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灾抢险不如未雨固堤

2011-12-23游本根

中华魂 2011年4期
关键词:病险决口财力

文/游本根

临灾抢险不如未雨固堤

文/游本根

去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冬春水利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各地层层动员部署、落实具体任务,一场全国性的冬春水利建设由此拉开了帷幕。(《新华日报》2010年11月12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御洪水于“国门之外”的圩堤则是农业的“守门员”。汛期,一旦“守门员”因不敌洪水而坍塌决口,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2010年6月中下旬,江西省临川、余江、永丰等区、县因遭受持续强降雨的袭击,造成该省128条千亩以上圩堤出险,5条万亩以上圩堤决口,尤其是临川区的唱凯堤,决口之水似怒狮咆哮,直向堤内涌去,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截止6月23日,江西省共有97个县(市、区)1174个乡镇863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624公顷,倒塌房屋10万余间,死亡13人、失踪1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8亿元。 (《中国新闻网》2010年6月24日)

造成这一巨大损失的固然是老天作怪,洪水发威,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投入不足,圩堤建设不达标,加之年久失修,圩堤“弱”不经雨水泡、“瘦”不经洪水冲,以致险象环生,堤破坝决,千余官兵,临灾抢险,一时竟难扼住“洪魔”。昔日之教训,今天历历在目。

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的圩堤,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集体投工投劳建起来的,防洪设计标准较低,建设质量也参差不齐,经过数十年的雨涮浪湍,大都“瘦身”严重,亟须进行全面“体检”,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增高培厚,使之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也能“固若金汤”,佑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虽将圩堤建设列入了冬春水利建设范畴,但往往是局部维修患工险段的多,全面加固的少,对其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远不如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城市化建设那么高、那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如将圩堤全面加固达标,地方财力不足。其实,要说现在的财力,难道不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强吗?一些地方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把花钱,而加固圩堤、维修病险水库、闸站咋就说“财力不足”了呢?二是侥幸思想严重。认为咱们这里多年风调雨顺,不会突发洪涝灾害的,无须小心过头。殊不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特大洪涝灾害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时再固堤抢险当“英雄”,无疑是“牛过河了拽尾巴——迟了”。三是认为全面加固圩堤好似“花了灯油钱,站在黑地上”。地处郊野的条条圩堤就是建得再牢固,又有几个领导能走得到、看得见呢?而铺下一条条马路、架起一座座大桥、竖起一幢幢高楼、拓展一个个新街,上级领导能随时极目可见。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显性政绩观在作怪。

守望在我国广大中小河流的条条圩堤,是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堤,也是保障广大城乡居民 “粮袋子”、“菜篮子”的民生堤。与其临灾抢险当“英雄”,不如未雨固堤保民生。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抓住冬春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把中小河流的圩堤建设作为水利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实,宁可少上几个项目、少建几个标志性工程,也要把圩堤加固好,把病险水库、闸站维修好,确保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堤外白浪滔天,堤内郁郁葱葱,花果飘香,百姓安康。这,就是最大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

猜你喜欢

病险决口财力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来源分解及动态演进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提高病险水闸管理的看法
提高病险水闸管理的看法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浅谈如何通过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安全性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病险浆砌石重力坝加固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