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与共赢
2011-12-23张涛
张 涛
舍得与共赢
张 涛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北京亟需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首都经济圈”势在必行。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打造首都经济圈”,这对北京市是一个鼓舞、鞭策,也是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北京市要摆正位置,提高服务、辐射的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好“首都经济圈”。
不难看出,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正为京津冀地区区域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拥有自己的统一的战略规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文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都经济圈提出的意义重大,它是以首都功能为核心,由首都功能,而产生的首都经济,由首都经济,而出现的首都经济圈。而首都功能是全国特有的,因此决定了首都经济也与其他地区是不同的,首都经济圈的性质也与其他经济圈是不同的。首都经济圈一定要对全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所以必然是国家创新型城市群,也是区域创新的平台,从国家层面上讲,首都经济圈还要高层次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首都经济圈也应该是一个世界城市的腹地。”
在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树立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念和理念是成功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前提。
委员们指出,北京和天津现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北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占到76%以上,部分功能开始向外扩散辐射,辐射效应大于集聚效应;而天津正处于与周边地区争夺资源的工业化阶段,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因此,北京在引领“首都经济圈”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舍得的观念,这样既可以为周边省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又为首都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最先提出“舍得”这一观念,得到了委员们的认同。他认为:“‘舍得’观念应该是打造首都经济圈最重要的观念,有舍才能有得,不能只想得而不愿舍,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圈乃至华北经济区域中事实上最强势的一方,应该从自身发展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着眼,总不能只是强势的索取。要先舍再得。那些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可以舍一些,资源、补偿上可以舍一些,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喝低价水。也就是说可以让些机会,让些利。”
作为“首都经济圈”课题调研组组长的文魁,也对“舍得”观念为记者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区域经济并非单打独斗,它的发展趋势必然走向合作。‘舍得’观念属于社会大生产的概念,突破了以前的‘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思维。那种传统的思维在早期的经济发展中是可以的,但是它排斥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巨大利益,许多现代化的科技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得到应用。所以企业要主动放弃一些工作,转而将之交予社会去完成,使经济生活更加社会化。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看,北京要树立‘舍得’观念,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舍不得,留给自己来做,而要将部分功能向外疏散,依靠社会分工来完成。比如现在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这些概念都不是区域性的概念,而是整个行业的概念,都是跨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所谓‘舍得’,就是打破过去不参与社会大分工、国际大分工的传统思维,形成一种社会化生产的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将那些不适合首都来做的产业辐射扩散出去,为首都发展适合的产业赢得空间。这点我们在调研报告中已经写明。”
对于如何共赢发展,调研报告指出:一方面,北京应以区域经济发展全局为着眼点,切实做好四个服务,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集中精力打造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突出“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提升首都经济的质量、效益、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北京应主动向外疏散转移部分基础制造业、重化工业、陆地物流业和农业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大对周边地区的资源、生态补偿力度,促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必须建立‘舍得’观念,以主体姿态,主动出击、主持协作、主导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合作难题。”文魁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