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谑中的深刻轻松里的凝重
2011-12-27王淦生
王淦生
推荐影片:《美丽人生》
剧情简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种族歧视的阴云密密地笼罩着意大利的城市和乡村。
男主角基度是一个外表普通但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向往。基度因有犹太血统,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由于生活所迫,基度只好在一家饭店当侍应,他以真诚、纯朴、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尊重,其中有一位喜欢猜谜语的德籍的李医生,对基度聪明的头脑和真诚的态度很有好感,二人遂成朋友。
多拉是一所学校的教师。很偶然的机会,使得基度和多拉相识。起初多拉对基度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未婚夫鲁道夫,因此常和基度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办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基度所在的饭店。基度巧妙地使多拉摆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基度。
婚后,好事接踵而至:基度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基度的叔叔、基度和乔舒亚,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黛丽和久违的母亲兴冲冲地回到家时,只见人去楼空,家里一片狼藉。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基度、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
集中营里的基度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他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一面还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积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乔舒亚对基度的话信以为真,为了得到一辆坦克,他强忍着饥饿、恐惧、寂寞和环境的恶劣。基度一边乐观地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使儿子心灵免受伤害。
所有的犹太小孩在洗澡时都被杀死,而乔舒亚因自幼不爱洗澡侥幸逃过了一劫。而后,基度让他混在德国孩子中,告诫他不要说话(以免身份泄露),说这是拿分的关键。
就在纳粹倒台之前的一个深夜,德军准备逃亡,基度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再三叮嘱他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黛丽,不幸被纳粹發现。当纳粹士兵押着基度经过乔舒亚所在的铁柜时,他故意挤眉弄眼跟儿子扮着鬼脸,大步地、小丑一样地离去。他们转过一条胡同,一声枪响,历经磨难的基度在黎明之前死在了纳粹的枪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位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乔舒亚相信,这是他和爸爸赢得的奖品。
世界重归和平。在美丽的蓝天、青山、绿地的背景下,母子团聚。
推荐理由(一):
首映于1997年12月20日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时至今日已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老影片了,而影片所表现的纳粹迫害犹太人的题材无疑也是一个老掉牙的题材。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仅面世时好评如潮,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而且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出人意料地斩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戏剧片配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那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就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欣赏这部片子,依然让人备受感染,悲喜交集。影片中那种特殊背景下凸显出的执著的爱情与亲情,在充满血腥和死亡的集中营里绽放出的人性的美丽,依然具有一股强大的震撼力;而那种“谐谑中见深刻,凝重里见轻松”的艺术手法依然给人一种新鲜感,散發出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美丽人生》就像一杯上佳的陈酿,在经年累月之后依旧洋溢着一股馥郁的醇香,吸引着每位热爱艺术的人来品尝。
推荐理由(二):
《美丽人生》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美丽人生》从内容上看似应划归战争题材片。在选材上,它没有采用对战争的全景式展示,而是选取了一个普通家庭、几个普通人的遭际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方面,它又没有落入一般影片一味着力于渲染某个家庭和某些人在战争中的深重苦难这一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剧中演绎出的却是风趣和轻松。但咀嚼着这一连串的风趣轻松,你会油然而生一种透心的悲凉。同时,影片的名字也特别耐人寻味。“美丽人生”与战争本是一种悖论,但不能就此草率认定这是一种反讽。事实上,这个片名起得特别实在,因为从乔舒亚的视角看,在惨烈的战争年代,在血雨腥风的集中营里,正是他的父母和其他好心人以一种无私的爱给童年时代的他营造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丽人生”。
推荐理由(三):
影片以战争为背景,但战争显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影片的主旨可以以一个字概括:爱。先说基度对妻子的爱。影片开头基度邂逅多拉并一见钟情,之后的多次颇富喜剧色彩的邂逅巩固了他对她的爱,最终从她不得已的订婚仪式上将她“劫”走。值得一提的是,基度和多拉从那匹“犹太马”上下来之后,有一个巧妙的镜头处理:先是两人先后走进一扇门,而出来的却是他们活蹦乱跳的儿子乔舒亚,这瞬间浓缩着美好安宁的一段幸福时光。在集中营中,基度遇到了他的旧交李医生。蒙这位德国军医的照顾,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也才有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度打开了墙边的唱机,并将喇叭转向窗外。他知道,多拉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挚爱由此可见一斑。影片末尾基度为寻找妻子而死,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演奏出他们爱情的最华丽乐章。
相对于对妻子的爱,基度对儿子的爱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基度对儿子的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来的——前半部分“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只不过是牛刀小试,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营之难说成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前前后后把这则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被粗暴的士兵推上火车,他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有准备的旅行;假装懂德语,一本正经地把德军残酷的集中营规矩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干完一天超强度的活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告诉儿子他们在游戏中积分领先……最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些场景,也不会无动于衷。最感人的是他被德国兵押去枪决,为了不让儿子害怕,他边迈着夸张的步子边满脸堆笑地对藏在铁柜子里的儿子做着鬼脸,仿佛是去接受奖赏似的。凝重里见轻松一这种“浸泡在泪水中的幽默”(马克•吐温语)完全出于父爱!
除了基度身上表现出的对妻子、儿子的爱情与亲情,多拉对基度父子的挚爱、难友为不使基度谎言拆穿而作出的配合、李医生的关照……莫不体现出人间大爱,在凝重压抑中给我们以无限希望,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的美丽——即使在那样一个暗无天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