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在发射场的静电分析与防护策略
2011-12-26任松,唐平
任 松,唐 平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 615000)
卫星在发射场的静电分析与防护策略
任 松,唐 平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 615000)
为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减少静电对卫星的危害,对卫星在发射场装运、测试各个环节的静电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卫星静电防护的薄弱环节,并从防止静电电荷积累、建立电荷泄放通道、静电屏蔽等方面对卫星的静电防护制订了详细的防护策略。实践证明,这些防护策略对消除卫星静电是可行的。
卫星静电;静电防护;策略;静电危害
卫星进入发射场后将进行装运、测试、总装、火工品安装、星箭对接等工作,由于卫星上的静电敏感元件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带入静电都会对卫星上的电路系统带来危害,直接影响卫星的使用寿命。本文将对卫星在发射场装运、测试、总装等各个环节的静电源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静电防护策略。
1 卫星在发射场的静电分析
1.1 卫星装运过程中的静电分析
由于卫星要在发射场测试间的各个工作区进行各种静、动态工作指标的测试,因此将会在各个工作区间进行卫星的装运工作,工作人员的鞋子与地摩擦、手与卫星推车摩擦、卫星推车与地摩擦等环节将会产生静电。参考有关静电放电模型和相关标准[1-3],可以建立卫星装运过程的静电放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卫星装运过程中的静电放电模型
图1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CF,RF,LF分别为人体鞋袜的对地电容、电阻和电感;CB,RB,LB分别为人体对地电容、电阻和电感;CBP,RBP,LBP分别为人体的前臂、手和卫星推车车把的等效对地电容、电阻和电感;CP,RP,LP分别为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容、电阻和电感;CT,RT,LT分别为卫星推车车轮对地电容、电阻和电感。
一般,卫星测试人员的鞋的电阻取107Ω,卫星推车车轮的电阻高达1010Ω,因此,在卫星装运过程中发生放电时,由于工作人员的鞋子、卫星推车的车轮的电阻较高,流经鞋子和车轮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将卫星装运过程中的静电放电模型等效为图2的结构形式。经过现场测试,确定图2中各参数的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
图2 卫星装运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等效模型
表1 卫星装运过程中的静电放电模型参数取值范围
调整表1中的参数值,结合图2的静电放电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得到不同各参数值对静电放电的影响如图3所示。
从图3的仿真情况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图3 a)与图3 b)的参数只有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阻RP的值不同,但静电放电的波形相差很大,图3 a)衰减很慢,而图3 b)衰减很快;图3 c)与图3 d)的参数虽然也只有RP的值不同,但是它们的波形较接近,静电放电波形衰减很快。这说明当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阻值较小时,静电放电的速度缓慢;当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阻值较大时,静电放电的速度较快。因此,在卫星装运过程中,要采用对地电阻值较大的卫星推车。
2)图3 e)与图3 g)的参数只有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感LP的值不同,但是静电放电的波形相差很大。而在图3 e)、图3 f)中,卫星推车车体对地电感LP的值基本接近,而卫星推车车把的等效对地电感LBP的值相差100倍,但是它们的波形相差不大。这说明卫星推车车把的等效对地电感LBP的大小对静电放电的速度没有影响。从图3 f)可以看出,静电放电时的反向电流很大,说明放电过程中对电容器反向充电很多,从而引起较大的反向电流。
3)在图3 h)中,有陡峭的上升沿,这说明时间常数很小。另外,二次波峰波谷起伏不大,这说明静电能量基本上是一次泄漏完成的,这在实际卫星装运中存在较大的隐患,需要特别注意。
1.2 星上火工品安装过程中的静电分析
星上火工品均为电火工品,其发火能量为电能,因此在发射场测试间的安装过程中,如果有静电放电产生的电流将会导致星上火工品点火或者钝感,进而影响卫星工作的可靠性。由于电火工品的静电放电时间较短,且电功率不为恒定值,因此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较难,因此,这里只对星上火工品安装过程的静电影响做定性分析。通过对历次任务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火工品药剂导热系数较小时,时间常数的大小对临界发火能的影响很小;而当火工品药剂导热系数较大时,时间常数的大小对临界发火能的影响较大,此时临界发火能随着时间常数的减小而单调减少,最后趋于一个恒定值。
1.3 蓄电池安装过程中的静电分析
蓄电池是卫星上的重要部件,卫星进入发射场后,蓄电池要进行充放电检测,然后再进行上星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在涂导热硅脂、拧紧蓄电池螺钉、安装蓄电池接地线、安装聚酰亚胺膜和蓄电池红色保护罩等工作环节均可能引入静电。在实际操作中,选取操作者、涂导热硅脂的毛刷(简称毛刷)、电池底板等6个要素进行静电测量,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蓄电池的有机玻璃保护罩(简称保护罩)、热控多层、聚酰亚胺膜携带较高的静电电压,这将会对卫星上的电子产品带来危害。
1.4 低频电缆移植过程中的静电分析
