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
——以那坡 “黑衣壮”民歌为例

2011-12-23宁立正

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壮乡黑衣山歌

宁立正

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
——以那坡 “黑衣壮”民歌为例

宁立正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那坡壮族;民歌;文化输出;民族元素

“黑衣壮”是一些学者对居住在广西那坡县壮族冠以的称谓,因其服饰皆以深蓝色的蓝靛浸染缝制而名之。据当地壮族民间传说,族人们身穿黑衣的传统是因为骁勇善战的族人首领侬老发现野生蓝靛叶对治疗创伤有神奇功效,于是下令族人将野蓝靛移植到部落居住地,视之为逢凶化吉的“神草”,并号令本部族人一律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世代沿袭。学者为了区别那坡壮族与其他壮族分支的区别,名之“黑衣壮”。而她第一次闻名于世是在2001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当时,那坡壮族歌手黄春艳带领那坡壮族演唱团,演唱了那坡壮族民歌“山歌年年唱春光”。从此,那坡“黑衣壮”及其山歌开始名扬于世,并吸引着无数学者、媒体和游客纷至沓来进行考察、拍摄或探访。

一、“黑衣壮”山歌的民族元素

对于民族文化中的民族元素,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认为应该具有“原创性”、“积淀性”和“变异性”。而那坡“黑衣壮”山歌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元素,这是它赖以扬名、传播、输出的重要原因。

“原创性”。“原创”,指作者自己创作的、具有社会共识价值的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的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一般来说,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属于该民族原创的,是其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其智慧与才智的积累与结晶。那坡“黑衣壮”的文化艺术及其产品是当地壮族人民从生产劳动、生活实践、节庆仪式中总结、归纳、创造出来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随着其民族的不断发展而传承下来,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和风格。因此这一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原创性。

“积淀性”。民族文化总是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无论是何种民族文化元素,大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积,在漫长的岁月中获得该民族群众的认同与恪守,并在社会变迁中将其融入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中,使其逐渐得以确立,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很早以前,那坡壮族人民就创造了包括山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以“黑衣壮”山歌为例,除了娱乐功能外,还有恋爱、婚庆、结友、祭祖、孝敬等功能。因此一直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和传承,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不断积淀和传承,并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变异性”。民族文化又具有动态性特质,总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与创新,使之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质。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因内部需要而发生的变异和外部影响而发生的变异。族群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产生的变异是最主要的变异形式,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影响甚至融入某些其他民族文化的元素,最后形成今天的民族文化模式。几百年来,那坡“黑衣壮”传统的民歌艺术一直以口耳相传,代代相教的模式传承和延续着。在保留原有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会随着社会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二、那坡“黑衣壮”山歌的特点

在那坡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山歌、舞蹈、节庆、习俗和信仰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其中又以山歌最具代表性,而且在国内外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者认为“黑衣壮”山歌有“壮族民歌的活化石”之称。

第一,那坡壮族民歌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来源于其民族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节庆活动,极富生活情趣。然而,那坡“黑衣壮”民歌又并非简单的复制和陈述生活,而是借助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艺术修辞手段,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五音列构”音调,借用类似于歌谣的方式加以表达。这样的表述形式是对生活中美的一种概括和升华,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情趣,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

第二,鲜明的地方风格,民族特色突出。从艺术的角度看,那坡“黑衣壮”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黑石山风情。其民歌主要来源于广西那坡县,有明显的地方性。那坡“黑衣壮”民歌采用大量的夸张、比喻、拟人叠字、叠韵、双声等修辞手法,用歌词表达爱情、友情、祝愿、或其他生活的态度,使山歌有优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或高亢嘹亮、悠长深远,或抒情委婉、低沉古朴,犹如天籁之音,体现出那坡壮族民歌中特有的山野风格与浓郁的壮族风情。

第三,那坡“黑衣壮”民歌的歌词形象易懂、音域高亢嘹亮,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范西姆先生的《壮乡美》:“壮乡美壮乡美/壮乡三月好晴天/朝阳散金发/壮乡展新颜/山青青水蓝蓝/朵朵红棉花儿鲜/欢乐的壮乡姑娘/歌唱爱情春天”。音乐家把春光明媚的三月阳光比作闪闪发光的金发,而且展示了壮族家乡特有的木棉花,歌词通俗易懂。经过壮族歌手的演绎,一幅美丽灿烂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示在听众面前。那坡壮族民众的通用语言为壮语南路方言,歌唱时“大量运用以鼻音腔为主、喉音腔为辅、胸腔支撑”的演唱方式,使得歌唱效果既柔和又奔放,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第四,从演唱形式上看,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那坡“黑衣壮”新民歌具有“小群体独唱、对唱、重唱、大群体小组唱、小合唱、齐唱和大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人与人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的社交活动,都以“对歌”为重要手段,即通常所说的“以歌代言,依歌传情,以歌会友,倚歌择偶”。

