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长历程 建构情感桥梁
2011-12-23陆晶晶
陆晶晶
作文心语
教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学生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学生:写完作文,交给组长,心里也会想老师会作什么评价。等作文本发下来,许多感觉已淡忘,加上总是“语句通顺、描写还不够具体”之类空洞、让人琢磨不透的评语,不知从何改起,时间一长,也就懒得仔细去看了。
反思
作文之后,最令人尴尬的是作文评讲,那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评价好的同学扬扬得意,成功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水平较差的则垂头丧气、兴趣索然,不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就是万幸。少数人的喜悦掩盖不了多数学生的失落。这种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批改,偏重“注入”,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评判学生作文。于是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
策略
“以学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凸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体现在作文评价上,那就是要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关注过程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建构起情感桥梁,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光得以点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一、开放评价过程——作文评价超市
1.评价观念开放
及时评价,随时评价,时时激励,全程激励,评价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习作体验的过程,评价学生修改文章的过程等等。只有把评价的激励纳入全过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2.评价主体开放
采用开放式评价,可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互动互补。重新感受一次写作过程,从不同角度,能发现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对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孩子容易接受,也能吸收别人的“亮点”。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交互主体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全面开放、民主参与、协商交往的过程。作文评价不再是教师“一锤定音”,心惊胆战、失落酸楚的心理自然会消失。评价使文章更美丽,开放使评价更有价值。
二、改变评价方式——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一个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每顿都吃得很少。一次,父亲无意中用椰子壳做孩子的饭碗。结果孩子整整吃了两大碗饭,以后,每次吃饭都要用椰壳碗。
1.学当小老师
小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常常不太会仔细修改,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同学的毛病。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自参与批改活动,体验一下批改作文的个中滋味,从自身的角度评判文章的优劣,增强其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其写作兴趣,继而提高写作水平。
2.撰写星级作文
我们班的学生,都有一本“素材本”,写素材不强求他们遵循作文章法,只要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选择生活中新颖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评价等级为一星、二星、三星。这种方式,有效减轻了学生写作、评讲的心理负担,也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体现。
3.推荐小组佳作
每篇作文都是推荐对象,每位学生都是评价主体,集集体之智慧,为小组荣誉付出劳动,这种方式学生乐此不疲。
4.进行作文表演
一些好的作文,不仅能给作者带来成功的喜悦,也能激起全班同学的兴趣。但单一的朗读欣赏,已不能满足孩子多元化的需求。对好的作文或成功的片段,我们应根据作者或其他同学的意愿,进行开创,以小品、话剧、配乐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亮点”在快乐中迸发。
三、设计评价语言——良药不苦口利于病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得到自尊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在老师的激励、唤醒、鼓舞中获得参与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架起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桥梁。评价语言,良药不苦口利于病。
1.平等的对话
对话,永恒的话题。克林伯格的“教学对话原理”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这种理念同样适合于作文评价。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会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
书面对话:恰当之处,写上一两句,让学生明白有一个忠实的读者——老师会与他们产生共鸣,会与他们交流情感……这样就给他们带来相当大的动力。
面对面交流:这是师生主体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自由对话。可以是打草稿时选材、布局的帮助,可以是创作后师生讨论修改意见,也可以是评价后困惑之处的点拨。
2.真诚的赞许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表扬是学生习作不竭的动力。当然,表扬应发自内心,应具有针对性,使他们多一些甜蜜幸福,少一些困惑无助。
3.提醒和建议
我们引进作文评价的多元价值观:作文评价体系应更多地考虑语文因素,构思、语言、章法、韵致乃至文字规范、标点运用等,立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学生的价值观有时会发生偏差,看待问题存在片面性,教师的引导就必不可少,提醒式的评价语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批改作文时不可任意“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鲁迅语)。
作文,是智慧与语言表达的结晶,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独自完成的艺术品,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随意挥舞的“狼牙棒”会让学生的心灵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无情地浇灭创作的火花。
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的心声。建议式评语为学生澄清模糊性认识,使评价语言成为不苦口且利于病的良药。
4.名言的力量
名人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学习的榜样,名人名言有着较强的说服力。评价中送出名人名言,学生自然而然把它与自己的作文联系起来,从而促使他们去反思、去品味。学生更容易从字里行间触摸到汩汩流淌着的教师之情。
“质朴的语言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莎士比亚”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宁肯你交到我手里一只山雀,不愿你空口答应我天上一只仙鹤。——列夫·托尔斯泰”
开放评价过程,改变评价方式,设计评价语言,把作文评价变为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过程,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建构起师生情感桥梁,点亮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燃起创作的火花,并使之越烧越旺,终成燎原之势。我们努力着,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