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部决定品质
2011-12-20高依诺张珅
高依诺 张珅
摘要建筑设计离不开细部设计,细部设计决定建筑品质,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本文通过两次日本建筑师的讲座,对他们的建筑作品进行读取学习,对当代中国中小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盲目性与弊端,展开思考。
关键词 细部设计材料 构件 装饰 品质
“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这是密斯的经典名言,细部存在于建筑之中,细部反映建筑品质。在经济高速发达的当今时代,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最主要细胞的建筑也林立崛起,同样,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建筑师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细部,从以前对建筑形体、空间、象征的高度关注,转移到了建筑的细部、表皮、肌理、构造。
在日本这样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的小国家,城市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建筑密度大、体量小、间距小。而日本建筑的特点是小而精,细部处理巧妙,处处动人。与此相比感触颇深的是很多中国的中小城市追求大体量大效果却忽略建筑本身的品质,只可远观其轮廓,却并没有多少可以耐人寻味的细部特色。日本建筑师呈现给我们的建筑作品,震撼的实景拍摄图片,直接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而中国建筑则是效果图多于实景,真正的建筑应该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图纸和效果图。追求建筑本身的品质,而不是追求效果图得灯光打得有多好。
一. 细部由何而来?
建筑中,细部在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的美学元素。一般而言,建筑细部以功能性的形式出现,此时在形式上比较简单、纯净,而后通过推敲逐渐丰满直至定型。功能决定了建筑细部的产生,美学的需求促使建筑细部的演化。德国美学家希勒说过:“事物的是在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一个以外观为快乐的人,不再以他感受的事物为快乐,而是以它所产生的事物为快乐。”也就是为什么往往判断一个建筑不美观的时候会批评它“没有细部”。
在很多情况下,细部与构造、材料密不可分。细部是结果,是通过一定的构造方式对建筑材料进行连接、补充、平衡等的处理,以达到某种功能或者某种具有理念表达的形式。构造是手段,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和程序。细部通过构造来完成,构造在细部中体现出来。构造是解决材料连接方式和顺序问题,细部是解决局部的比例关系、联系逻辑等问题。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的韵律给建筑整体带来了庄重、神圣的色彩。再例如现代建筑中,经常采用的大片玻璃幕墙,其爪节具有连接、固定玻璃幕墙的功能性,同时也成为了大片透明玻璃幕墙的点缀元素。
二. 细部的功能
1. 审美属性。人类具有了审美意识以后,便有了判断美丑的能力。细部决定建筑风格,细部决定建筑品质。古典建筑中的罗马柱式,线脚、卷涡、檐口、陇板,每一个细部都有一定的比例,假若将这些具有一定比例的细部去掉,整个柱式便不再是保留几千年的经典,而早已被人遗忘在废墟中。正是这些细部赋予了柱式特定的美感,这份美一直保留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典柱式经简化与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建筑相结合,构成新的建筑形态,“简化”并不是“减掉”,而是抽象、提炼其最具有美学特色的细部元素。
2. 强调风格。细部决定了建筑的风格特征。细部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产生深刻的感染力。中世纪建筑中哥特建筑的主要特征则是尖券的细部,尖券本身强调的尖端、尺度,与哥特建筑的向上、挺拔相呼应。所以说决定风格的不是建筑的整体形态,而是细部组成的特征表达。
3. 符号表象。建筑的主要细部往往承载了当地文化风俗历史文脉的元素,正是这些细部符号突出了环境的特色,成为建筑风格的代码,人们接近建筑的时候,通过细部感知建筑透露的文化象征,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阅读这些代码而获得对建筑含义的把握。一般纪念性的建筑最能体现这种符号表象。例如古埃及的方尖碑、古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和凯旋门等,以及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们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等,都是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历史的标志,人们通过透过这些标志性建筑看到的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记忆,使记忆转化为可见的形式,为人们提用一个追忆历史、举行仪式的场所。
三. 细部的设计
细部是一种建筑的造型手法,它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但都要有一定的设计法则,使得形式与内容统一。形式反映内容,好的细部要体现细部的作用、功能与意义。细部往往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构件、装饰等体现出来。
1. 以构造构成细部。这种细部往往成为某种建筑类型或风格的核心因素,正是这样的细部对建筑的风格起到了决定作用。构件细部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是建筑形式的基本成分。例如奥运体育馆鸟巢,他的外露编织状的钢结构,其实是它本身的结构骨架,除去他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它更多给与人们视觉冲击的是它的美感。
2. 材料对比为细部。利用建筑材料创造建筑细部的艺术效果是最常的方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处处都可见材料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帕提农神庙采用巨石制作石柱、墙面雕刻,巨石本身的厚重就赋予神庙建筑更具感染力的神圣感,石块本身的质朴又使得建筑多了人类劳动的痕迹,在巨石的堆砌中呈现出来的建筑本身的宏伟以及人类情感的注入。
3. 装饰为细部。适当的装饰细部可以提升建筑本身的品质,突出建筑风格。利用装饰手法创作建筑细部也多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法国末期出现的贵族装饰风格—洛可可,便是多在室内运用各种装饰手法,例如运用柔和的线条、华丽的色彩来突现出贵族皇室的地位、权势。在阿尔瓦阿尔托的住宅设计中,对室内的把手、柱子运用藤条缠绕装饰,从人的心理出发,使得室内减少冰冷感而提高温暖、温馨的感觉。具有较强的城市化、风格化的倾向,这种装饰性的细部与建筑的功能、构造不发生直接的联系,纯粹的装饰也要适人们的感受、建筑的体量、美感需求进行。
4. 地域化表現。建筑细部要表现地域风貌,并不能盲目的引用复制,而要创新的方式发掘本土文化并尊重当地条件。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进行创新,用朴素而又精致的清水混凝土创造了许多符合日本创痛文化个性、回归纯净和安详境界的精神空间。他用简明的细部处理手法传达给人们丰富的精神感受和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生态功能的细部。精致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视觉效果,还要考虑适应地域气候与自然环境,利用生态构件创造细部。运用新型玻璃、高度铝钢等新材料以及双层表皮幕墙、智能化这样系统等生态构件,结合庭院、平台、立面造型等,改善小气候,美化建筑细节。这种细部处理方法把各种材料用高技术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个细部构造有机地体现功能性和生态型。
四. 结语
建筑可以通过细部将建筑理念得以形象化,人们可以通过细部感知建筑语言,细部处理中充满了艺术技艺、美学营造,但在细部设计中,永远不能脱离建筑整体去盲目的创造,细部与建筑始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筑离不开细部,细部可以让建筑完善、成熟,而细部也不能脱离建筑,细部体现的是整个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建筑的地域文化与精神面貌。因此,上帝存在细部之中,细部决定建筑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