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2011-12-20刘光东
刘光东
摘要: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各種立体交叉和高架桥的飞速发展,桥梁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扩展。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支承结构,也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危。本文从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过程各个工序出发,探讨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下部结构施工前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桥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桥梁的荷载及结构的稳健等各方面都受到考验。国内外多座桥梁的突然破坏与倒塌,已使工程界对桥梁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对于桥梁短期内发生的诸如突然破坏与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
一、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控制
施工组织技术人员要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且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技术特点,认真编好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主办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从技术人员到施工操作人员,层层落实,保证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测量数据的控制
(二)施工现场的控制
应在施工现场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机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桥梁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方面均符合设计要求。
(三)加强材料控制
首先,在工程设计完成之后,要详细计算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确保施工现场材料物资的充分供给;其次,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按照事先确定的材料规格、型号等进行定货,同时还要避免不规范操作的产生;再次,严格按照施工组织平面设计图进行施工现场材料物资的堆放,规范材料出入库管理。
(四)人员岗前培训
要重视施工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场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按要求配备到位。同时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把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术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建设的大事抓。要切实加强对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技术培训。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是设计意图实现的关键,好的桥梁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桥梁施工技术来支持。另一方面,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为桥梁设计意图的实现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手段,为新结构、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桥梁施工技术包含施工设计计算、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控制等诸多内容。其中,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中。
(一)扩大基础施工
扩大基础施工的顺序是开挖基坑,对基底进行处理(当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然后砌筑圬工或立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其中,开挖基坑是施工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而在开挖过程中,必须解决挡土与止水的问题。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深度、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基坑壁坡不易稳定或放坡开挖受场地限制,或放坡开挖工作量大不经济时,可按具体情况采取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混凝土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壁等。土质基坑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坑壁坡度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开挖过程中,须加强排水,开挖至距基底20cm时,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石质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无法松动时,采用小型松动爆破配合开挖,挖至设计标高后,凿出新鲜岩面,用砂浆找平。开挖完成后,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即可进行基础砼施工,如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复方案处理。
(二)桩基施工
1.人工挖孔桩
对于大多为旱桥的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人工挖孔桩是较多见的施工方法。由于每一节护壁均由人工立模,确保其孔径、垂直度、中心位置准确是关键,必须及时检查、复核。成孔后应使用检孔器检查孔径、垂直度等。另外,应认真复核桩位原地面标高,发现与设计有变化时,必须报监理、设计单位核实,确保摩擦桩有效设计长度。
2.钻孔灌注桩
桥梁上部结构荷载通常较大,因此后期质量稳定、承载能力高的钻孔灌注桩往往成为绝大多数桥梁工程首选的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作为隐蔽工程,其内部质量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在施工中要作为关键工序来控制,将一切不良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在施工中注意以下内容:为了防止在成孔过程中对相邻桩孔土体扰动,要采取隔孔施工方法,保留适当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颈是比较稳妥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基础承载力和围护结构稳定性、建筑尺寸准确性要注意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安装导向装置是防止孔斜的有效方法;钻孔的深度影响灌注桩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要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标高和桩基的总长度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另外要注意泥浆的制备和清孔,要将桩孔内的沉渣清干净。
(三)承台施工
位于旱地、浅水河中采用上石筑岛施工桩基的桥梁,其承台的施工方法与扩大基础的施工方法相类似,可采取明挖基坑、简易板桩围堰后开挖基坑等方法进行施工。对深水中的承台,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通常有:钢板桩围堰、钢管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及套箱围堰等。由此可见,无论何种围堰,其目的都是为了止水,以实现承台的干处施工。根据市场的调研和现场的布设条件,采轻型井点降水措施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因为实际中布设为分级井点,所以必须加以严密的计算。同时项目部要准备一套辅助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有难度,那么准备在回填土的外侧再筑两道临时围堰,以降低水源方向水位的高度。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井点降水→基坑开挖→浇筑垫层→承台钢筋制作→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井点的平面布置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基坑的平面形状和要求降水的深度。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单排布置、双排布置、环型布置和U型布置。
(四)墩柱与台帽施工
1.墩柱的质量控制
制作的钢筋笼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径向圆顺,竖向平直;安装要竖直,四周用锚索拉稳固;模板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墩柱中心位置,加固模板用的地桩一定要牢固。施工时应随时进行墩顶位移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采用相应措施校正。拆模时要注意模板不要擦伤混凝土表面等。脱模剂的涂刷一定要均匀,并且定位钢丝绳要求拉紧,以达到受力一致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要求用串筒下料,串筒底部距浇筑的混凝土面不超过2米,浇筑完毕将柱顶混凝土面拉毛。
2.台帽的质量控制
要控制好立模和混凝土浇筑两道工序。项目管理部人员在检验模板时,重点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角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同时要检查支撑和模板的刚度,模板接头处的处理。混凝土浇筑要求控制好混凝土的制作质量,如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及振捣工艺,尤其是振捣的力度和时间。若振捣时间太长会出现混凝土分层与走模,振捣时间不足则混凝土的气泡不能及时排出,形成蜂窝、麻面等病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是对下部结构施工全过程的各工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其目标是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所建造的工程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实践证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是否得当,对桥梁工程造价、质量、工期及使用影响很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宝春、陈建省:《铭选大桥下部结构设计与施工》,《福建建筑》,1995年第2期。
2. 赵永军:《刍议桥梁下部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四川建材》,2010年第4期。
3. 赵永平、赵兰波、何成义:《桥梁下部结构的维修与加固方法探讨》,《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