在发射场的卫星测试间,对卫星上的电路系统进行加电时,需要对其低频电缆进行移植。在低频电缆移植过程中,由于人体带静电、电缆与绝缘体间的摩擦等因素,将会产生静电,对卫星上的敏感元器件带来静电危害。在卫星的电缆移植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电缆外包覆的海绵、塑料整理箱、电缆等4个要素的静电电压进行了测量,结果分别为+70,+5 500,-13 300,-600 V。可见,电缆外包覆的海绵和塑料整理箱是本环节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在多次卫星测试中,低频电缆移植过程中的海绵带静电、塑料整理箱带静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图5、图6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电缆外包覆的海绵上所带的静电电压60%集中在大于1 000 V的区域内,这表明在本环节中电缆外包覆的海绵极容易产生较高的静电电压,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从图6的统计结果看,塑料整理箱的静电电压都在8 000 V以上,这将对星上仪器产生潜在的危害,在卫星的测试间应尽力减少塑料整理箱与星体产品的接触,防止整理箱上的静电对星上电子产品带来危害。
图3 卫星装运过程中不同参数值对应的静电放电电流波形
2 静电防护策略
通过对在发射场中卫星装运、安装、测试各环节中的静电分析,采用防止静电电荷积累、建立静电电荷泄放通道、实施静电屏蔽等措施,制订相应静电防护策略如下。
2.1 防止静电电荷的积累
2.1.1 控制卫星测试间的工作环境
1)控制测试间的温度和湿度
湿度对材料表面电阻率影响极大。水分渗透到某些材料内或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因其含有杂质和溶解物质,导电性较好,可使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减小,电荷的泄漏速度加快,起电程度降低[4]。相对湿度低于30%时,容易产生静电。而空气湿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绝对湿度一定时,随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产生静电的可能性增大[5]。因此,卫星测试厂房应实行全封闭控制,环境温度控制在(20±5)℃,相对湿度控制在30%~60%。
图4 蓄电池安装过程中的静电分布
图5 插头包覆海绵上的静电分布统计图
图6 塑料整理箱的静电分布图
2)控制测试间的洁净度
控制卫星测试间的环境洁净度,以减少灰尘等杂物吸附静电影响星上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在卫星测试间内的环境洁净度等级应优于10 000级。
2.1.2 防止人体带电
配备相应的静电防护装备,比如配置相关的防静电衣服、鞋袜、帽子、手套或指套等。在工作时,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鞋等,佩戴防静电腕带,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2.2 建立电荷泄放通道
在卫星测试间对静电防护装置和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可靠接地。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装、鞋袜和帽子,保证静电不断从人体上泄漏掉。在卫星装运过程中,选用车体对地电阻值在106~109Ω的卫星推车,定期检测卫星推车车轮的电阻值,若出现车轮老化的现象应及时更换车轮。在星上火工品安装过程中,预留适当的保护性火花间隙,使静电火花发生在外表面而不是在装药处。另外,还可以将插塞中导线的裸露部分先压成弯曲形状,在弯曲部分与星上地构成保护性泄放通道。
2.3 静电屏蔽
在转运卫星时,应将卫星放置在防静电周转车(箱)内进行转运,确保卫星不与外界复杂的环境接触,减少受静电危害的可能性。
2.4 建立防静电管理制度
1)建立各类人员的静电安全防护管理职责;
2)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开展相关防静电知识、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培训活动;
3)对有防静电性能要求的工具、器具、服装、桌椅、工作台垫等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合格;对人体和设备、系统的接地状况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接地良好;
4)按标准要求对环境参数进行定期监测[6],确保环境参数在卫星工作允许的范围内。
3 结 语
对卫星蓄电池安装、低频电缆网移植、测试厂房转运、星上焊联、总装等环节的静电产生因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采用防止静电电荷积累、建立电荷泄放通道、静电屏蔽、建立静电防护要求和管理制度等措施对卫星装配、总装、测试等环节的静电进行防护。通过多次卫星发射任务检验,本文的防护方案能够有效消除各个环节中静电对卫星的威胁,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1] 倪靖伟,邱颖霞.生产装配过程中的静电防护[J].电子工艺技术,2005,26(2):85-88.
[2] 刘尚合,谭志良,武占成.静电防护工程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0,2(11):17-24.
[3] 王天顺.静电效应及其防护[J].飞机设计,2001(2):55-59.
[4] 刘尚合,徐晓英,贺其元.微电子系统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S1):72-76.
[5] 刘建斌,田智会.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其防护[J].装备环境工程,2006,3(12):66-69.
[6] 刘成文,宋振宇.静电防护系统理论的探讨及其实际应用[J].电子工艺技术,2002,23(5):222-225.
TM08;V555+.1
A
1008-1542(2011)07-0148-05
2011-06-20;责任编辑:王海云
装备预先研究项目(51317050206)
任 松(1976-),男,四川射洪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宇航通信、航天静电防护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