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1-12-23赵静
赵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例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点与线段条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化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
生1:买东西时可以算花了多少钱。
生2: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师:生活中的好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你是否留意过有时候解决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你常常会选择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什么?
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快又省时间……
师:现在咱们就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任意点10个点(师板书:点),每两个点连接一条线段(师板书:线),一共可以连接多少条线段?请同学们亲自连一连,看谁能在2分钟内找到准确答案!
1.学生体验数线段的过程。
2.学生汇报:
生1:50条。
生2:30条。
生3:没有连完,时间不够用。
……
师:同学们的答案不相同,还有的没有连完。说明咱们用“一条一条连、一条一条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麻烦,又慢。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快速地得出答案? (学生沉思)
生1:计算。
生2:找规律。
师:对,找规律,只要我们能找出其中的规律,用规律来解决这种复杂的问题,就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式。(板书:数学思考)
【反思】课始,师生谈话的目的是为“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作铺垫的,学生亲自体验数线段的方法,体会到一条一条地连线,数线段条数太麻烦,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找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化难为易。
二、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探索
师:咱们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规律。请同学们拿出“表一”:
表一:连一连、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师:看“表一”的要求:“连一连、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在哪里连?
生:在第一列中点点连线。
师:填什么?发现什么呢?
生:填算式,发现规律。
师:既然是连线、发现规律,那么连线时就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从2个点到8个点,你准备怎么点点连线?
生1:研究2个点时,点2个点,连接一条线段。研究3个点时,点3个点,一条一条连线……
生2:太麻烦了,研究3个点时,就在2个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点,研究4个点时,再增加一个点就行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大家同意谁的办法?
生:第二种方法!每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点,方便、快,便于找规律。
师:从最简单的2个点开始,在左边一列里点 2个点,连一连,能连接多少条线段?(师板书:1)研究3个点一共能连几条线段,怎么连。
生1:增加一个点,就要增加2条线段。
生:增加2条线段。(师板书:2)
师:3个点一共可以连接多少条线段,怎样列式?
生:1+2=3(师板书算式)
师:4个点共能连接多少条线段?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接线段,并介绍自己连接的方法和算式(生:1+2+3=6)。
2.学生自主探索规律(5~8个点等可以连接线段的条数)
师:“那么5个点、6个点、7个点、8个点等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探索5个点、6个点、7个点、8个点等可以连接线段的条数。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师特别问:5个点一共能连接多少条线段,你是怎样连的?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说出连线方法后。师放动态课件。
(学生说“6个点、7个点、8个点”的算式,师板书。)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话说出规律。
师:此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从1加,加到比点少1。
师:什么样的数相加?
生: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相加,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自然数。
师:能用这个规律解决“10个点、20个点各能连接多少条线段”的问题吗?请大家写出算式(鼓励学生巧算)。
师:n个点能连接多少条线段?指名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3.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找出了规律,用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反思】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索数线段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难为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总之,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亲身体验到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学会了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