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论语》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2011-12-20边亚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论语诚信

边亚敏

摘要: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诚信思想提高到一以贯之的地位。《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诚信思想。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交往之道、诚信的目的在“仁”、诚信贵在践行、诚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然而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很多,大学生不诚信尤为引人关注,它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要吸收《论语》诚信的精华思想,采取各种措施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德行和德性的人才,不断践行诚信观,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关键词: 《论语》诚信思想内涵大学生诚信教育启示

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诚信思想提高到一以贯之的地位。其中《论语》中,提到“信”的言论多达38次,是仅次于仁、礼、知、道、学、德等概念的第七位,其中36次是做为伦理概念出现的。孔子虽未明言“诚”,但他对“信”的强调实际上已经把“诚”的内涵表达了出来。《论语》20篇中就有16篇谈到了诚信的问题。由此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

一、《论语》诚信思想的内涵

(一)诚与信的关系

按古代的说文解字,“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就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不说假话、空话和大话;要求人们言必信,行必果;“诚”字,宋代朱熹解释为“真实无妄之谓”。诚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做到真实可靠,反对欺诈和虚伪。二者存在密切的关系。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中有信,信中有诚。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于心,信于外”,一个人只有首先做到不自欺,忠于自己的本质,才有可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得到信誉。

(二)《论语》中诚信思想的内容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诚信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至哉?”车子没有安放横木的輗和軏,如何能行走?同样,没有诚信的人怎能在社会立足?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未之学矣”②对待朋友,诚实可信,这也是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③君子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即使有所学,那么也是不牢固的。诚信做为一种道德,是每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2、诚信是立国之基

治国离不开诚信。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提出以“仁”为本,平定纷争,用朋友间的“信”缓和彼此间的斗争,并以对民众的“信”解决当时无人、无道的根本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④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要求去掉一项来治国,那就去兵、去食,唯独民信不能去。“自古皆由死,民无信不立”④如果政府失信于民,百姓对政府不信任,那么国亡也就不远了。“言忠信,行笃敬,虽蛮夷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⑤言语忠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这是国家对人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人都讲诚信,那么国家也就一步步地强大起来了。

3、诚信是交往之道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样离不开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②“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⑥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十足的恭顺、内心怨恨表面却要同他好。”这些都是违背诚实守信的,都是令人不耻的,是不利于社会交往的。

4、诚信是“仁”治之魂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毕生追求的境界。“恭、宽、信、敏、惠”五中品德便是“仁”,并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⑦志士仁人哪怕牺牲也要成全仁德。“仁”者“爱”人。为此,孔子主张:“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⑧治理国家也要信实无欺,达到至高的“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⑨孔子把信看做“五德”之一,做到了“信”,也就打到了“仁”。

5、诚信是修身之本

诚信做为一种美德,一种品质,需要持之以恒地、点点滴滴的在实践中体现。“言必信,行必果”⑩;“敏于事而慎于行” ○11;“耻其言而过其行”;○1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3“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14孔子主张实践在前,先做到想要说的,待完成后在说出来,在做的过程中做到诚信,做到无愧于心。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方能“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6、诚信是经济之根

在《论语》中,孔子很少提及经济活动,只要提及之处必然强调要做到诚实守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6孔子主张要以合乎道义的方式追求经济利益,要在正常的秩序下求得财富之类。

(三)《论语》中诚信思想的评价

《论语》的诚信思想,是以维护封建的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为终级目的的,它要屈从于封建的“道”,这是当时社会“三纲五常”的要求。然而任何一種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孔子的诚信思想对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事、交往攻略、治国方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语》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诚信做为一种品德,通过人们的言行体现出来。诚信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代大学生尤其要注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诚信品格的培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群体,属于现代社会的精英,因此理应是个人诚信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捍卫者。然而,他们的诚信状况却并不乐观。部分学生学习想走“捷径”,投机取巧,作业、论文东拼西凑。与人交往不能以诚待人,虚情假意,承诺不兑现,甚至撒谎骗人,经济上做假证明,骗取困难补助和贷款,逃交学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等,这些现象都客观存在着,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观缺失的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律不规范;西方文化对他们“三观”的冲击;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道德作用的弱化;学校、家长监督和引导不利等均导致大学生失信现象的产生,并且失信成本远远低于失信带来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出现一系列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三)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显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热点,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的现状。

第一、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诚信要求“内于诚,外于信”,做到不自欺,更不欺人。在适应外部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做到诚信为人、诚信交友、诚信做事。

首先,重塑精英教师队伍。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最重要的是进行诚信教育。教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注重校园环境的塑造。学校从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学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的体现出诚信的理念。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台等,表扬表彰诚实守信的学生,批评、惩治不讲诚信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

再次,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诚信记录,放入大学生档案中。在诚信记录重要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获奖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建立起完善的诚信评审制度,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如实记录下来,形成学校信息与社会信息的承接与转换。

最后,重视家庭教育的发挥。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潜移默化受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家庭在培养孩子诚信观方面的作用。家长要做好模范准备,言传身教使孩子在无形中受到教育。

第二、建立立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诚信教育的开展应该伴随着大学生的生活中。立体来看,从入学到毕业,学校应该讲诚信教育贯彻始终,使诚信最终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首先,入学教育以及辅导员工作。诚信是为人之根本,在入学之初就应该灌输给学生这种思想,加强诚信教育。此外,辅导员要把诚信教育做到平时,无论是贫困生的评选还是科研奖励,也无论是考试,还是人际交往,都应该严格调查,重申诚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讲真话。只有把工作做细,才有可能做好。

其次,诚信道德的培育要花样百出。传统的诚信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不仅学生反感,老师也为难,更有甚者,部分老师的做法和教育的内容大相径庭,这就严重削弱了教育的效果。诚信做为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它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人、处事、人际交往,因为有了诚信的品质,才更加具有魅力。

最后,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毕业生此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毕业论文设计;二是毕业求职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细节,比如论文要自己写,杜绝抄袭;认真做到简历不弄虚作假,认真签订就业协议,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只有认真对待,将诚信观念时刻挂心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诚信贵在践行。只有在實践中才能深刻领会到诚信带给你的魅力。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平和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的人和事,毕竟学校和社会两个场所还是有一定不同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还能深刻的领会诚信的重要性。

其次,树立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来现身说法,使大家觉得诚信不是那么空洞,不是简单地说教,它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力量。

诚信做为一种品德,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诚信需要人们“言必信,行必果”。当前大学生教育更应该加强诚信教育,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启发,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践行诚信,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性和德行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真正发挥大学生主力军的作用。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22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5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6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41页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83页

⑥杨伯峻.论语译注.公冶长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57页

⑦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85页

⑧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4页

⑨杨伯峻.论语译注.阳货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206页

⑩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57页

○11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9页

○12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74页

○13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8页

○14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150页

○15杨伯峻.论语译注.里仁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39页

○16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篇.[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80页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J].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7月

[2]杜振吉.关于诚信建设的伦理学思考—诚信问题研究综述[A].人大复印报刊资料[C].伦理学研究,2004,(5).

[3]陈平.略论传统诚信内涵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钟念军.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5]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论语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