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实、数据与思考: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

2011-12-21刘筱红施远涛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才队伍湖北省

刘筱红,施远涛,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事实、数据与思考: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

刘筱红,施远涛,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从包容性发展这个视角,考察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推进新一轮五年规划期科技领域的性别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男女平等”的政策框架下,让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是该文研究的意义。通过深入全面调研、访谈及参考有关统计资料,基本掌握了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其包容性发展的视角、详实的数据、可操作的建议,是政策创新的有效基石。

科技人才;女性;包容性发展;性别和谐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结构合理、性别和谐的人才队伍是科技人才包容性发展①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在致辞中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之一。在湖北省妇女联合会的项目支持下,本文试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全面深入审视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科技人才队伍的包容性发展,在“男女平等”的政策框架下,让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为真正实现湖北省科学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提供详尽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可操作性建议,为湖北省科技政策的创新奠定有效基石。

一、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分层次基本情况

按照国际通用概念,科技人才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按定义可将其分为几个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包括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R&D人员)与科学家、工程师;高层次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是最底层基数;科技活动人员中的R&D人员是科技人才的主体,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科技领域中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中最核心的部分。为更全面、真实和深入反映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的基本情况,本文将从专业技术人员,R&D人员(包括R&D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高层次科技人才等三个层次来描述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

1.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本文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务)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系列分为: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五类。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概念上可知其包含的对象非常广泛,从职业分布和工作性质上可以代表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基本情况,因而,我们将这部分人员作为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基数。

据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至2007年止,湖北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7.24万,其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57.54万,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9.08%(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大量增加,故自2009年开始,我国的劳动统计年鉴不再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统计数据了)。在全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不含港、澳、台),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排名第八,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排名第十,两项总量在全国均处于中等水平,在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均居于第二位。

为了准确描述湖北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情况,我们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做了一个近四年的湖北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布表(文中凡未注明数据来源的数表均由本项目调查数据整理所得)。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近4年湖北省女性专技人员总量分布单位:万人

由表1可见,湖北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在2006年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近四年都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其比例一直稳定在近40%,2007年略有增长。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女性专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但从纵向来看,这种现象有弱化的趋势;2004年到2007年,总增长率为0.66%,而国有单位女性专技人数出现了负增长,为-0.35%,其他单位类型的女性专技人数的增长率为14.33% (如表2所示)。

表2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按单位性质分布

2.女性R&D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包括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服务人员,如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

根据2011年1月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2009年全国R&D人员318.4万人,其中女性R&D人员总数为78.9万人,占24.8%;湖北省R&D人员数量为131 680人,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女性R&D人员数量为29 791人,占湖北省R&D人员总数的22.7%,位居全国第9位。可见,无论在总数上还是在女性人数上,湖北省R&D人员数量均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如表3、表4)。

表3 R&D人员总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自治区

表4 女性R&D人员总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自治区

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湖北省R&D人数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河南省;其中女性R&D人数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超过了河南省。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中部六省R&D人数及女性R&D人数分布

在女性R&D人员分布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显示,2009年湖北省R&D人员131680人,女性人员29791人,占22.7%,其中高等院校中女性R&D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研究机构,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工业企业,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湖北省各类单位女性R&D人员分布

由于国家公布的R&D数据中,缺乏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性别分布统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课题采取抽样统计的方法,通过对湖北省四个重量级大型科学院、研发公司、大学的R&D人员分性别统计,女性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R&D人员中工程师和科学家总数的23.5%。

3.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

所谓高层次科技人才,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专家评价和确认,对某领域某方面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高级科技人才群体[1]。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是女性科技人才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引领着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体现着女性科技人才的最高水平。

表7 湖北省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分布 单位:人

为了表述的方便,本课题所指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范围主要包括:两院院士,中组部牵头负责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楚天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第一责任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获得湖北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奖,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负责人等。以上各类女性人才的现状基本反映了湖北省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情况,其数量分布如表7。

二、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分领域基本情况

除了从纵向层面上反映湖北省各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现状之外,还需从横向层面上对科技、教育、农业、卫生等领域的数据进行搜集、梳理和筛选,从而真实反映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分领域情况。

