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011-12-20孙义良
孙义良
摘要: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当前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欠佳、运行管理不善或使用条件改变、遭受意外荷载及材料老化等,会引发贯穿性裂缝,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连通的蜂窝孔洞等深层缺损,或导致变形缝止水失效。因此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强质量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防患于未燃、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浪费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此,笔者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建筑物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裂缝 防治措施
引起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碎石或卵石、水等质量不达标,检验不合格;混凝土配比不合理;非载荷作用等。裂缝的存在和发展,破坏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影响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状况与稳定,给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的运行事带来不确定性,而且易导致水利工程建筑物内部与钢筋锈蚀,降低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的耐久性,甚至会引起渗透变形,危及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分析裂缝的成因,探讨防治措施,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危害
混凝土裂縫将使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渗漏的结果,一方面在压力水作用下使裂缝逐步扩宽和发展;另一方面当水渗入混凝土内部后首先会引起水解破坏,并可能由此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据调查,由裂缝引起的各种不利结果中,渗漏水占60%。混凝土的裂缝还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削弱,在裂缝部位,水拉性能减弱,裂缝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大的危害。
混凝土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严重的贯穿性裂缝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完全破坏。
二. 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成因。
引起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归纳起来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和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两类。
1.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由于截面的混凝土拉应变大多是大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所以构件在使用时总是带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总是与主拉应力方向大致垂直,且最先在荷载效应最大处产生。如果荷载效应相同,裂缝首先在混凝土抗拉能力最薄弱处产生。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在厚度较大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
2.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2.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结构内部受压,外部受拉。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只有很低的抗拉强度,如果由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要产生裂缝。
2)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3)构件硬化成型后,在使用中,如果温度较大,构件内部温度梯度就极大,也会引起构件开裂。
2.2变形、施工操作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裂缝
1)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缩小,产生收缩变形,当受到约束时,就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在配筋率较高的构件中,由于钢筋对周围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强,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受到钢筋的限制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构件局部裂缝。
2)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使超静结构受迫,也可能会产生裂缝,随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3)施工操作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的头几个小时内,这时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容易出现混凝土塑性坍落。如果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在重力作用下混合料中的固体颗粒有向下沉移而水向上浮动的倾向。这种移动当受到钢筋骨架或者模板约束时,在上部就容易形成沿钢筋长度方向的裂缝。
4)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离子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得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产生顺筋裂缝。顺筋裂缝一旦产生,又进一步促进钢筋锈蚀程度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甚至钢筋锈断。这种顺筋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最大。
三.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1.选好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抗腐蚀能力。
1.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1.2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1.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
1.4改善骨科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1.5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1.6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热化,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
2.合理的施工安排及施工过程的控制
2.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2.2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过冷水或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部温差;
2.3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2.4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现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两面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潮袭击。
2.5混凝土的养护和表面保护。良好的养护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饱和状态,水化作用速度最大,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措施之一,一般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d。
3.水利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修补方法
国内外学者把裂缝分为死缝、活缝和增长缝等3种。对于死缝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填充修补;对活缝则采用弹性材料修补;对于增长缝,必须消除引发裂缝的因素。
四.结语
水利工程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极其重要。裂缝是水利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水利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水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水利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必须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区别对待,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而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黄国兴.陈改新《水利工程混凝土建筑物修补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6.
[2]刘军《试论常见水工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预防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8(1).
[3]魏银山《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09(5).
[4] 李常升.水利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全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