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做

2011-12-24马军

文史月刊 2011年3期

  张汤是汉武帝一朝的名臣,向以执法严酷著称。他脑子灵活,清廉俭朴,又敢于抑强扶弱,因此口碑不错,也深得武帝宠信。不过,官越做越大,他的弱点也逐渐地显露出来,这就是“伪诈”。
  《史记·张汤传》这样说:“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在张汤手里,法律只是工具,凡是皇上想加罪的,或是他想排挤的,就吩咐手下人想方设法搜罗、制造证据,以重判其罪;反之,则让手下专用无关紧要的证据,甚至毁灭证据,为其网开一面。
  张汤还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得志。对于有权势的高官,张汤奉侍惟恐不周;对于不得志的官员,态度则极其傲慢。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的地位都曾比张汤高,张汤对他们也曾经毕恭毕敬,可是他们获罪后变成了张汤的下级,张汤便常常找机会故意羞辱他们。
  张汤还言而无信。孝文帝陵园的下葬钱被盗,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起谢罪,可是关键时刻张汤却把责任完全推给了丞相一人,庄青翟又怕又恨。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自以为聪明无双的人竟愚蠢地把周围的人几乎都逼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他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呢?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下,特别是在三个长史的构陷下,张汤忧惧自杀,一辆牛车就出殡了。
  张汤的一切,他的儿子张安世看得比谁都清楚。同朝为官的张安世没有子承父志,反其道而行之,极其低调和谨慎。
  一次,张安世推荐某人升了官,那人不知怎么听到了消息,便前来道谢。张安世心里很是不爽,他深知为国家举贤荐能,是自己职分所在,哪有接受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来往。有个郎官立过大功,可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自己忍不住找张安世请托说情。张安世对他说:“您功劳大,皇上是不会忘了的。做臣子的,有什么可以自夸的呢!”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可没多久,郎官却真的高升了。
  张安世担任光禄勋时,有个郎官喝醉了酒,竟然在宫殿上小便,主事发现后,要禀告上去按律处理。真的这样做了,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大不敬”的罪名是要砍头的。可是,这的确是个无心之过呀!张安世说:“咋知道这不是他不小心弄洒了酒呢?为什么要把小过失弄成大罪过呢!”良言一句三冬暖,倒霉的郎官保住了性命。
  张安世做为深受皇帝信任的重臣,不参与国家枢密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人知道他曾经参与了什么决策。他极力缩小自己,以至到没有自己,真正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大将军霍光威权太重,让宣帝常有芒刺在背之感,而对张安世却有如春风拂面,内心亲之近之。张安世认为他们一家恩泽太盛,必须减去几分,就辞去了俸禄,只干活,不领工资。由于他生活简朴,府上的每个人包括夫人都辛勤劳作,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差。公元前62年秋张安世去世,汉宣帝悲痛不已,下诏令修建帝陵的工匠给张安世修墓,将其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列名第二。(见《汉书·张安世传》)
  张安世历经三朝,辅佐二帝,位极人臣,宠眷不衰。一门三侯,遗泽久远。
  张安世把官做到这样实属千古罕见,可以说是个奇迹。其实,与其说是他做官的成功,毋宁说是他做人的成功。这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这个“头功”恐怕应该是他的父亲张汤的。是他用自己的失败、鲜血,直至整个生命告诉自己的儿子,做好人才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