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011-12-28李元荣周双卉刘健菁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问卷大学生

杨 茜,周 雪,李元荣,杨 娜,周双卉,刘健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杨 茜,周 雪,李元荣,杨 娜,周双卉,刘健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公共选修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却并不理想。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对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有效促进高校选修课充分发挥其作用。

大学生;公选课;现状;策略

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公选课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却并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非但不受重视,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明确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高校公共选修课作用的充分发挥,2010年9月至12月,笔者精心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调查面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体学生(大一新生除外,他们尚未进入选修课学习阶段)以及2010年度秋季学期我校所有校内公选课的任课老师。问卷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开放题,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公选课上课方式、结课方式、影响学生选课的因素等情况。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两种,一为选修课老师篇,一为全校学生篇。问卷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1)老师和学生各自偏好的公选课上课方式和结课方式;(2)公选课实际效果与老师预期的差距;(3)学生上课态度不好对老师的影响;(4)学生了解公选课的渠道;(5)影响学生选课的主要因素;(6)学生在选修课堂上的活动等几个不同的侧面,较全面地对大学生选择校内公选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全校学生篇问卷共发放500份,基本覆盖我校13个院系各个年级的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8%;选修课老师篇的问卷共发放70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0%。

二、大学生选择校内公选课的现状(问卷分析)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选择校内公选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对校内公选课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内公选课是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把公共选修课放到一个相应的重要位置。从学生方面来讲,很多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不端正,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开课前一两次人数挺多,中间越来越少,考试前人数又多起来),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学习校内公选课,有的学生甚至有“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思想。严重的逃课现象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超过25%的老师表示公选课的实际效果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很大,近30%的老师认为学生上课态度不好(如迟到、逃课、不认真听课等)对自己上课的影响很大,这使得很多公选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老师学生双方面都不满意(表1、2)。

即使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认真听课只占27.2%;做其他科作业完全不听课的学生有34.0%;更有甚者,有超过35%的学生会睡觉、聊天、玩手机等(表3)。这一系列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对教风学风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表1 公选课实际效果与老师预期的差距

表2 学生上课态度不好(如迟到、逃课、不认真听课等)对老师上课的影响

表3 学生在选修课堂上的活动

2.学生选课太盲目

学生选课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公选课的选报过程中相当盲目,31.6%的学生仅仅根据课程名称及简单介绍来选课(表4),但有的课程名称很大,很难预测课程内容,无法真正了解此课讲的是什么,这无疑是学生选课中的一大障碍。

与此同时,学生缺乏自我负责和自觉选课的能力,29.1%的学生单凭个人爱好来选课(表5),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上选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喜欢“轻轻松松上课,顺顺利利过关”。甚至课程是否流行是否热门(5.3%)、给分高低(12.6%)和结课方式(10.1%)也成了影响学生选课的因素,这表明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还很不足,没有想过在选修课上能否学到真知识。

另外,学校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做得也不到位,大多只是宣传选课的规定和流程,而非对课程本身进行必要的介绍。这种盲目性的选课,造成选修课“冷热失调”,热门课程一堆人去抢,冷门课程无人问津,难以为继以致最后停开,这显然极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今后的发展。

表4 学生了解校内公选课的渠道

表5 影响学生选课的主要因素

3.任课老师执教不严,难以保证公选课的质量

高校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很难分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校内公选课上,造成老师对校内公选课的普遍轻视态度。如果教师执教不严,就难以保证公选课授课质量,比如有的老师坐着讲课,一直对着电脑屏幕说话,照顾不到学生的听课反应,对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同时,部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也受到学生低出勤率的影响,精力不足加积极性不高,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也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上课方式方面(表6),有近25%的老师自己一口气讲三节课,不与学生做任何互动交流,节奏单调,缺乏激情,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学生所期待的分组讨论(17.8%)、团队建设(21.2%)这样的方式却鲜有老师采用。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老师的做法与学生的想法之间的巨大差距。

表6 老师和学生各自偏好的公选课上课方式

结课方式方面(表7),只有6.0%的老师采用闭卷考试这种传统且严格的结课方式,但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顺利过关取得学分,即使是这样严格的老师往往也会降低考核标准,致使闭卷考试流于形式。而近80%的老师更愿意采用开卷考试(34.0%)或提交论文(44.0%)这些相对更加宽松的结课方式,这不仅很难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而且助长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敷衍之风。另外,喜欢这两种宽松结课方式的学生也超过了70%(见表1、表2中的对比),这显然说明了老师和学生双方面都不够重视校内公选课,抱着“轻松过关”的心理,使得选修课流于形式。

