其间,再蘸着女人们汹涌的眼泪,绵绵浸透并软化他系列作品坚硬的悲情内核。
  “人们都叫我咪咪”、“冰凉的小手”、 “再见没有辛酸”、“为了艺术,为了爱情”等著名唱段的乐队引子一奏出,早就准备好了手帕的女人们,再度热泪盈眶,梨花带雨;煽情的乐音与玉容飞泪不停刷洗出普氏歌剧全球票房的新纪录,百多年来,屡试不爽。
  这个男人指尖流泻的才情与千回百转的女性哀愁相互缠绕,汩汩黏稠,蓝油彩一般!由踵至顶涂抹着跌宕的剧情。
  海蓝,太平洋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