1.科技领域

根据湖北省科技厅2009年《湖北科技年鉴》显示,截止2008年,湖北省共有单位在职科技活动人员15 322人,女性为4 109人,所占比例为26.82%。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单位在职科技活动人员共6 923人,女性为2 148人,所占比例为31.03%;转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单位在职科技活动人员共6 535人,女性为1 418人,所占比例为21.70%;科技情报文献机构中,单位在职科技活动人员共507人,女性为189人,所占比例为37.28%;县属科研机构中,单位在职科技活动人员共1 357人,女性为354人,所占比例为26.09%。

2.教育领域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2009年《教育年鉴·教育统计》显示,湖北省教育领域科技人才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近5年湖北省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分布总表

3.农业领域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2007年数据显示,湖北省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数量逐年的分布趋势很不平衡,具体情况如表9所示。这样的数据不仅说明了中国的发展重心向非农产业偏移的现象,而且说明了湖北省女性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日益减少的事实。

表9 近5年湖北省农业领域女性农业技术人员分布总表

4.卫生领域

根据《湖北卫生年鉴2009》显示,截止2008年,湖北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5 664人,其中女性卫生技术人员166 92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70.83%。这是因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除了执业(助理)医师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为注册护士,因此,在卫生领域内,女性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数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人数优势并不代表取得人才的优势,卫生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仍显示男性的主导地位。表10就反映了湖北省卫生领域技术人才在获得国家级荣誉与享受政府津贴方面的性别差异。

表10 湖北省卫生领域卫生技术人才获得国家级荣誉与享受政府津贴的男女人数比较

由表10我们可以看出,截止2009年底,全省获得国家级荣誉共128人次,其中女性获奖16人次,仅占全省获奖人数次的12.50%;全省获得政府津贴共20人,其中女性仅1人,占总人数的5%。女性人才缺席国家最高奖项“白求恩奖章”荣誉称号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队伍。

通过对上述各领域女性科技人才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医药卫生领域,但从表10可见,卫生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仍显示男性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所占比例为42.68%,这也符合湖北省的实际状况,与湖北省“教育大省”的称号相吻合。在农业科学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所占比例最小,为22.59%,而且近五年数量正在日益减少;一方面说明了湖北省的发展重心正在向非农产业偏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领域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传统观念所限,使得女性在该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在课题组对农科院的调研中,有女性科技专家谈到,由于农业科学的特殊性,她们需要经常下乡,到田间地头进行科研,而且经常遭遇恶劣的天气;她们认为:要想在该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能坚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典型个案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的现状,在对全省科技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普查、科教农卫重点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重点抽样调研了四个科研单位,分别是A科学院、B科学院、C大学和D研发公司,以具体代表科学家、工程师、科技教育人员、科技研发人员等各类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科研、教育、研发等类型的科研组织。并对四个组织的科技人力资源进行了性别统计和社会性别分析。

A科学院 A科学院是国家级别的科研单位,该院现有女性科技人员383人,占科技人力资源总人数的30%,主要集中在病毒、水生、植物等领域,岩土力学、测量与地球物理等领域女性科学家数量较少。全院女性高级科技人员97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湖北省政协委员1人,湖北省人大代表1人。

B科学院 B科学院是湖北省政府直属的,具有百年历史和较强科研实力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全院现设有9个研究所(中心),37个研究室,32个学科。有女性科技人员42人,占科技人员总人数的15%,其中正高级专家6人,副高级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7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3人。

C大学 C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现有科技人员3 224人,其中女性科技人员1 004人,占科技人员总人数的31.14%,其中中级职称的人员总数为1 103,含女性462人,女性占总人数的41.9%;副高级职称的人员总数1 108,含女性人员283人,女性占总人数的25.5%;正高级职称的人员总数为875人,含女性人员144人,女性占总人数的16.5%。在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方面,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女性科研人员分别为4人、18人和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女性科研专家1人,享受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女性科研专家1人。另外,C大学拥有3位女性长江学者,并有12位女性科研人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4位女性科研人员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位女性科研人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D研发公司 D研发公司原是一个部级下属单位,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2003年10月改制后成为企业性质的研发公司。该院现有各类科技人才3 039人,其中女性科技人才556人,占到总数的18.29%。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8人,女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2人,占8.6%;高级工程师1 177人,女性高级工程师 197人,占16.7%;各类工程师1 166人,女性工程师246人,占21%;助理工程师558人,女性助理工程师101人,占18%。

