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选择与个人自由

2011-12-23丁国强

民主与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秩序尺度道德

■丁国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走出物质繁荣、道德贫困的误区,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人类的生存既有马克思所言的“物的依赖性”,也有精神依赖性。精神生活的充实程度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欲望的泛滥、物质的增长、权力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反而还会造成人的异化,使人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的自我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心灵自救。“内求诸己”既是一种道德自觉,也是一种精神提升,是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时代,人们处于信息亢奋和情绪宣泄状态,沉浸于个人任意发言的虚幻自由之中,往往忽略了对秩序价值的维护。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说:“自由只有通过社会秩序或在社会秩序中才能存在,而且只有当社会秩序得到健康的发展,自由才可能增长。”个人自由不可建立在社会秩序的瓦解之中。修身是通过自我启蒙、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和自我发展,形成理性高尚的生活方式,以稳定和谐的生活态度应对繁杂的世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靠开掘式增长,更要靠内省式思考。修身可以给人的生存以哲学依据和道德支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外部世界的创造和开拓,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充盈与沉潜。优雅言行、不凡气度来自精神层面的努力,而物质生活的发达往往遮蔽内在的精神需求。现代文明既要提升物质积累的程度,又要提升人的修养气质。正如恩格斯所言:“人只需要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这样的话,他就会猜中现代的谜了。”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价值世界的现代化。一个人只有自信地按照自己的本质和尺度去衡量生活关系,去把握世界,才能够从奴役生活中走出来。在思想多元、价值冲突、话语驳杂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网络话语世界中,只有具有“君子求诸己”的精神才不至于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分子,才会超越“群氓的时代”。网络文明不仅是一种话语文明,更是一种观念文明、心态文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同样需要建立在真实、真诚之上。

卡西尔在《人论》开篇就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放弃认识自我就无从把握世界,也难以建构生命的意义。狂热追求金钱和财富的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于意义世界之外,金钱尺度替代了人的内在尺度,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创造精神世界的能力大大萎缩。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德修身不仅关涉到人类欲望和生命追求的调适,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文化进步。在开放民主的时代,强调个体的道德自律并非多余。儒家主张“修己以敬”,从当下语境看,敬畏法律、敬畏自然、尊重常识、尊重主流都是极为必要的。特别是在法治社会,以法修身,将宪法法律内化为法律信仰尤为重要。在某些社会领域,潜规则其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社会主体缺乏对宪法法律的真切认同,以规避法律、逃避规范为聪明。自觉地一丝不苟地遵守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美德,只有社会成员人人都遵循法律,才能形成“社会整体性的道德生活”。修身是人的社会化的强化和延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道德生活会使人摆脱“伪生存”状态,构建积极生活。

费尔巴哈指出:“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浅薄的人其实是生活的局外人、多余者。深刻理解生活世界的人都不会忽略内在的道德追求,因为道德修身能够使人们在复杂开放的生活环境中作出积极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道德困境实质上是价值危机、意义危机。精神生活、道德生活如何突破物质生活、功利生活的制约,关系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世界的健康丰富,关系着精神家园的茂盛和心灵秩序的和谐。公共生活不止是参与政治、监督权力,更需要发展共识、建构理想。公共生活是一种德性生活而非恶骂、毒舌的世界。亚里士多德提出:“至善就是幸福。”此语耐人寻味。造成人类痛苦的诸多欲求都与合德性原则相悖而阻碍了幸福的深入。利益堵塞了人们对善的向往和灵魂接触。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善是人与人之间协商沟通的基点。道德选择扩大了个人自由,也增加了人类发展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社会秩序尺度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启蒙与再启蒙:塑造社会秩序的实践理性思维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宇宙的尺度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