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上扬子区膏岩盖层的测井识别

2011-12-24魏水建

石油实验地质 2011年1期
关键词:硬石膏盐岩盖层

冯 琼,魏水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中上扬子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据有关专家估计,仅四川盆地及周缘就富集了上十万亿方级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中。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于三叠纪中期以前,由于所处构造部位不同及构造运动影响,其沉积环境在时间上、平面上变化较大,故盖层发育情况变化很大。再经过沉积后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海相地层发生多次抬升剥蚀或下降深埋,不同地区地层的岩性、厚度、产状、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特征具有较大差异,盖层在整体分布、连续性、岩性物性等方面更是变化大,油气的封闭系统十分复杂。在中上扬子当前勘探主攻地区,充分利用已有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地震以及露头资料,通过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建立有效盖层的特征指标体系,开展海相地层中盖层形成条件、封盖模式研究,建立适合中上扬子区的盖层预测地球物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盖层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通过对HB1井、HB2井、L1井、DY1井等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取心分析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了各种岩性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一般响应特征(表1,图1)。

自然伽马响应(RG):硬石膏及盐岩自然伽马为最低值,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低值;随着泥质含量增大,自然伽马读值升高,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的特点。

电阻率响应(RT):硬石膏及盐岩电阻率为最高电阻率,可达数万欧姆米,致密石灰岩为高值,孔隙发育的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中低值,泥岩为最低值。

岩性密度响应(PE):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可以正确识别岩性,区分岩石矿物成分,如石灰岩的PE=5.084 b/e,而白云岩的PE=3.142 b/e,硬石膏的PE=5.005 b/e,砂岩的PE=1.81 b/e,从而反映了岩石的沉积环境。

表1 中、上扬子区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

图1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HB1井T1j2膏岩盖层岩电关系

体积密度响应(DEN):依椐硬石膏—白云岩—灰岩—盐岩之顺序,体积密度递减,硬石膏体积密度约2.98 g/cm3,盐岩体积密度约2.1 g/cm3,泥岩为较低值。

声波时差响应(AC):致密白云岩最低,其次为致密灰岩,泥质含量增加会使声波时差增加,裂缝性白云岩及灰岩声波时差增大,甚至会出现周波跳跃。硬石膏的声波时差约50 μs/ft,盐岩声波时差值约63 μs/ft,泥岩、页岩声波时差较高。

补偿中子响应(CNL):在中子测井石灰岩视孔隙度曲线上,硬石膏与致密石灰岩都接近于零,盐岩略偏负,白云岩骨架补偿中子在2%~3%之间。随地层孔隙度、泥质含量增大,中子读值升高,泥岩的补偿中子较高。

井径响应(CAL):白云岩、灰岩、膏岩井径接近钻头直径。盐岩井径由于钻井液的浸泡溶解作用常出现扩径。泥岩的井径大于或等于钻头直径。

2 盖层岩性测井解释

盖层按岩性划分有致密灰岩、硬石膏、盐岩、泥岩。中上扬子地区岩性复杂,主要岩性有灰岩、白云岩、硬石膏、盐岩、泥岩等。该地区盖层的主要岩性为硬石膏、盐岩。

由于各种岩性在不同的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而三孔隙度在区分岩性上为较敏感的测井项目,因此研究采用三孔隙度交会,建立交会图版,采用交互聚类分析方法,对岩性进行解释。

由图2的CNL-AC交会图和图3的CNL-DEN交会图分析可知,根据聚类分析可将其主要聚为4类。

图2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HB1井T1j2 段CNL-AC交会图

第一类:AC在47.2~57.3 μs/ft之间,平均51.1 μs/ft;CNL在-2.17%~3.02%之间,平均为0.13%;DEN在2.96~3.01 g/cm3之间,平均2.98 g/cm3,根据此岩石的电性特征确定该岩性为硬石膏。第二类:AC在42.5~56 μs/ft之间,平均44.5 μs/ft;CNL在2.0%~10.2%之间,平均为2%;DEN在2.65~2.89 g/cm3之间,平均2.83 g/cm3,根据此岩石的电性特征确定该岩性为白云岩。第三类:AC在44.8~54.3 μs/ft之间,平均49.7 μs/ft;CNL在1%~10%之间,平均为2.5%;DEN在2.69~2.85 g/cm3之间,平均2.82 g/cm3,根据此岩石的电性特征确定该岩性为灰质白云岩。第四类:AC在44.6~49.83 μs/ft之间,平均47.1 μs/ft;CNL在0.18%~8.85%之间,平均为2.925%;DEN在2.65~2.75 g/cm3之间,平均2.72 g/cm3,根据此岩石的电性特征确定该岩性为白云质灰岩。

