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庶堪轶事

2011-12-24庞兆麟

世纪 2011年1期
关键词:纪念堂轶事陈毅

庞兆麟

杨庶堪,号沧白。清光绪七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881年12月9日)出生于四川巴县木桐镇。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后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和幕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

为了缅怀杨庶堪,特记下有关他的几件鲜为人知的轶事。

杨庶堪从小得到父母亲的精心教养,读“四书”、“五经”,背古典诗词,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从私塾转入正蒙公塾学习,后又入重庆经学书院向华阳名儒吕翼文学习经史训诂,才学过人。1899年,他参加科举考试,连考三场,以优异成绩考了第一名,中了秀才。1909年,他应邀到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任教。当时,郭沫若在分设中学丙班听杨庶堪的课,他的作文常居全班之首。杨庶堪出于爱才,对郭沫若鼓励有加,教导尤多。他逝世后,郭沫若十分怀念自己的老师,每次见到杨庶堪的儿媳李立芳总要说:“杨沧老是我的好老师!”

孙中山委任杨庶堪为中华革命党四川省的主盟人,后又任命他为四川省省长。杨庶堪任省长时,十分重视教育,以政府行为支持赴法勤工俭学。陈毅、聂荣臻、邓小平等,就在此时得到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和资助,因此他们十分感恩。解放后,陈毅在任上海市市长时说:“如果杨沧白知晓今日国家的繁荣富强,他老人家一定会含笑九泉。”

1923年10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孙中山出巡虎门要塞和威远炮台,行前孙中山发布命令:“在出巡期间由大本营秘书长杨庶堪代行大元帅职权。”可见,孙中山对杨庶堪的无比信任,也显示出杨庶堪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显要地位。

为了纪念杨庶堪,重庆市原重庆府中学堂旧舍改建成“杨沧白先生纪念堂”(今重庆政协)。在重庆,原先有两个闻名遐迩的纪念堂:“丞相祠堂”和“工部草堂”。后来,再建一个“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可谓三堂鼎足,交相辉映。同时,还命名了一条路——沧白路,作为永久纪念,这是对杨庶堪的至高颂扬。

猜你喜欢

纪念堂轶事陈毅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老师轶事
旧邻轶事(下)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范仲淹苦读轶事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棋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