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故事资源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

2011-12-23张莉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老师课堂教学

张莉莉

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由于知识和阅历、是非辨别能力有限,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品行光靠口头说教,收效往往甚微。而故事能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活生生的形象直接与孩子的心灵对话,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感染力强。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借助故事,教师再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道德知识讲述要好得多。

一、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头,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并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引发积极的学习体验。在众多的导入类型中,故事导入的运用比较普遍,因为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课伊始,引入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节课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之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导入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多家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二十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华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悬念一出,学生都积极猜想。原来,那家公司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故事讲到此,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原因了吧?”至此,进入“诚实是金”的主题学习。

二、用故事铺垫,加深学生理解

我们的品德课堂应尽可能少的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意图,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的心灵。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中有机地穿插故事,它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从一滴水说起》时,老师想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讲了《美丽的大脚》这个电影故事:一个城市年轻女教师到一个干旱的贫困山区支教,乡亲们用嘴喷水给这位尊贵的客人洗脸,而乡亲们自己一般是不洗脸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班里上课,孩子们听见了雷声,犹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出教室,拿起破旧的盆子、罐子接天空的雨水。课堂中,教师运用生动的电影故事,巧妙地使学生理解了教材的难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缺水导致的贫瘠,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三、用故事衔接,充盈课本内容

纵观我们的品德教材,不难发现不少主题活动都是用一系列图片资料来呈现的,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往往不可能把最新的资料和故事编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不违背教材设计意图的原则下,补充、加入课外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使教材内容更具真实性、针对性和时代感。

一位教师在执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课本上给了残疾人陈伟强的图片。为了丰富课文内容,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陈伟强的感人故事:陈伟强在他6岁时,遭落地变压器电击,双臂高位截肢。凭着顽强的毅力,陈叔叔练就了用嘴、颌、肩和脚趾进行运笔、握刀、篆刻和绘画等技能,他曾两次到日本交流访问,书画作品获8次国际大奖,获30多次国内奖励。这位教师选择了配合课文图片的感人故事,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教师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孩子们真情告白。此时,情理交融,寓情于理,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四、用故事明理,指导学生行为

一堂品德课教学的结束只是狭义层面上教学阶段的告一段落。课堂教学的结束之时,正是德育生活的真正开始。在品德课堂的结尾,我们可以讲述一些富有启发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一位老师上《许多物种消失了》一课结尾时,给学生讲述《“爱羚”的故事》。“爱羚”在它出生后的当天晚上,母亲惨遭武装盗猎分子猎杀。第二天,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在血泊中发现了幸存的小“爱羚”。巡山队员当即将小藏羚救起,专车送至沱沱河保护站,为它取名“爱羚”,并每天从10千米以外的牧民家里购买鲜牛奶喂养它。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爱羚”茁壮成长,还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福娃“迎迎”的原型。这个故事,让学生们看到,一些有良知、有爱心的人不会漠视肆意破坏地球环境的可耻行径,孩子们也会加入到爱护动植物的行列。

故事如一股清风徐徐吹开孩子的心扉,故事用它特有的生动形象启迪着孩子的心灵。每个品德老师都不妨当一个会讲故事、会用故事的人,让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生趣。

猜你喜欢

品德老师课堂教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品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