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农夫 都市新农业

2011-12-25苑二刚

民生周刊 2011年46期
关键词:小毛驴农园都市

宽松的T恤衫、运动裤,举着锄头一下一下卖力翻着土地,像模像样,动作看上去很“专业”。视频里的“猪头”,与坐在记者面前,西装革履斯文干练的白领形象形成极大反差。

“猪头”是城市白领曹磊的网名,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猪头”发现“小毛驴市民农园”这块宝地,便立志成为一名“城市农夫”。

在农园里租上一块30平米上下的地块,“猪头菜园”诞生了。周末带上老婆,带上家人,挽起衣袖,扛起锄头,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远离网上“偷菜”的虚拟游戏,种子真的要亲手播洒,杂草真的要亲自拔除,土地也可以亲密接触了。

“这是一种回归和时尚,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表达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无奈与不满”,曹磊说。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里,越来越多都市中产阶级,或出于回归自然本性需求,或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开始走上田间地头,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而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得到的回馈和幸福也使更多的都市人开始投入其中。

需求决定供给。在市民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田头到餐桌之间,一种兼具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功能的“都市农业”新模式应运而生,且“小荷已露尖尖角”。

“一亩田”与“小毛驴”

“种植有机蔬菜,并将所产送货上门,通过网络即时了解蔬菜长势,全程了解所摄入蔬菜食物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享受农庄管家提供的各项服务。”

2009年,以高茂春为首的三个上海交大EMBA班的同学,通过自筹资金将课程训练时虚构的想法搬进现实,成立了上海市一亩田实业有限公司。

“我们的客户就是家庭客户,只有一个环节,从地头到餐桌,自己种植、配送,这样就会减少中间很多周转和层层盘剥的费用。” 高春茂拿来对比的正是常规蔬菜从产到销的流通链条:上海市民吃的菜可能是从山东的菜农卖给附近集镇的营销公司,然后转卖给船头贩运的公司,又卖给上海的一级批发市场江桥,然后是各个区县的二级批发市场,最后才是摊位菜贩的这样一个链条,至少有6个环节。

“一亩田”的另一位创始人张桓所搭建的一亩田电子商务平台由前台的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后台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组成,除了新闻发布、动态展示、处理订单外,还能让客户和潜客户从网站不断了解蔬菜的种植情况。

“一亩田”以会员制形式向本地市民直供有机蔬菜,目前已发展四五千名稳定客户。

几乎与“一亩田”同时诞生的还有位于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小毛驴市民农园”种植的蔬菜远离农药和化肥,通过施用有机肥、牛粪、芝麻渣、蚓粪等有机种植的方式促进农作物生长;所生产出来的有机蔬菜通过订单方式配送到户,每户每年交纳2500元(其中500元为配送费),农场为每户配送为期20周、200公斤的新鲜有机蔬菜。

“小毛驴市民农园”还拿出一部分土地,划出20块30平米的土地,以每块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给城里居民,农场提供种子、肥料、生产工具和技术指导,市民亲自耕种。

都市农业新模式

“一亩田”与“小毛驴”只是目前国内各大城市中从事都市蔬菜产业并日益壮大的经营主体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54家采用CSA模式的市民农园,在北京就有接近10家。

中国—欧盟世界贸易项目于2007年组织的相关调查表明,2000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富裕群体愿意为安全食品支付溢价,并促进了中国有机认证的同步发展。此前曾有外媒报道称,包括蔬菜在内,中国有机食品2010年的市场总值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

尽管创立的背景、团队的构成不同,“一亩田”和“小毛驴”都是适应当下城市市民对于安全食品的需求,指向农产品供应链的简化,并实现了从田地直接到餐桌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为都市农业的一个分支。

所谓都市农业,是由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是指处于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及休闲娱乐、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10)》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农业产业早已超出一般意义上农业的概念,受消费者需求驱动以及新科技革命和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围绕农业生产已经派生出很多相关产业,成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产业体系。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增强了都市农业产业的覆盖张力和影响力。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流通与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安玉发表示,从投入产出的效益来讲,农业本身属于弱势产业,但都市农业较之传统农业收益能力更强,而且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市环境,能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有待政策支持

如今,推动都市农业已被国内不少地方列为城市的发展重点,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国内一些大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已开始将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到城市规划中。上海市明确提出要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并列入“九五”至2010年上海市发展规划中。而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第一条即为“服务都市农业”,并将京郊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以建设都市型的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

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多地正在加快推进的各类“都市农业”项目已引发嗅觉敏锐的资本关注。前述上海的“一亩田”虽然尚未实现盈利,但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获得多家风险投资的青睐,并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

尽管前景诱人,但都市农业只有因地制宜,方能发挥最大效用。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都市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方卫曾表示,都市农业既服务于城市,又依托于城市,想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来开拓农业产业,要充分利用都市的经济、技术和市场优势,为都市农业的经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这一点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即可看出。上世纪末伴随着日本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化推进,农用土地被大量蚕食,为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东京在都市圈内保留了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并采取立法加以保护,最终建成了具有镶嵌式“绿岛农业”和高科技农业为两大特色的日本都市农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发展都市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城市可鼓励以农场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农村则可以实现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另外,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定位不同群体,发展不同形式的都市农业,把供给与需求充分地结合起来。

当然,对于仍属弱势产业的农业经营,制度保障同样重要。周思然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补贴金额、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提高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 编辑 汪文娟 □ 美编 王 迪

城市农夫 都市新农业

□ 本刊记者 苑二刚

猜你喜欢

小毛驴农园都市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骄傲的小毛驴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小毛驴找微笑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小毛驴驮大米
小毛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