高892块直井长缝日均产液量为7.4t,日均产油量为5.3t;常规压裂日均产液量为4.4t,日均产油量为3.57t;直井长缝压裂日均产油量为常规压裂日均产油量的1.5倍。

通过对上述四家重量级科技单位的数据分析,我们有以下几点发现。

(1)根据上述四单位的科技人才数量分性别统计,女性科技人才(工程师等中级职称以上)平均数量占总量的23.5%。

(2)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横向分布有明显的行业或学科分界,在户内工作类型的领域多,户外工作类型的领域(特别是长年室外工作)少,典型的如前述A科学院女性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病毒、水生、植物等领域,岩土力学、测量与地球物理等领域女性科学家数量只有1-2位。从上述四个单位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上看,A研究院和C大学中女性科技人才的数量都在30%以上,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工程研发单位的女性科技人才数量偏少,在15%到 18.3%之间徘徊,这与农业和工程研发长年室外工作的性质不无关系。

(3)女性科技人才纵向分布比例呈金字塔形,越到高层所占人员比例数越小。以职称为例,女性的比例呈明显的金字塔状,C大学便是典型案例。与C大学的情况相类似,女性科技人才分布越到高层越稀少是一个全国普遍现象。C大学女性科技人才的职称水平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差距。北京的大学教师中,女教师中的高级、副高级、中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25.54%、49.9%和64.03%,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分别高出C大学9.04、24.4个百分点;上海8所高校拥有的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女教师分别占16.74%和38.86%,分别高出C大学0.24、13.36个百分点。C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湖北省重点高校的教师性别结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人才高层分布性别悬殊的现状至少比北京、上海更严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数据分析,综合课题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所得到的一些情况,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结论:近年来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所提升,高层次科技人才中女性开始崭露头角,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也随国家和省的宏观调控和科技资源配置的变化而呈现出独有的如下特点。

1.形成以教育领域为主体的女性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数据表明,湖北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域分布主要以教育领域为主,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76%,其次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领域,占全省总数的20.63%;而且从2004年到2007年的数据看,教育领域女性专技人员的数量从204 302人上升到了217 255人,增长率为6.34%,而全省专技人员数量的增长率仅为0.66%,这说明以教育领域为主的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还有继续扩展的趋势;而从女性R&D人员的部门分布来看,高等院校中女性所占比重最大;从领域分布看,除了卫生领域外,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所占比重最大,达42.68%。

2.女性科技人才每万人拥有量明显不足

虽然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单从数量上看,无论在全国还是和中部其他五省相比均处于中上游水平,然而将科技人才的密度考虑在内,每万人拥有的女性科技人才数量却明显不足。截止2007年,湖北省每万人女性专技人员数量仅为101.0,在全国排名第19位;从全国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420.6、天津203.8、上海180.6,湖北与北京相差了319.6;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湖北省的数量在全国的排名低于山西,位居中部六省第二,除了山西之外,中部其他省份每万人中女性专技人员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均靠后,而且安徽排名倒数第一。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湖北省每万人中女性R&D人员数量仅为4.9,在全国排名第14位;从全国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58.0、上海26.3、天津20.7,湖北与北京相差了53.1。

3.女性科技人才纵向分布越到高层性别失衡越明显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的人数比例上升幅度明显,但她们中绝大部分积淀在基层,越到高层,女性所占比例越小,性别失衡越明显,使得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如图1所示)。

