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1-12-20周丹茅丽华
周丹 茅丽华
摘 要:本文总结了南通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概况,剖析了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分析了南通都市生態型现代农业的鲜明特征,研究了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领导组织工作、统筹规划并做好落实工作、建好绿地系统和项目农业、走农业合作和企业化道路等十大推进南通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都市农业都市生态型南通模式中心城市
1895年张謇先生奠定了南通“一城三镇”式的“田园城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城市的一个典范。南通赢得了“田园城市”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从此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南通同时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市行政区划也作了较大调整,面积由355平方公里增加到170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扩容在即。为适应“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沿海发展战略、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人居环境、营造生态城市”为基本原则打造现代化都市的要求,南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调研与思考。
1南通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概况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突破城郊地区农业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制约,南通开始发展以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以商品性农业发展为特征的城郊型农业。南通当年这种商品性农业发展很快,形成了如国内各大媒体竟相报导的百万雄鸡下江南等壮观局面。城郊型农业可以看作是南通市区农业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过渡形式。
到了90年代中期,京、沪等大城市率先提出了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思路,认为都市型农业是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地区的农业与一般农村地区的农业一样,都应当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正由于都市型农业的内涵为城市地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此后10年中也成为南通市区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
南通随着五城同创活动的开展,城市建设朝着建设清洁型、生态型、宜居型的生态城市发展。农业作为积淀文化传统和提供绿色空间的产业,对于南通保护田园城市和构建花园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网络,从而形成具有南通个性的城市文化与景观特色,都市农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南通市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就是修缮了一批老的都市园林和园艺项目,保护了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项目,新建了一批新的都市园林和绿化项目,新增了一批都市农产品加工、批发、配送、生产企业,发展了一批都市农业休闲服务项目。
南通在都市型农业发展同五城同创实践的有机结合中,逐步从都市型农业经济或技术角度的农业对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要求,向打造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而张謇1895年开始实践的田园城市的近代中国第一城要求方面转变,张謇先进的建城理念得到传承,南通城市的独特个性得到彰显,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得到发挥。南通滨江临海,追江赶海、崇和尚创是它的城市气质,包容汇通、敢为人先是它的城市精神,南通从发展都市型农业和五城同创有机结合的实践中,逐步找准了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精准定位,这就是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
2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及其特征分析
2.1 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式
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其发展定位是基于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人居环境和营造生态城市为基本原则,搞好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和美丽的花园城市,以及从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的高度,遵循“四位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市区农业全面渗入中心城区,融入长三角大都市带,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跨越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其发展模式是结合南通实际的,富有南通特色的、引领时代潮流的以生态、文化功能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南通模式。它是继续以生态和社会功能为主的德国模式、以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兼顾的日本模式之后的又一崭新模式。
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实现产业基本功能由“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向“生态、文化、生活、生产”的发展序次转变;是实现产业主要产品的“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依序提供向“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同时提供转变;是实现生产方式的个体生产和协作生产方式向社会化生产、集团化运作、个性化服务转变;其本质是强调城市人居与自然的和谐及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其根本做法是在把南通中心城区建成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同时,搞引得来、留得住和能发展的集生态型、科技性、产业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项目。
2.2 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特征分析
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对都市化区域农业的一种新认识、新观念,是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精准定位。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下列的鲜明特征:
2.2.1网络式布局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所包括的范围是指城市化地区和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农业。它不同于一般的城郊农业,它是在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间隙地带进行生态经济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和生产经营。它具有圈层性、走廊式和点片状及网格化相互交织的网络式空间结构,使整个中心城区形成人居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系统。
2.2.2多功能开发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对都市型农业的需求,不仅是新鲜、安全、营养和多样化的食品供给,而且还有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彰显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功能需求。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就是适应这种功能需求转变的发展模式,它全方位地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服务,最优化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因此,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是生态、文化、生活、生产等多功能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
2.2.3产业化经营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是充分运用高新科学技术的高智能的绿色产业,它尽可能地应用高新科技和现代管理,形成高层次、高品位、高生态性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准农业体系。其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产业化经营,培育融生态、文化、生活、生产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实现种养加、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城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3 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3.1 南通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的目标与重点
