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生意有多大
2011-12-18马巍
综艺报 2011年15期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经济......“微风”势不可挡,这其中,微电影因为平台属性和生发之初与广告的天然融合性,正在成为诸多新媒体以及传统影视机构着力发展的一项细分内容。
作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生事物,微电影的概念和定位其实仍不明确,不过各界对其几个主要特点还是有基本共识,比如相比传统的影视剧产品,微电影的片长短、制作快、投资小。而在产品形态上,微电影的所指则相对模糊得多,虽然名字里有“电影”两个字,但时下的微电影其实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系列成剧。不过无论何种形态,微电影的“语境”都是新媒体,其播放、运营的主要平台是各种新媒体渠道,例如PC,3G手机、手机电视等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以及其他移动视频接收终端。
单就定义来看,微电影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严格来说其也不是今天才火起来的。虽然中国第一部微电影已不太可查,但最早引起反响的此类作品或许算是2006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不过相比之前这些纯草根出身的前辈,最新一批的微电影性质明显有所不同,其运作更多是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等各方的“商业合谋”——这或许才是当前微电影最主要的特点。
2011的微电影
微电影无疑是2011年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搜狐、新浪等门户和优酷、乐视等主要视频网站纷纷尝试内容自制的背景下。
几年前,最初的一批微电影更多还属于用户自产内容范畴,制作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品质也相当参差不齐。相比之下,不难看出当下的这波微电影热潮背后带有更多商业图谋,制作和运作也更为成熟。实际上,相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的“远祖”,当下的微电影更愿意把自己的起点设定在2010年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从该片中可以看到今天微电影的几个典型特点——出自专业制作团队之手,不乏明星元素,有广告商的幕后驱动。
微电影在当前的迅速火热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各路广告商的积极介入和大力支持。以各大网站的自制项目为例,这些计划无一例外都和广告营销有着极高关联度——优酷的《泡芙小姐》幕后有雪佛兰、联想和索尼爱立信等品牌