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网事并不如烟
——网络新闻事件的回顾与盘点
2011-12-24徐迅雷
■徐迅雷
2010:网事并不如烟
——网络新闻事件的回顾与盘点
■徐迅雷
2010年,可谓“公民网络围观年”,重大新闻事件,无不在网络上引起焦点关注,从而被“围观”。
网事并不如烟,在此择要盘点。
一、强拆
1.强拆发展观:“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中,当地政府官员在网上为自己的强制拆迁行为如此辩解。
2.China=拆哪:外国人把中国都叫“拆哪”或者“拆那”,很形象、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一种特色,中国哪座城市都在拆拆补补,其中不少是城市拉链工程,浪费纳税人的钱。
3.拆托:是指在拆迁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般以拆迁户“代表”或“代理人”的名义出现,在政府部门、拆迁单位和拆迁户之间周旋,采用各种手段谋取不法利益。
点评:公元2010年12月15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开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对新拆迁条例,大伙儿最期待的就是取消“强拆”,因为“强拆”是贯穿全年的公众心中最大的伤痛。无论贫富贵贱,谁都无法挥去那笼罩在头顶的“拆”字阴影。China=拆哪,老外早就把咱中国叫做“拆哪”或“拆那”啦,这都是“强拆”惹下的。甚至还应运而生一个新“产业”——拆托,成为拆迁背后的掮客。
宜黄强拆自焚案发生后,当地官员通过网络发出了“强音”——“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活脱脱用“强拆发展观”强拆掉“科学发展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微博上对拆迁发表言论,遭评论员李鸿文撰文批驳,伍皓准备以“故意歪曲和断章取义侵害公民名誉权”为由,起诉作者并索赔。伍皓的微博观点,有个关键语词是拆迁中“围观和声援会鼓励对抗”。在我看来,围观是公民权利,今日的围观与鲁迅时代的“围观”完全不一样——由麻木变成了义愤。因为义愤,所以声援。网络上也有围观与声援,“围观”可以说是“网络关注”的代名词,它当然包含了帮助的意思——出于义愤与同情。伍皓的起诉,也是公民权利。这事件是公开的、被“围观”的——公家的公权力,受到了公众“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要治本,有赖于一部好法律的出台。谁都知道楼上的第二只鞋子不扔在地板上发出那“嗵”的一声,楼下的人难受。我们的法律如果还是犹抱琵琶,那真可能失去尊严、失去人心。
二、打假
1.神医张悟本:伪养生食疗专家,下岗工人起家,宣扬“绿豆治百病大法”,著有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2010年2月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后,知名度迅速提高。2010年5月被报道其各种子虚乌有而造假之事,从而倒掉。
2.神仙李一。“道长”李一,原名李军,高中学历,搞杂技团出身。在重庆缙云山绍龙观做“道长”时弄养生而被称为“神仙”,成为新一任“养生达人”。他大谈养生、国学,不仅虚构弟子3万,更是号称身怀“驾驭220伏电”的绝技。但其利用电流断症、治癌的特别“医术”,引发网友热议,也让医学专家强烈质疑,方舟子通过微博予以揭露;网友找到李一神话代表作之一的水下闭气视频,进而戳穿。神仙李一于是也很快倒掉。
3.海外漂白:从过去单纯“抄袭、剽窃”,到“翻译海外著作”,再到“伪造数据,捏造结果”,然后到如今冒出的透过在海外出版“李鬼”而变成“李逵”,“海外漂白”的学术腐败手法层出不穷。
点评:对有的人来讲,异乡就是故乡;对有的人来讲,自杀就是他杀;对有的人来讲,造假就是弄真。一些神医捣鼓的“养生”,就是把假的侍弄成真的。
但是,吃进去的都要吐出来的。2010年,网上网下,打假白热化,在公民的“围观”中,先是倒了神医张悟本,接着塌了神道李一,是骗子那终究是要倒掉的,因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这是常识。
有些事情,倒不是“全假”,而是“半真半假”,比如一些海外文凭。这一年最倒霉就算“打工皇帝”唐骏了,“学历门”让其形象大毁。由此还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叫“海外漂白”——其实,在国内许多官员都在“百忙之中”在职“读”得了各种高学历文凭,这是“海内存文凭”,数量多如牛毛,目前海外“漂白”所得的“学术成果”、学历文凭,似乎还无法与其一拼。
打假是有风险的,学术打假“独孤求败”的方舟子,有一天在家门口遭歹徒铁锤袭击,打假者被打了,这让方舟子与肖传国的学术之争走进了法院。我赞同这样的看法:“作为一起刑事案件,要法律的归法律;作为学术之争,还要学术的归学术。”但是,张悟本、李一之流的,只有骗局破产、“事业”破产、道德破产,其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调整,所以,新一代的李一张悟本就在不远处。
三、维权
1.于建嵘:2010年12月19日,《新周刊》2010中国娇子新锐榜在杭州揭晓。多次为上访者维权、请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当选2010年度新锐人物。于建嵘撰写了大量关注民生的热点文章,网络影响广泛。2010年12月,经十万网民自发投票,他与易宪容等人被评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
2.“围脖”:微博之昵称。新浪微博影响五千万人,成为《新周刊》2010新锐榜的“网站新锐”。颁奖词说,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了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新浪微博”只用了14个月。它是中国“微博元年”的开启者,渐成华语世界最大的话语场。从2010年开始,微博成为并将继续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3.微博直播:许多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立马通过微博进行直播。在宜黄强拆自焚案中,县太爷机场围堵被强拆上访者,上演“厕所攻防战”,被《凤凰周刊》资深记者邓飞“微博直播”,引来微博围观,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在不同事件中,微博直播多次进行。
