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怎样写河南人
2011-12-25张永恒
□ 张永恒
刘震云怎样写河南人
□ 张永恒
刘震云,著名作家,写过《手机》,写过《我叫刘跃进》,都是有关河南人的故事,都拍成了电影电视剧,都很火。听说冯小刚曾准备把他的《温故1942》拍成电影,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
最早知道刘震云这个名字是近20年前。一天晚上下自习,宿舍的灯熄灭了以后,一个同学的哥哥从外地带回了一本刘震云的《温故1942》。我就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给大家读这本小说,由于小说中有很多河南方言,写的也是俺们河南的事情,大家很快进入了故事。刘震云的语言太幽默,大家笑声不断,笑过之后,开始有人哭。刘震云写到了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而蒋介石领导下的民国又加收了几倍的赋税,终致沃野千里的大好中原河山饿殍遍野,饿死了300万人。
300万人哪,之前还有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阻挡日军沿京汉线南下,淹死包括黄河中下游乡亲上百万人。听着刘震云的小说,我十六七岁的高中同学们哭了,1942年过于遥远,他们哭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饿死的爷爷奶奶。
刘震云的小说,有三分之二以故乡的风物为背景。河南、延津、老庄,这些地域名词闪烁在他的作品里,也时刻被他放在嘴边,说给“外人”听。
他说:“我小时候最喜欢两样东西——豫剧和胡辣汤。若不写作,我一定去戏班敲梆子,或者到镇上去当厨子,做胡辣汤。”这两样宝贝如今仍被刘震云放在心窝里。闲暇时,跷着二郎腿听豫剧是他的一大享受;而一回到家乡,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喝碗香喷喷的胡辣汤。
刘震云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故乡会给你衡量这个世界的罗盘,“在我心里,老庄就是我的坐标。我来往比较多的,还是俺村那些人,剃头的、杀猪的、卖豆腐的等。我在外面迷失方向的时候,就想到用老庄的坐标来纠正,我觉得这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用苦难来化解苦难是化解不了的,那苦难会变成一块铁,但你用一种幽默的态度,可能这个苦难就变成了一块冰,掉在幽默的水里,很快就化掉了。
刘震云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小时候,就在他们县上,因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他们俩好,把女方的丈夫给杀掉了。案子20年之后破出来,就把他们俩给枪毙了。那个时候罪犯还游街示众,脖子上勒着绳不让说话。大冬天的看到男的挣扎着非要跟女的说什么,警察就让他说了一句。他说的竟然是:“天冷,把头巾扎上。”
大家都认为人临死的时候很悲伤,但在《温故1942》里,河南人临死的时候都留给世界最后一次幽默:要死了,首先想的是好朋友老张,三天前死了。“嗨,我比他多活三天,我值了。”如此一种生活的态度,特别幽默。
刘震云的幽默,是一种苦难泪水中浸泡出来的,根子上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