3 盖层测井解释模型

3.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地层的泥质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视孔隙度和低电阻率,所以可以用这些曲线指示泥质的存在,但孔隙度测井系列和电阻率曲线受地层孔隙度、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一般不选择它们来计算泥质含量。自然伽马曲线是地层自然放射性的反映,它与沉积环境和泥质含量的多少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泥质含量。

式中:SH为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相对值;GCUR为泥质含量经验系数,通常第三系地层GCUR=3.7,老地层GCUR=2;GR为目的层自然伽马值;GRmax为处理井段纯泥岩自然伽马值;GRmin为处理井段纯储层自然伽马值;Vsh为泥质含量。

3.2 孔隙度解释模型

根据本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建立了由灰岩、白云岩、石膏、泥质、孔隙组成的岩石体积模型。具体采用补偿密度—补偿中子交会法计算矿物含量和孔隙度,其响应方程为:

式中:φ,Vsh,Vmai分别为孔隙度、泥质体积及第i种矿物体积;φN,φNmai,φNf,φNsh分别为地层、矿物骨架、流体、泥质的补偿中子值;ρb,ρmai,ρf,ρsh分别为地层、矿物骨架、流体、泥质的密度值。

利用上述模型对盖层进行了测井解释,解释结果表明:膏岩盖层的测井解释孔隙度在0.09%~0.17%之间,平均0.1%,与岩心分析的孔隙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3 渗透率解释模型

根据HB1井的膏岩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建立了孔隙度(φ)与渗透率(K)关系模型(图4):

K=0.018 2e3.663 2φ

4 膏岩盖层的测井解释

用上述测井解释模型及其解释标准,对中上扬子地区12口井膏岩盖层进行测井解释(图5)。

图4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

测井解释岩性与取心、录井的岩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膏岩的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图5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HB1井膏岩盖层测井解释成果

5 结论

根据盖层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利用测井资料,采用多种测井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盖层的岩性、厚度等。以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应用测井资料,建立盖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获得膏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最终实现对盖层的测井识别和综合评价。同时为盖层的预测研究提供有效的盖层参数。

参考文献:

[1] 赵振宇,周瑶琪,马晓鸣,等. 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对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2):300-308.

[2] 陈元华,史振勤. 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区勘探的思考[J]. 断块油气田,1999,6(4):18-20.

[3] 沃玉进,汪新伟. 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2):178-187.

[4] 刘昭茜,梅廉夫,郭彤楼,等.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5):552-561.[5] 李国平. 天然气封盖层研究与评价[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57-79.

[6] 邓模,吕俊祥,潘文蕾,等. 鄂西渝东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2009,31(2):202-206.

[7] 郭彤楼,楼章华,马永生.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3-9.

[8] 赵庆波,杨金凤. 中国气藏盖层类型初探[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3):16-23.

[9] 李国平,石强,王树寅,等. 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 测井技术,1997,20(2):98-104.

[10] 焦翠华,谷云飞. 测井资料在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4,28(1):46-47.

[11] 吕延防. 中国大中型气田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对成藏的贡献[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6):742-745,753.

[12] 游秀玲. 天然气盖层评价方法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1,12(3):261-275.

[13] 吕延防,付广,高大岭,等. 油气藏封盖研究[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4-30.

[14] 付广,张发强,吕延防. 厚度在盖层封闭油气中的作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9(6):20-25.

[15] 宋子齐,李亚玲,潘玲黎,等. 测井资料在小洼油田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4-6,28.

猜你喜欢

硬石膏盐岩盖层
水热综合作用下钙芒硝盐岩强度等参数的衰减规律研究*
硬石膏岩膨胀力学试验研究进展及展望
煅烧硬石膏溶解特性对钙矾石形成的影响
盐岩路基工程特性研究进展
硬石膏超细增白工业化生产研究
盐岩储库腔底堆积物空隙体积试验与计算
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修正的盐岩扩容模型及扩容界限研究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盖层差异特征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古生界油气盖层动态演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