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翼府邸的山茶花

2011-12-25陈肃

翠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赵翼山茶花山茶

■陈肃

赵翼府邸的山茶花

■陈肃

现在前北岸1号左面的那三间低檐瓦房,据说就是当年赵翼邸宅的轿厅。悬挂“探花及第”匾额的门厅已荡然无存。门前的两尊石狮和旗台,至今还埋于地下。

当年由正门而进,穿过低矮的轿门,过天井,步台阶,便是三间高敞豁亮的厅堂。现在厅还在,只是做了民居。那时堂上挂着“古学津梁”的古匾,这是一府主体题额,意在颂扬府主史学所达到的境界。大堂两边伴厢房,厢房背后有背弄。笔直幽深的背弄,隐于大堂两侧,贯穿南北,与正厅中轴线通道形成对比,给人以一露一藏,庭院深深的感觉。

大厅后面一进,便是有点名气的湛贻堂了。是清初仿造明代的建筑,屏门后有后翻轩,构架浑朴厚重。它比前厅当然矮小得多。然而一代诗坛领袖袁枚曾来这儿,与府主把盏论诗,传为佳话。堂前为稍宽展的院落,曾植香椿树和古石榴各一株,已毁弃。

于湛贻堂檐前过西墙侧门,又有一个院落,别有洞天。内有三楹小厅,中堂罗砖地,左右地板房,后窗有山茶庇荫,故称山茶厅。如果说湛贻堂为府主宴请宾客之所,那么这清静幽僻的小厅,就是赵翼接待诗友文朋、谈书说艺之室。嘉庆末年,诗论家翁方纲曾来常州逗留,居于比邻赵府的寄园旧址,宾主朝夕过从谈艺,这山茶小厅便是他们的雅谈之所。

小厅后面又有一进三楹书房,中间长门,左右短窗。就是府主著书立说,“一灯荧荧,寒暑罔闻”的萧斋了。萧者,萧然冷落地也。我感觉到一位学者甘于寂寞的情怀。

山茶厅和萧斋之间的夹院内,本有一丛黄石假山,旁植干粗如斗、枝叶溟蒙的百年宝珠山茶。我于小院徘徊,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山茶终年绿,翳映阴森的情景。有一年,春枝艳艳,煊红如火,辉映了院天光,竟使邻居以为赵家失火,演出一场呼喊救火的闹剧。遭逢这等趣事,诗人自然不会放过,于是他乘兴而作:

东风一吹千万朵,

高下都开笑口歌。

熊熊日千光绛天,

吓得邻家来救火。

赵翼为诗,追求新鲜意象,风调平淡近似口语,此诗可窥一斑。

有道是“好花须映好楼台”。我看萧斋,只是极普通的平房,连铺地都用普通青砖。而我没有来赵府前竟想:像赵翼这样的士大夫,未始没有炫耀富丽的层楼杰阁吧?然而看过宅院,只是一进又一进厅房平屋,且一进比一进低矮,一进比一进简陋,连一幢朱栏绮疏的绣楼都看不到,这就不能不令我深思了。然而华楼丽台没有,这花倒是好的。山茶花不像平常的儿女之花,开起来娇艳几天就算了事。它是在冬天的严寒里开出来的,由冬至春要开好几个月。一个朵儿就艳丽二十来天。所以陆游有“惟有山茶偏耐久”的诗名。

一个踏遍岭南山水及贵州层峦叠翠的诗人,在他丰富的阅历里竟独选山茶来点缀自己的养性读书之所,著书握笔之地,是否也有其特殊的诗韵渲染呢?

我想赵翼写诗是强调天分的,他天分很好,少年即能诗,每日四五首。到15岁,挑着家庭重担的父亲突然病故,一家八口陷入衣食无着的窘境。然而他每日仍以诗自娱,沾沾自喜,只是不爱作八股文。也就是说:离诗越近,离举业越远。他父亲的生前好友杭应龙先生怜其孤苦,对他说:“不治举业,何以救贫?”于是将这个“小诗迷”请到自己家里教小儿子读书,并让他跟自己的长子、次子一起攻读经书,研习八股文。这样,他才逐步登第得官,到34岁中了探花,后任岭南两任知府及贵西兵备道等职。他的诗也越来越昌明于世,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我由山茶之花,联想赵翼之诗,只是要说他的诗也是从严寒里“开”出来的,也是由冬天“开”到春天。而且他才华横溢,驰骋诗坛竟达六七十年,这也真可谓“惟有此花偏耐久”吧。所以我想这株婉立萧斋庭院的山茶花倘若有知,定会呼赵翼为知己!

猜你喜欢

赵翼山茶花山茶
山茶花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紫色的山茶花
《山茶梅花图》
山茶花
一月一花:天生丽质山茶花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梦山茶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