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组织是中国全媒体进阶的必经形态
2011-12-25谢思佳
□ 谢思佳
(作者是《南方日报》经济新闻中心主任助理、记者)
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不仅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指标性的实力,更需要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的表现形态是具有固定盈利模式的虚拟组织。因此,媒体在发展中,一旦出现了虚拟组织的苗头,我们就应该大力推进,来帮助自身加快全媒体的发展进程。
向全媒体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主要传媒业的重要战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0年提出了全媒体转型战略,即“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经营”。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指标性的实力,更需要一种软实力。
这种软实力从长远来讲是一种企业文化,但从当下来看,则是一种向“大部制”过渡的重要条件,它的表现形态是具有固定盈利模式的虚拟组织。
“新媒体部”模式?大部制改革?——全媒体探索中来自机制的阻力
如何让纸媒的核心新闻产品在全介质传播的一次售卖中就实现价值,即继续收费,而不是吃“传统媒体”的家底或者依靠新媒体业务“反哺”,是全媒体转型面对的棘手问题。
有两种模式被接受:“新媒体部”模式和大部制改革。
所谓“新媒体部”模式,是在传媒集团内部成立专司新媒体业务的部门。所谓“大部制改革”,是将原有采编经营部门重组,建立类似“大编辑部”“大广告部”“大市场部”等组织形式。
中国的“新媒体部”的发展基本与“新媒体”在国内的发生发展同步。我们不能否认“新媒体部”在过去几年中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攻坚、新媒体平台构建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全媒体”的正式提出,内容和技术融合到一定阶段,对组织形态提出更高要求。这几年,很多报纸与自己的新媒体部“貌合神离”“两张皮”,简单的设立“新媒体部”没有真正再造流程,反而加大了组织融合的壁垒,也没能实现媒体在核心业务一次售卖中的价值。
大部制改革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然而,“大部制”能否一步到位?放眼全国,几乎没有主流大报真正全面实施了大部制改革。媒体高管迟迟未动手,恰恰应了一句话:不是不改,时候未到。
虚拟组织的自发出现是全媒体转型进阶的关键特征
从“新媒体部”到“大部制”的过渡阶段应该是什么?
虚拟组织是全媒体转型中一种切实可行的进阶机制,拥有固定盈利模式的虚拟组织,是当下媒体集团全媒体转型进阶的关键特征。
我们已经看到,原有的部门已经在机制上不能支撑生产全媒体产品的需要,而立即重组现有部门对于大型媒体集团来说时机尚不具备。这个时候,虚拟组织的出现成为一股积极作用。虚拟组织将不同的新闻产品进行成功的售卖,进而促使报纸全媒体转型的思路走出平台盈利的局限,内容盈利变成现实。
南方报业较早地感受到了转型壁垒。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多次强调以聚合战略推动全媒体转型,尤其主张虚拟组织在全媒体发展中要有所作为。南方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一个案例。今年开办“南方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随即成立“南方创业孵化基金”,重点在全媒体转型路径上找到突破。自发组建的虚拟团队利用集团内部优势创造了一批具有实操价值的全媒体商业计划,胜出项目80%由虚拟团队完成。
以软实力成就盈利模式,打造学习型组织形成转型聚合力量
虚拟组织早已被论证过是迅速聚集一系列核心能力以利用市场机会的相对独立的动态联盟。虚拟组织在传统媒体集团中出现,有别于联合报道小组,它应该具有盈利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这里的虚拟组织必须拥有“固定的盈利模式”?
报纸正在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内容被新独立的媒体平台免费整合,我们的平台却并未充分整合好免费内容。在“内容为王”的逻辑下,有观点认为,报纸可以烧钱加强调查报道,以独家内容维持话语权。但是,任何没有收入的消耗都会有结束的时候。没有盈利模式的新闻产品,即便是通过虚拟组织生产的,本质上仍然处于产品融合阶段,无法推进全媒体进阶。
范东升在《拯救报纸》一书中指出,单纯增加免费内容提高点击量来推动广告的提升,看来并不是一种有效途径。他认为,报纸在新媒体上推出内容时应该收费,并提出“联结(Connections)等于价值”的观点。
传统媒体集团最现实的实现联结的办法,不是通过建设平台去盈利,而是为单个产品(作品)或者独立板块的内容找到最优的盈利模式,通过局部价值的获取推动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有必要重视虚拟组织的成长,以虚拟组织构建全媒体转型的软实力。
软实力,同资本、产品、平台等一起,将对全媒体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南方报业等大型传媒集团在打造软实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第一,虚拟团队的产生,与集团多年来倡导聚合战略分不开;第二,虚拟组织的成立与基础恰恰符合南方报业企业不断创新的文化核心;第三,软实力将通过文化融合完成,而文化融合需要的协作意识,恰恰是虚拟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
怎样培育这种有盈利能力的虚拟组织呢?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人力资源不仅要从学校里产生,还要在企业中完善,报社上下可以培育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特别注意的是,传媒集团要鼓励全员打破常规的探索性的试验,使得这种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允许出现错误的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其次,创新配套机制也非常重要,要为全媒体人才或者潜在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平台也可能是一些项目,或者新的选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