三、那坡“黑衣壮”山歌的输出

那坡“黑衣壮”山歌,由于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经过艺术家的挖掘、整合、再创作与积极推动,走出了大山,走进了自治区首府,冲出广西,走向世界,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中央电视台。在那坡壮族众多的歌手当中,黄春艳是出类拔萃的一位。黄春艳被诸多媒体称为从那坡壮族山寨走出来的“邓丽君”。我国著名音乐家金铁林教授曾赞誉:“她的嗓子很好,具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潜质”。她用清亮的嗓子唱赞家乡的山水、田园、村庄,唱壮家人的劳作、爱情,给人以纯朴的美和山野的芳香。1999年在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她演唱的《壮乡美》打动了千万观众的心。这是那坡“黑衣壮”民歌较早在大型舞台上的展现。之后,在第二、第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上,她演唱的《三月木棉红绯绯》、 《山歌年年唱春光》等歌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99年底,那坡壮族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华少数民族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黄春艳的演唱受到台湾观众的称赞和媒体的关注。自从黄春艳进出那坡大山之后,她多次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和国家民委选派前往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访问演出。

那坡“黑衣壮”艺术团已成为输出壮族山歌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该团共接待市、区和国家部委级的领导,国内外考察团贵宾演出近千场次,使海内外观众得以欣赏那坡壮族的天籁民歌,逐步加深了对那坡壮族文化的了解。

2010年春晚,陈春燕在中央电视台演唱《壮乡美》,其服装特别加入那坡壮族元素,使其民族民歌效果更上一层楼。陈春燕的歌声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黑衣壮”山歌名扬四海。

四、那坡“黑衣壮”文化产品输出的意义及影响

那坡黑衣壮山歌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香溢四海。近十年来,那坡“黑衣壮”山歌艺术由“养在深闺无人知”到“世人皆知黑衣壮”,成为广西壮族的一个闪亮的文化品牌。一方面向外界展示了那坡“黑衣壮”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那坡乃至广西壮族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增进了那坡壮族族群的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那坡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那坡“黑衣壮”文化的对外输出,让国人及国外了解壮族文化的风采。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神秘性。那坡“黑衣壮”文化品牌走出大山,输出到广西、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通过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中国画报》等媒体的宣传,扩大和提升了这一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其次,那坡“黑衣壮”文化的对外输出,必定会与其他文化形式产生接触、交流和碰撞,不断发展与升华。由于它生成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直到上个世纪末,那坡壮族文化仍保持着它的原生性和纯朴性。从本世纪初开始,那坡塑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走出了大山,与外界的文化产生接触和交融。经过几年的传播和输出经历,那坡“黑衣壮”的民歌艺术价值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欣赏。

再次,那坡壮族文化需要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一种文化形式能赖以存在与弘扬,离不开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只要这一文化形式有服务对象,产生价值,那么,它就能够存在和传承下去。这一过程必须有三方面的力量:一、群众的积极参与;二、政府的主导与大力扶持;三、媒体的积极推动。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时代,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推介。可以说,媒体是文化产品输出的翅膀,它会使文化产品本身飞得更高、传得更远、更显其价值。那坡“黑衣壮”山歌艺术,经过媒体多年的打造和推动,才形成那坡壮族文化今天的影响力。也正是媒体的积极参与,使得那坡壮族文化品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飘香八桂,享誉海内外。

[1]田川流.艺术创意与民族元素[M].艺术与创意.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

[2]王朝元.黑衣壮新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浅析[M].神圣而朴素的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黄乃星.试论广西黑衣壮文化背景及其山歌的艺术特色[J].作家,2010(16).

[4]何毛堂、李书田、李全伟.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5]徐寒梅.黑衣壮山歌唱腔析论[J].中国音乐,2010(4).

The Export and Effect of the zhuang’s Cultural Product:A Case Study on the Folk song of the Zhuang in Napo County

Ning Lizheng

As a typical cultural product of the Zhuang,the folk song of the Napo Zhuang,having been existing in a special area,draws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People have discovered its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society.But how to further develop this product and preserve it remain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Napo Zhuang,the folk song,culture export,national element

【作 者】宁立正,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22

C95

A

1004-454X(2011)04-0094-003

〔责任编辑:覃彩銮〕

猜你喜欢

壮乡黑衣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壮乡美
幸福吉祥伴壮乡
山歌
壮乡三月春光美
梦飞壮乡
苗山歌
巨人今晚就要来
黑衣“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