3.1.1 南通田园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的保护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以“一城三片”为框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共有濠南、西南营、寺街、唐闸4处历史文化街区,天生港和新港镇2处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对4处全国重点、12处省级、37 处市级和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对40处优秀历史建筑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进行保护。上述保护要体现南通千年古城和田园城市的历史风貌,都市园艺甚至田园风光是必不可少的。1895张謇近代工业遗产若缺少田园风光的映衬将形成明显的“产品瑕疵”。
3.1.2南通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为“二环、五廊、五心、多点”。“二环”:沿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长江绿化带形成内环;沿九圩港、宁启高速公路、长江绿化带形成外环;“五廊”:九圩港绿廊、通吕运河绿廊、狼山风景区及延伸段绿廊、老洪港风景区及延伸段绿廊、新江海河绿廊;“五心”:濠河风景区、狼山风景区、老洪港风景区、苏通大桥北桥头风景区、进鲜港风景区;“多点”:多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合理、有序分布。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江河水系、沿江岸线和人文历史,全力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
3.1.3南通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目标与重点绿地建设目标是规划绿地339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1%,人均绿地12.8 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739.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0%,人均公共绿地10.3平方米。公共绿地布局是,公园分别按3000和 1000米服务半径布置市级、区级公园绿地,方便居民使用,规划市级公园11个,区级公园19个。街头绿地:老城区主要利用闲置、改造用地增、扩建街头绿地;新区按服务半径300-500米的要求规划街头绿地,每处占地面积0.5-1.0公顷。若注意绿化品种和控制楼宇密度,则中心城区将建成美丽的花园城市。
3.2南通市区现代项目农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3.2.1南通市区现代项目农业发展的目标以高标准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高起点调整产业结构、高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构建“高效精品种植、生态休闲服务、现代农贸物流”三大产业板块,建设“万亩设施种植园、万亩农业科技创业园、万亩休闲农业创意园、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五大农业园区。以2020年建成51000亩城乡融合、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态环保、辐射周边、惠及三农的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核心区。
3.2.2南通市区发展项目农业的重点区域和产业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其区域是港闸区的幸福、陈桥、秦灶街道以及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处生态和农业用地;二是滨江创意农业集聚区。其区域是南通经济开发区的老洪港风景区、竹行镇、小海镇、南通农场、崇川区的狼山、观音山街办等处生态和农业用地。发展的重点产业:一是高效精品种植业。采用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种植,以高档蔬菜、水果、花卉产品为主体,以优质、安全、特色、鲜活、精美为质量目标,面向城市居民及游客市场;二是生态休闲服务业。以现代化、生态化、园艺化、创意型产品生产为基础,完善配套服务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服务、商业新功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生态休闲服务;三是现代农贸物流业。充分利用港桥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长三角都市圈和国际市场,重点进行优质、中高档的鮮、活、美、绿色食品和精制加工成品(半成品)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带动沿江和苏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3.2.3近期市区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项目南通市区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以下十个近期项目:1、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投资3亿元的幸福现代农业园;2、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投资2亿元的陈桥高效农业产业园;3、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1亿元的秦灶珍稀花木基地;4、规划面积4000亩、计划投资1亿元的竹行绿色蔬菜基地;5、规划面积2000亩、投资1.2亿元的世外桃源休闲农庄;6、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2.8亿元的张謇农耕文化村;7、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的安惠食药菌产业园;8、规划面积500亩、计划投资1亿元的中药养生休闲园;9、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10-20亿元的现代农贸物流中心;10、计划投资2.5亿元的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4推进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4.1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专门编制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和《南通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9-2020)》。南通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化巨资加大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各区、各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工作的领导,确保领导和人员精力到位。要真正确保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科学决策,分管领导全力以赴,部门和基层的同志全员参与,全面改善和强化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规划协调、行业管理和用地监督等各项工作,形成对内发展有序,对外竞争有力的格局。
4.2 统筹规划并做好落实工作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成也规划,败也规划。”在编制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规划时,要特别注意两大规划在“外环”和“五心”等地有矛盾的情况,一定要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近期十个项目规划编制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化与发展规划的项目农业的选择之间,后者要无条件的服从或有条件的服务前者,要科学地预防和坚决地制止各行其是和重复建设。特此建议项目农业实施规划除了报送市农发局,必须经规划局审核批准方可实施。招商引资是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关键,要进一步整合各种招商力量,寻求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新突破。在大力招引能人和项目的同时,要加快在手项目的推进。
4.3 建好绿地系统和十个项目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突出重点,分期推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就是把经费和精力集中在公共绿地系统建设和引得来、留得住和能持续发展的项目农业上;分期推进就是城市建设到哪里,其园林绿化和绿地建设就推进到那里,也通过推进十个近期项目的发展,带动和推进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有所为就是主要进行2020年后仍能保留的5.1万亩生态绿地及农业用地的全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所不为就是现有的2012和2020年之前将改变用途的4.5万亩和4万亩耕地不搞基础设施规划和仅搞村庄环境整治和简易设施农业项目,以免造成数亿元投资浪费。
