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化趣向与传统书院的结合
2011-12-20钱钧曹跃进方磊
钱钧 曹跃进 方磊
摘要如何在上海师范大学新老两个校区之间寻找传承与创新,是规划的初衷。具体设计中,采用传统院落的形式与西化屋顶的处理、西式几何水体与传统曲水、西式山林意境与江南园林趣味、传统文化熏陶与西式文明诉求的结合,最后达成西化趣向与传统书院的一体化。
关键词西化趣向 传统书院 江南院落仪式感人化的自然
AbstractHow to find the bindwith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Its the target of planning.In the design programme,we find some solutions to the bind ofEuropean style trend and Chinese conditional institute.
KeywordEuropean style trend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iacademy ,southern courtyard ,ceremonial sense,personification natura
概述
大学校园及建筑都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修道院式封闭校舍到现代式开放校园的发展过程。历史久远的大学校园,呈现出其环境氛围、空间构成、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如上师大徐汇校区; 而后来新建的大学则趋向于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协调一致,如上师大奉贤校区。
在当前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诗意的栖居”这一命题触及了更为深层的伦理意义:既表达建筑的诗意,又不回避建筑的伦理责任;既致力于形式创造,又不放弃建筑改善社会的可能和努力。设计渴望回溯本原,追寻建筑的真谛,在纷乱和匆忙中停下来思考并回归事物的本质:建筑是材质、光、色彩、触感、知觉的综合,建筑更是优雅生活方式的载体。
异乡与原乡
在充满浮躁的时代环境中,大学扩建的实践如火如荼。在一片喧嚣中,设计者冷静体味并追求自然天成的建筑群落,力求把古典韵味与乡土气息融为一体。徐汇校区位于外滩文化辐射下的法租界,奉贤校区位于上海东郊滨海旅游度假区,如何在两个校区之间寻找传承与创新,是规划设计的目标。徐汇校区处在外滩文化的延伸---百年的欧洲文明的浸淫,在城市中心地带形成不同的建筑群落,各种风格不一而足,所谓世界建筑博览会,实则为西方冒险家的异乡梦境。近代上海的这种西化文脉,清晰地植入海派文化的审美趋向,继续影响着今日的城市面貌;奉贤校区则地处奉贤海湾路北侧,海滨小城绿树掩映的氛围中,传统书院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模式自然浮现,作为对郊区低密度、悠闲的生活状态的回应。这里原来是田园乡村的典型场景,数百年来维持着不变的传统生活方式,体现原乡的本土文化的延续。这两种文化倾向在项目地块的规划设计上,互相交融、汇聚,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认知与体验、理智与情感、古典与抽象在这里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有场所感、认同感的校园新环境。
规划设计注重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景观等, 均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庭院式的布局和富于特色的建筑造型,营造出浓郁的江南庭院气息。亚热带的气候以湿热多雨为特征,江南地域建筑讲究通透和空灵,强调通风和遮阳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底层架空、廊道相互串联、设置景观平台等多种方式, 引导气流、降温除湿;同时,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连通,提供遮阳、避雨及休闲活动的空间;通过层层递进、尺度宜人的庭院空间,阻挡外部的喧嚣和嘈杂,营造休闲、宁静的氛围;在创造围合空间的同时,细部设计亦强调空间的流动与渗透:首层架空和各层的休息平台、观景廊,既是师生的休闲活动空间,又是广场与庭院、庭院与园林之间的纽带。
传统的江南书院以院落组合来体现变化的空间序列,在这里庭院的形式有围合、半围合之分:在图书馆、行政楼、交流中心采用半围合的院落,在各个学院楼则是围合式的一组院落。图书馆的圆形院落,位于校园中轴线,构成校园的中心交往空间,是校园的客厅与核心。[1]教学组团的露天庭院侧重于师生社交会友、课间休息功能;交流中心的院落则更侧重于安静的私密氛围的营造。自由形态的小路在树丛中曲径通幽,月光下人们促膝谈心,疲惫的身心在这随意舒缓的环境中得以放松和调节。各庭院尺度变化丰富,景观各异,敞廊围合与分隔,处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意识的交流,在这里,无形的空间语言替代了有形的符号,强调了校园合作交流的精神。