但是笔者认为,学生想要的不一定是对学生有利的,必要时还应该对学生加以严格要求与约束。考核制度中的宽松尺度,导致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表7 老师和学生各自偏好的公选课结课方式

4.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笔者从调查走访中还了解到一些问题如:

(1)我校公选课的数量虽然比较多,但种类还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2)公选课老师授课存在随意性,很多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上课时存在着随便“侃大山,扯闲篇”的现象,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3)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课程结构不够合理,选择空间太小。(4)也有学生表示,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多,很难学到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还不如自己上网查询或者读书,反而没有什么限制。(5)一些很受欢迎的热门课程,往往又因为限报人数,使许多学生根本选不上,只得去选修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与此同时,又有些课程相对冷门,选报人数太少以至开不起来。

公选课设置的不合理,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学生选课和老师开课上课的积极性都受到挫伤。一些学生为了凑足学分不得不选一些没有兴趣的课程,既没有学到东西,又浪费了师生双方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三、大学生选择校内公选课的应对策略

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应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对校内公选课的理解和认识,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地位。建议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抽查与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任课老师可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适当增加课酬等。这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部门对公选课教学的宏观调控,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高校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各院系的专业布局情况,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论证,重新修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课程内容应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结构要真正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要求。

2.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正确引导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和意识,主动将校内公选课当做拓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途径。高校应引导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课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加强选课指导,营造优良学风,可在每学期末做好下学期学生的选课预备工作,如编印专门的《校内公共选修课简介手册》发放给每一位需要选课的学生。各院系组织召开选修课交流会,让辅导员老师和有选课经验的学长学姐与大一新生多做交流等。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校内公选课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与个人爱好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一旦选择了某门课程,就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校内公选课要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平日里多加练习,切勿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最大程度上杜绝“选而不修、混学分”的现象出现。

同时,辅导员可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课和学习进程做出合理安排,在学习方法的改进方面给予咨询和指导。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制订学习和选课规划,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切实将选修课营造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堂。

3.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加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校内公选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校内公选课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笔者建议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如对一些反应良好的课程予以立项和经费支持,争取建设一批高水准的精品课程;又如对选课人数多、授课水平高的课程增加临时课酬等。其次,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相同或类似课程存在,由多位教师申请,并提供机会试讲试听,让学生来选择老师,优者胜出。第三,学校还可以制订公选课的评价方法,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评估与末位淘汰制,对教学质量高,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停开。最后,结课方式上,导致高校选修课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得不到提高的一大关键在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选修课考核的不重视,建议加强考试考查制度。比如,硬性规定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必须采取闭卷考试的结课方式,而且老师出的题目也应有相关权威机构审核。一旦选修课像必修课一样,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坚持严格的考试考查制度,学生到课率低的现象必然就会有所改观,这对学校整体教风学风的改善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鼓励优秀教师开课

教学管理部门在校内公选课方面可以按照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来准备选修课,多开设学生感兴趣或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公共选修课应当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应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开课教师的知识背景、教学经验和开课的必要性进行审核评估,杜绝随意性。鼓励教学态度认真、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多开设选修课,扩大选修课的影响力,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以解决公选课开设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选课。此外,应积极整合资源,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门类的全面与均衡,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学生选课的空间。

四、结语

校内公选课对于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高校应给予相应的重视。近些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对公共选修课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真正使校内公选课发挥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扩大知识面的作用,高校还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改善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中谈到的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对公共选修课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要想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当然还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

[1] 蔡志奇.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0,(3):189-190.

[2] 赵璐芳,成思源.如何提高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10,(2):197-198.

[3] 朱慧敏,杨涛,孙佳佳.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0,(1):95-95.

[4] 蒋拥东,吴玉先,田启建.素质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EB/OL](2009-02-06).http://www.pep.com.cn/xgjy/gdjy/gjyj/gdjyx/201008/t20100826_746704.html.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bout Choosing the Campus Electives

YANG Qian, ZHOU Xue, LI Yuan-rong, YANG Na, ZHOU Shuang-hui, LIU Jian-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ampus electi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ir integrated quality.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mpus elective does not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This article tak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s an example, representatively discusses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mpus electives, and proposes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to promote campus elective works effectively.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electives;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

G640

A

1006-9372 (2011)02-0107-04

2011-01-22;

2011-05-11。

杨 茜,女,2009级本科生,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问卷大学生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