图1 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金字塔”形分布图

4.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将表7中的数据与我们可以查到的几个全国数据相比,除“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湖北省女性所占比例高出全国水平的0.11个百分点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80年中科院第一次增选院士以来,湖北省至少出过三位女院士,但目前湖北省的院士队伍中是清一色的男性。中组部牵头的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中,女性占6.9%,而湖北入选“百人计划”的女性科技人员是6.25%,低于全国水平的0.65个百分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有6%的人是女性,湖北的女性比例是5.41%,低于全国水平的0.59个百分点;“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所在比例国家是4.6%,湖北省仅占4.17%,低于全国水平的0.43个百分点。在上述五项指标中,湖北省有四项低于全国水平,换言之,湖北省在这四项中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这与湖北省科教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符合“科教兴鄂”战略的需求,应该引起省政府及妇联组织的高度关注。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的现状以及特点,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科技领域人才队伍的性别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男女平等”的政策框架下,让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得以分享资源、共同发展,实现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包容性发展,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1.设立女性科技人才发展专项激励基金

为满足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要求,建议政府设置女性科技人才的专项基金,用以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和发明,激励女性科技人才中的佼佼者迅速成长,多出成果。

2.保证女性在科技决策及科技评价中的参与比例

在学术发展方向的确定、学术评价、项目评审、科学奖励评审、职称评聘等专家团队的组建方面,要考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比例,使更多女性参与科技决策和科技评价,使科技政策以及科学评价体系更能体现科学发展,更能体现社会包容性发展、更能体现性别平等、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科技激励政策放宽女性年龄限制

由于生育影响,女性成果的积累年龄晚于男性,建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楚天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以及中青年项目申报放宽年龄限制,扩大女性入选的可能。

4.女性科技专家与男性同龄退休

研究表明,女性科技专家过了生育及教育子女期后,科研产出明显提高。50岁后的科技女性正是科研成果的收获期,无论从性别平等还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都应该出台女性科技专家与男性同龄退休的政策。

5.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考虑性别比例

科技人才准入机制中,要出台相应政策以制约性别歧视现象,平衡男女科技人才比例,避免人为设置障碍使女性难以进入科技领域工作。引进人才、组建人才队伍的政策要根据社会性别发展的不同需求,考虑引进人才的性别比例,采取激励性措施,给予大力引进女性科技人才的单位相应的资金(如生育基金等)和精神奖励,发挥女性的学科和学术优势,给女性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6.科技人才评估制度体现对女性的倾斜

建议设立“优秀女性科技人才政府奖”。在人才评估机制中,适当以制度形式对女性在年龄、科技贡献度、学历等方面选用与男性不同的评选机制,从而从政策和法律角度确保女性的生育社会价值得到确认和补偿。

7.项目评审中引入性别比例制度

建议在科技项目评审中,适当考虑项目承担者的性别比例,提供发展平台、资金和机会,使她们可为、能为和有为,促进她们更快发展和更多产出。

8.增加科技统计中的性别统计,检测社会性别平等发展水平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深感性别统计的重要,不关心统计中的性别数据,实际上也是不重视性别平等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无法监测科技领域的性别平等发展水平。建议在科技统计中增加社会性别统计的指标。

9.建设性别平等文化,改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建设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形成适合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家庭层面看,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改变家庭劳动女性化的格局。从社会环境看,加大倡导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的力度,改变社会的性别偏好,动员社会支持女性发展,改变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唤醒全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女性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女性科研能力的信任,以实现科学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1]叶忠海:《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特征和开发》,载《中国人才》2005年第17期。

[2]操秀英:《媒体评论:是什么导致了男女科学家论文数量的差异》,载《科技日报》2007-08-21。

[3]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载《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4]徐飞、杨丽:《女性科学家科研产出之谜及原因初探》,载《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5]王汇、施远涛:《我国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兼以湖北省为例》,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4期。

Facts,Data,and Thinking:the Status of Women Technology Talents in Hubei Province

LIU Xiao-hong,SHI Yuan-tao
(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huan430074,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animates the status of women technology talents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in Hubei Province,in hope to promote gender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in the new round of five-year plan.With the support of Hubei Province Women's Federation,the autho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survey and interviews,obtained detailed data and abund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in Hubei.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poli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echnology talents;women;inclusive development;gender harmony

C962

A

1671-7023(2011)05-0113-07

刘筱红(1957-),女,河北临西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农村妇女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发展与社会政策;施远涛(1986-),男,湖北襄樊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政府发展与社会政策。

2011-03-19

责任编辑蔡虹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人才队伍湖北省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