4.4 走农业企业化的发展道路走农业企业化的发展道路,就是走集约农作、高效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路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二、加快项目农业建设。以现代工业的工程化组织方式、园区化空间形式、工厂化作业方式、产业化经营方式建设项目农业;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其转化和应用步伐,推广高产栽培、有机栽培和高效养殖以及保鲜、贮藏和加工等现代先进的农业技术;四、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培育适应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工作者;五、加快经营性工厂化农业或设施农业的研究,切实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4.5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因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表现出很强的正外部性,而在土地租赁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又处于劣势,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建设,这个过程也是打破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的是以城带乡、城乡共荣的新格局。这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它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变对口管理为综合管理,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统筹城乡规划;在管理手段上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在管理职能上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对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起指导、推动、协调和服务的主导作用。
4.6 建立有效的投资融资机制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尤其是经营性工厂化农业、高标准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休闲服务业的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就比较利益而言,其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产业,因此投资明显不足,导致其发展缓慢。所以应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力、外商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政府投入是解决项目农业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信贷资金支持项目农业的具体办法。可通过资本和资金市场解决项目农业运转和发展所需资金。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措施吸引其他方面的投资。
4.7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为项目农业企业和顾客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是促进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信息系统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决策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三个子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立以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旅游休闲服务信息、农产品上市、出口和进超市等相关信息为基本要素的信息系统,并开辟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渠道;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宏观决策、产业规划、项目规划、产品调整与策划、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农业科技教育系统开展远距离教学培训、技术指导、天气预报、农资价格、汇率利率变化等服务。要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起资源丰富、信息面广、辐射力强的南通都市农业信息系统,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8 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高效的科研和投入机制、科研产业化运行机制、科技推广应用机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风险控制机制。围绕这个目标,一要制定适应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迅速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形成政府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結合、技术供给与需求相互动、农科教结合、科技链和产业链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二是组建各种技术创新组织,又好又快地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如建立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三是改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实施科技人才进项目当科技保姆和大学生到园区搞科技创业工程,将科技成果推广到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第一线。
4.9 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培训人才是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关键。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要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具备环境与发展、城市与农业以及科技与管理的前沿综合知识,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它包括政府规划、农林等部门负责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策划与推动其发展的规划设计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建设与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和创建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业人才和科技人才以及受过中等教育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生产人才和营销人才。要根据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人才群体结构的要求,更新、改造现有农业教育网络,形成涵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个层次架构、建立起适应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都市规划、园林、园艺等专业并建立适应性、超前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专业科目设置,大力培育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4.10 创建一流的软硬发展环境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和行政、法律、市场、投资、服务、信用和社会环境等软环境。目前南通在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建设方面政策优惠,为项目农业的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本环境。提高地区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和一致性,集中力量解决市场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是完善软环境的前提。要在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法规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以外,按照WTO规定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制定符合世贸规则的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的优惠政策。要尽快出台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产业政策,并加快相关地方法规和条例体系建设,使促进发展的各项措施建立在法制保障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排除农民职业化、市民化中的种种障碍,统一中心城区的发展方针和人口户籍、劳动就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拆迁安置的政策和制度。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7 http://zfxxgk.ndrc.gov.cn
[2]江苏发改委,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http://js.xhby.net/system/2009/06/28
[3]张放,张士良.都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9-211
[4]徐志华.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类型模式及理论探索[J].城市建设,2010,55: 45-47
[5]徐志华,茅丽华.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特征和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2:134-138
注:本文系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2011BNT0014)--南通农业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