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穗型水稻强弱花势子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折
2011-12-20杨俊权金宝成
杨俊权 金宝成
摘要;水稻灌浆成熟期决定千粒重的关键期。一般自开花受精至开花后15~25d粒重迅速增加,子粒的长度、宽度与厚度增重速均达最大值,高峰过后,增重缓慢,灌浆增重全程约30d左右。在低温条件下灌浆高峰明显降低,全程拉长。成熟前30~45d,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提高产量;特续阴雨天,则影响谷粒的饱满程度。
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折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农场科技园区内。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前茬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4.15%,pH值5.7.碱解氮123.4㎎/㎏.速效磷28.5㎎/㎏,速效钾74.3㎎/㎏.
以上不同穗的水稻品種为试验材料,其中直立穗型 品种为垦鉴稻10号,散穗型品种为空育131.正常塑料大棚内育苗:每一品种取3000粒左右种子,用1:50的甲醛溶液消毒3h,之后用清水冲洗多次后再放在清水中浸泡48h,让其充分吸水,放在温室内保湿催芽3d后在大棚内真空行旱育苗。5月20日插秧,株行距30㎝~10㎝,每个品种10行,调查时随机取样。试验小区同围分别设2行保护行。
对不同穗型在开花时间相同的单茎,在穗顶部强势颖花开花当日挂牌,标记开花日期,于7月24日第一次取样,每次随机取10穗,平均分成两个样本,以观察误差,开花池天的样本取直接着生于穗顶部4个一次枝梗上的颖果(顶部第2粒除外,总数约20粒/穗),作为强势粒样本,手工脱粒后计数并高温杀青和初步烘干.在弱势粒开花日(强势花后3d)取基部5~8个一次枝梗上直接着生于二次枝梗的颖果作为弱势粒(去除枝梗顶端颖果,总数约20粒/穗).自开花当日起每隔3d进行取样,直至成熟(花后39d).非受精子粒在计数并计算空粒率后剔除.在所有的取样结束后,对杀青和初步烘干的子粒在60℃烘箱中连续烘干3d后统一称重.
试验结果与分折
不同穗型强花势子粒灌浆速度比较
直立穗型强花势子粒出穗后9d开始增重,出穗后12d增重速度开始加快.到39d还没有达到最高粒重.散穗型强花势子粒在出穗后12d开始明显增重,出穗后27d增重速度明显低于直立穗型品种,平稳增长,没有明显的加峰值,到39d时也未达到最高粒重.
不同穗型弱花势子粒灌浆速度比较
直立穗型弱花势子粒出穗后12d开始培重,21d后增重速度有所加快,到39d时也没有达到最高粒重水平.散穗型弱花势子粒在出穗后15d开始增重,24d增重速度略有加快,出穗后39d也未达到最高粒重水平.
直立穗型强、弱花势子粒灌浆速度比较
直立穗型强花势子粒和弱花势子粒都在出穗后12d开始增重,强花势子粒出穗后15d增重速度开始加快,弱势花子粒出穗后21d增重比较明显,强花势子粒增重速度要高于弱花势子粒增重速度。
散穗型强、弱花势子粒灌浆速度比较
散穗型强花势子粒出穗后12d增重速度开始加快,弱花势子粒出穗后15d增重比较明显,强花势子粒增重速度要高于弱势子粒增重速度。但直立穗型强、弱花子粒增重差异大于散穗型,这与穗着粒密度大小有很大关系。
不同穗型品种农艺性状考种结果
表1 不同穗型品种农艺性状考种结果
散穗型的平方米穗数要多于直立穗型,散穗型的千粒重也大于直立穗型材从结实率来看,散穗型好于直立穗型,散穗型达到90.5%,而直立穗型为88.4%;直立穗型穗粒数多,但空秕粒数过多,但空秕粒数过多,从而降低了结实率;从产量分析,散穗型品种高于直立穗品种。
小结
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散穗型品种出穗后强、弱花势子粒增重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得出:⑴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穗部子粒增重差异明显。水稻出穗时开花顺序是从顶部先开,然后从下往上开,在颖花中存在着强花势和弱花势,在正常年份水稻穗部的顶端子粒增重十分明显。⑵不同穗型品种强花势子粒增重速度均比弱花势子粒增重速度快,达到最高程度时间短,强花势子粒出穗后6~12d开始增重,27~39d达到最高重水平;弱花势子粒出穗后15d开始增重,出穗39d以后仍处在增重阶段,增重速度迟缓。强花势子粒增重速度表现为直立穗型快,散穗型慢慢;弱花势子粒增重速度表现为散穗型快,直立穗慢。⑶直立穗具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但由于穗部着粒密度过大,弱花势子粒充实度低,整体穗部结实率低于散穗型,又限制了直立穗型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改善穗部结构,提高穗部强花势及弱花势灌浆速度是进一步提高北方水稻结实率的关键。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