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周至”“银户县”发展扫描〔上〕 周至:“三驾马车”的时代狂奔

2011-12-23苏明楚亚恒劳志建

西部大开发 2011年5期
关键词:周至县展示区新区

◎文/图 苏明 楚亚恒 劳志建

周至县是西部的一个农业大县,素有“金周至”的美誉。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有老子讲经的楼观台、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仙游寺、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赵大村等。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使“金周至”成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如今,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周至,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开始了她的产业转型、破茧化蝶……

蓄势:一段“心”苦的历程

一直以来,周至县生态强、农业兴,经济总量却偏低,财政收入更是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究其原因,除了肩负着保护生态、水源的重要使命和在西安市辖区地域上处于区位末端的客观限制外,本身工业基础薄弱、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大开发、城镇化进程缓慢等一并成为制约周至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找到“金钥匙”,破解周至发展难题?

如今,随着道文化展示区、集贤产业园、县城新区“三驾马车”的全力拉动,周至县进入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县委书记张印寿说:“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就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唯有加快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大环境和安全供水体系。”

“三驾马车”的时代狂奔,带领周至走上了发展振兴之路。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3.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2亿元,增速达到66%,被人民网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城)县”。同时,猕猴桃、蔬菜和苗木花卉总面积分别达到32.1万亩、8.1万亩和6.1万亩,总产值分别达到12.7亿元、2.4亿元和12.2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道文化展示区:打破秦岭脚下的沉寂

初夏时节,周至县气势宏大的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走到周至田峪河东畔,即可看到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财神文化区已初具规模,一座座仿古建筑矗立在环山路北,施工人员则正在加紧施工。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的重点项目——财神文化区内的主要建筑均已封顶,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园。

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被西安曲江和周至县称之为“统筹城乡的破题之举和城镇化建设的扛鼎之作”。按照开发规划方案,规划面积达33.04平方公里。项目融文化旅游与统筹城乡为一体,依托现有的楼观台等沿线景点,将当地打造成世界的道文化圣地。除了财神文化区和道教文化区外,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其他区域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其中以观光农业为重点的观光农业示范区内,将建设百万葵园、薰衣草、猕猴桃等观光农业,项目建成后,周至境内从秦岭坡脚线往北直到环山路北100米范围内,都将种满葵花、薰衣草、猕猴桃等观光农作物,成为周至县乃至西安市的一大景观。

楼观新镇:引领西部、示范全国

在位于道文化展示区的楼观镇省村,记者看到,规模宏大的楼观新镇建设正加紧施工。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内被拆迁群众年底前将全部入住。

提起在建的楼观新镇,楼观镇延生观村支部书记赵永平说:“村上共有49户群众将首批住进楼观新镇。每户除了安置房外,在新镇里还将给予每户一定面积的商铺,这些商铺计划由村上统一管理,收入统一用于村民群众的物业管理等。”

据赵永平介绍,除了住房安置、给群众发放征地款、土地流转费用外,政府还安排每户一到两人到园区打工,每人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村里被征地的群众,女的满55岁、男的满60岁,每月每人发100到200元的养老金,大家的基本生活有了着落。周至人爱看、爱唱秦腔,新镇里还要盖一座戏楼,到时在小区里就能看戏、唱戏,美得很。”

周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妥善安置群众,帮助被征地群众实现就业,使被征地农民顺利转变为产业工人,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让群众过得更好,是周至实施道文化展示区等提升改造项目的根本目的。

据了解,楼观新镇位于道文化展示区楼观镇省村,规划总面积1500多亩,总建筑面积91.74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9.7651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 6.3804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5.604万平方米。 近期建设6.7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先期解决安置居民的居住和配套。中期建设37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及公共配套。至2013年,楼观新镇将安置人口3万,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成为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新典型。

集贤产业园:踏上工业强县新征程

记者在周至采访时获悉,集贤产业园目前已进驻的企业共有37家,总投资达39.35亿元,成为周至工业化建设的龙头。

走进集贤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据园区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进驻园区企业共有37家,总投资达39.35亿元。

其中4家企业已建成投产,9家已开工建设,24家企业正在完善相关手续。入园企业中工业企业29家,总投资19.71亿元,商业、住宅等服务配套项目8家,总投资19.64亿元。

只有农业,没有工业,好比单腿走路。周至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直言,这些年来,周至就是吃了没有工业的亏,财政收入老是上不去,直接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周至县2009年初在远离黑河水源、县域最东边的集贤镇,兴建了规划区控制面积为21.37平方公里的集贤产业园,并把园区发展定位为“生态周至,环保新区”,坚持走生态保护第一、发展环保产业的路子。

新区建设:打造周至的城市名片

西安市总体规划对周至县的定位是全国有名的猕猴桃之乡,是具有发展旅游、轻工、商贸业广阔前景的现代化城镇。同时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框架中,周至又是五个新城之一。但从周至县城的现状来看,其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周至县决定在县城南边建设新区,其规划范围为工业路以南,沙河以西,南至南环路(未建),西至经一路(暂定名),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新区的南大门工程,主景区南北长286米,东西宽234米。其中将修建的绿岛景观长70米,宽30米,会用植被做一个能代表周至形象的造型,具体方案周至建设部门已委托有关单位进行设计,“造型不论是历史人物、动植物还是周至山水,都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沙河公园是新区的另一重点项目。沙河是条小河,河道宽约50米,规划建设的沙河公园位于新区的东部,景观建设范围全长4.6公里。张旭表示,沙河公园一期1.2公里的建设整治将于5月底竣工,景区除栽植灌木、花卉、草坪等之外,还将修建拦水大坝、亲水平台等,为群众提供一处新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周至县今年还将在新区用100亩土地建设可供400户群众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并在5年内建成500-600亩大经济适用房小区,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

新区建成后,将成为“一张代表周至的城市名片”、一座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进入“十二五”,周至迎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据周至县县长王碧辉介绍,周至县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卫星新城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同时,GDP年均增长12.5%以上,2015年达到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年均增长15%,力争接近或赶上全市平均发展水平。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周至县将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集贤产业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强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每年至少确定100个重点在建项目,年内投资50亿元以上,确保把“十二五”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让周至全县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猜你喜欢

周至县展示区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浅谈周至县老县城城墙遗址保护构想
周至县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
周至县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