徐汇校区的保留建筑,大多采用清水红砖墙面,有着明显的西化立面元素,深灰色歇山屋顶则延续传统书院的基调;奉贤校区的新建单体,采用米黄涂料墙面,四坡红瓦的屋顶,与徐汇校区保留建筑的屋顶形制类似,同时与海湾度假区的氛围相协调。东南有数顷的密林,与缓丘绿地互为依托,产生山林的自然意境,与西方崇尚纯粹自然的景观追求相契合;景观设计强调原生态和田园式的质朴,避免过多色彩的搭配,这也是设计采用红色瓦屋顶和暖色墙面的陪衬需要,同时挖掘当地植物品种的景观潜力,体现环境的地域特征。
建筑物的屋顶局部采用了八角形、圆弧形、尖锥形的变异,以突出重要节点的视觉效果。整个校园从总体布局到建筑细部,处处体现了模数化的设计理念,让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有了统一的形象和特质,更为学校以后的扩建确立了统一的设计手法和母题的重复,使整个学校的外观自始至终和谐统一。运用各种组院形成围合式的建筑群落,图书馆最高,为九层36米,其他建筑分列左右,均为四层16.8米,单层的敞廊为6.4米,类似的建筑高度、统一的建筑材料和细部处理,创造了完整的富有人情味的校园形象。
仪式与自然
西式景观是几何形的不同组合,体现数学与几何的理性之美,具有欧洲古典美学的韵味;江南的园林“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是中国传统建筑和空間文化的精华所在,其哲学内涵是:将丰富的外部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体现了传统园林“小中见大”的神奇魅力。圆形的中心雕塑广场四周环绕几何形水景,形成西式的几何园林风格,在礼仪性场合喷泉开放,对庆典气氛起良好的衬托。40顷的南区校园,西南3顷水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其中,环抱行政楼的月牙湖占据主要部分,沿开阔的水面环湖漫步,是师生休闲的最好去处;其余水体则散布在体育运动区的泳池、学院教学区的水院、交流中心的内院曲水,在传统内院空间,布置小桥流水,体现江南的园林风格。。
“厚德博学 求是笃行”,上海师范大学校训的典故颇深:“厚德”源出《易经》,“博学”源出《论语》,“求是”源出《汉书》,“笃行”源出《礼记》。在校园南入口的绿化从中,设立校训石,体现了校园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学院教学楼的钟楼,则选用西式的钟楼形象加以简化和改进,巧妙点出珍惜时光、守时敬业的诉求。在哈佛、斯坦福等校园内都有钟楼,作为校园的制高点和象征物。单一建筑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的群体时才能对校园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 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 而且在于其是否能赋予所在的校园环境以特定的场所意义。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里的萨泽塔(Sather Tower) , 该建筑最早是在1914 年模仿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钟塔而兴建, 是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全校师生最喜欢在此交流聚会的地方。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水木清华,上师大校园里的大礼堂等也都是这些学校历史发展的形象见证, 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校园的“名片”和“窗口”地段的地标。
结语
不同时代规划和落成的建筑构成校园的历史发展轨迹, 镌刻着特定时期的痕迹,蕴含教育传统和文化积淀, 是人们通过视觉体验可以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实体见证。参天大树的环境,清水红砖的建筑,书写着徐汇校区的历史;则尺度宏伟、水面开阔的奉贤校区,则延续了“山水校园”的新格局。徐汇的法国梧桐与奉贤的本土香樟,共同组成地域文化的物质媒介[2],提示场所拥有的开放文化氛围。在这样中西合璧的校园环境中,能否孕育出未来的陶行知?(口)
(注:本文照片由钱钧、方磊拍摄)
参考文献:
[1]《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 景观 建筑》涂慧君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P165
[2]《建造的痕迹-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设计与建造志》华黎 著 《建筑学报》2011年第6期 P36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简介:钱钧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
曹跃进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方磊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