点评:与“维稳”这个反复出现的热词相比,“维权”一词多少有些薄弱。但如果维权不到位,那么维稳注定就是空话。
著名学者于建嵘,是维权的理论者、呼吁者,更是维权的行动者、实践者。颁奖词这样介绍他:他是一位执着的沟通者,奔走四方,摆事实讲道理,艰难但智慧地打通着官民之间的隔阂;他也是一位匹夫不敢忘忧国的理想主义者,体恤民情,为省部级官员讲基层情况,为县、乡干部讲安民之道,为农民和被强拆者维权;他更是一位铁肩担道义的现实主义者,以法为武器,努力刺破“政绩共同体”。他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身上罕见的担当和品格,眼里无威权,心中有弱者,口中有谏言,笔下有风雷。
每到周末,于建嵘教授家里都会来七八个上访者,希望他代为喊冤。几年时间里,他已为2000个上访者喊冤,并帮助联系处理。他用摄像机摄录的专题纪录片《上访者说》将在2011年初公开,记录的是200多个上访者的故事。
四、咆哮
1.咆哮哥:2010年6月18日,有网友在广州市长万庆良的留言板中留言,反映广州市法制办公务员态度蛮横,并上传了一段录音,留言中网友把态度不佳的公务员形象地称为“咆哮哥”。
2.茶杯门:2010年3月22日,河南睢县一农民找乡长说事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乡长喝止。两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肢体冲突,随后乡长喊来警察。农民被拘留7日。事前该村民土地被非法征用,补偿三年未兑现,去找乡长反映此事。一乡之长,没有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却上演了一场“茶杯门”事件,令人对于其素质产生怀疑。2010年3月28日,睢县县委做出决定,免去该乡长职务,并做出深刻检查;责成睢县公安局免去城郊乡派出所所长职务。
点评:主人到公仆那里说事,想拿杯子喝口水,结果被仆人喝止,还被拘留了7日——这个杯具还真是不折不扣的“杯具”(悲剧)。
不让喝水的“茶杯门”也好,办事态度蛮横的“咆哮哥”也罢,都是基层政府与民众关系紧张的一种表现。在基层治理中一方面是公民对权力者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政府治理手段的落后和缺失。难怪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建嵘教授到江西万载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但在席间万载县委书记竟然认为发展就要强拆,否则“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话惹怒了于建嵘,他推椅而起,离席而去。于建嵘也把此事发在微博上,引起“围观”。于建嵘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他能“罢吃”县委书记的饭局,而普通农民可是被乡长“罢喝”一口水的。
基层治理之困,困在“权为民所授”没有真正落实。那乡长如果是农民们一票票选出来的,他会那样对待人家吗?
基层的一些官儿不大,但权力却很大,这也是“困”之因。权力大到“官二代”也能分享到权力,受到权力的“呵护”。约束、制衡权力,让权力产生的方向对头,是解决基层治理之困的根本出路。
五、寻子
宝贝回家寻子网:著名的民间打拐网站,隶属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公益网站,所有寻人服务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已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是独具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非营利社会公益团体。网站创建者被评为法治十年人物奖。
点评:打拐是政府责任,民间建立打拐网站,帮助寻子回家,这是一种社会性的补充。这样的民间公益事业,是公民责任的呈现,是公民爱心的体现,是公民社会的表现。它是可贵的。因为许多社会性问题的出现,往往有两个失误:公益缺失和政府缺位。
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就是为了公共利益,公益性追求的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平、公开、公益、公义,“天下为公,人民最大”。这一年许多公益事业很牛:2010年9月,“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了“裸捐”宣言,成为中国著名企业家中“裸捐”第一人,一时震动中国;不久,“爱国者”总裁冯军于2010年9月9日9点9分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公开表示“自愿在活着的时候,将个人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成为中国“裸捐”第二人……
公益事业就是由一个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的,那真当是聚沙成塔。在寻人方面,不仅有“宝贝回家”这样专门的寻子网站,“微博接力”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微博发帖迅速,转载广泛,有着快速寻找失踪者的优势。网络,越来越丰富的网络,不愧为现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一起合奏“新闻交响曲”,促使新闻事件一步步演进;而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缺点,它们的综合互补,才使得舆论监督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